如果我提出這樣一個問題——“水是什么形狀的?”恐怕沒有人能夠回答出來。因為連小孩子都知道,水是液態的,不同于固體有其固定的形狀,水流動著,它是無形的。
然而,水雖然無形,但可以成萬形。
我們把水倒進杯子里,水就隨了杯子的形狀;把水倒進壺里,水就隨了壺的形狀;把水捧在手心里,水就隨了手的形狀;把水潑到地板上,水就鋪在地板上;把水倒進泥土中,水就滲入了泥土中……所以,水并沒有一個固定的形狀,卻又能夠根據不同的容器形成各種不同的形狀,也能和不同的物質融合到一起。水本是無形的,你是什么形,它就“變”成什么形,它因你而成形。從這個角度上來說,水真的是太多變了,它能有千萬種形狀,水的變化只在于你給了它一個什么樣的“形”。這個“形”其實就是不同的環境、不同的境遇、不同的位置,水因環境、境遇、位置的不同而改變自身的形狀,并融合在其中,可以說,這是一種順應、是一種順逆、是一種隨遇而安、是一種隨緣。
所以,水是“隨緣”的。
有一個“萬事隨緣”的小故事——
一個三伏天里,禪院的草地枯黃了一大片。小和尚覺得很難看,就建議師父撒點草種子。小和尚說,“等天涼了吧!”師傅揮揮手,“隨時!”
到了中秋,師父買回來一包草子,叫小和尚去播種。一陣秋風吹來,草子邊撒邊飄。小和尚很著急:“不好了!好多種子都被吹走了!”“沒關系,被吹走的多半是空的,撒下去也發不了芽。”師父說,“隨性!”
撒完了種子,跟著就有一群小鳥啄食種子。“要命!種子都被鳥兒吃光了!”小和尚急得直跳腳。“沒關系,種子多,吃不完。”師父說,“隨遇!”
半夜里下了一場驟雨,小和尚早晨沖進禪房沖師父嚷嚷道:“師父,這下完了,好多草子被雨沖走了!”“沖到哪了,就在那兒發芽!”師父說,“隨緣!”
幾天過去了,原本光禿禿的地面,居然長出了許多青翠的草苗,一些原來沒有播種的角落也泛出了綠意。小和尚高興地直拍手,師父點頭道:“隨喜!”
隨時,隨性,隨遇,隨緣,隨喜……這個老和尚真是萬事隨緣啊!順其自然,把握時機,對于那些草子來說,他們的生長,去向完全是在一種順遂自然的狀態下完成的,這個過程,也就是水的那種順應。而老和尚的心境也完全與水一致——自然平和,順應隨緣。
所以說,水是“隨緣”的,這種“隨緣”反觀到一個人的內心,就是一種禪的境界。
既然水是那么的“隨緣”,為什么又說它是“不變”的呢?水的性狀雖然會有千變萬化,但是它本身并沒有發生改變,它的本質、本性沒有改變。我們不會因為水被潑到地上,就認為它變成了另一種物質,也不會因為它被倒進水杯里,就不再稱其為“水”——不管它的形狀經歷了怎樣的改變,它依然是水。這一點是不會隨著形狀改變的,也就是說,水不會因為環境、境遇、位置而改變自身的本性。
——這就叫做“不變隨緣”。
倘若我們做人能夠做到水的這種境界,能夠具備其“不變隨緣”的品性,那么天底下你就再也不會遇到障礙和敵人了。
人們常講“仁者無敵”,究竟什么才是“仁者”?真正的“仁者”正是具備了水的這種不變隨緣的品性。當你學會了水的這種品性,那么你就領悟了“仁”的意義,自然也就無敵于天下了。仁者沒有敵人,并不是說他一定具有某些超出常人的能力和本領,能夠打敗別人而使自己立于不敗之地。不能把“仁者無敵”理解為“天下沒有他的對手”,而是他根本就沒有樹立對手和敵人!
一個真正的仁者,他的心中沒有敵人,他不曾把任何人擺在敵對的位置,不曾樹立對手,那么他怎么可能還有對手呢?當然也就“無敵”了。心中沒有敵人,也就意味著他包容一切,順應一切,接受一切。真正的仁者,是不會因為對方與自己在某些方面存在分歧、矛盾而敵視對方的,他能夠將自己擺在對方的立場上來思考、來體會、來諒解,于是,他的心中便化掉了“敵人”的概念。要想“無敵”,就要先讓自己不去樹立對手。
包容、順應、接受,都是隨緣的表現,隨緣不是屈從,也不是被動。相反,包容他人的人是強大的,也是高尚的。順應、隨緣,不是圓滑世故,也不是消極軟弱,也不是讓我們放棄“寧折不彎”的氣節,而是一種真實自然、發自內心的態度和觀念。當你從內心深處出發,順應天地、隨緣萬事的時候,你的內心會有一種喜悅祥和,你會真真切切地感到心靈的安慰和快樂,這一點是現在這個社會中人們所缺少的心靈之美,也是我們缺少安全感的原因。因為那些表面上的“順應”只是因為某種原因和目的做作的粉飾,是與你心靈相違背的,所以你會覺得不踏實、不安全、不快樂,甚至覺得時時刻刻都需要警惕、防備。
倘若你覺得你已經努力使自己做到最好,做一個完美的人,可現實中還是有人不服你、與你作對,那么你就要想一想,是不是自己的心理首先已經把對方視為你的對手了。如果你自己心中都沒有消除這個“敵對”的觀念,那么你怎么可能沒有敵人?就算此時的敵人已經不存在了,那么下一個階段還是會有新的敵人冒出來……你永遠都得不到安寧,永遠都到不了那個“仁者”的境界。一旦你真正發自內心地把那些“敵對”、“敵人對手”的觀念都拋掉了,那么你的身邊自然就不會再有敵人存在。所以,如果你的身邊還有人與你為敵,那么只能說明你自身還存在著一些問題,心中有障礙,沒有超越自身。做一個仁者,要從自身出發,要想改變某種狀態,就要先從改變自身做起,萬萬不能總想著讓外界的一切都隨著你的意志來轉移,這是不切實際的,更改變不了內在的關系。
水能夠做到“不變隨緣”,因為它從來沒有固執已見,從來沒有執著于一個“自我”,它順應你,然而在順應你的同時,卻把你改變了。
——這就是水的力量之所在。
我們看到的水,是那么的柔弱,那么的無力,用任意一個器皿來盛它,它就會變成任意一種形狀。水往低處流,它是隨形而流、隨緣而流,水總是在不斷地順應各種環境、地勢。然而在這個地球上,沒有任何一種生命體能夠離開水——地球上百分之七十的面積被海洋覆蓋,人類自身和其他的動物都需要水來補給,植物離開了水也要失去生命力。可以說,地球的生機發展依賴著水,倘若沒有了水,生命必然會完結——水對于地球是非常重要的。
然而,換個角度來想,水一方面順應隨緣,但是另一方面它又在支配著我們,左右著我們,改變著我們。我們總是說,人類是世界的主人,是地球的主人,其實從另一個層面來說,水也是我們人類的主人。自古以來,人類族群總是選擇在大江大河旁邊聚居生存,尤其在古代,農耕社會里,人們敬重水、崇拜水,甚至信仰水。我國古代的文化中就有“龍王”、“水神”、“河伯”等一系列掌管水的神靈,在過去的祭祀活動中,經常進行“祈雨”、“趕旱”等活動……從歷史、文化的視角看,這些文化形式及活動都反映了我國古代社會的思想意識形態。我們也能從側面看出,水在左右著人們的生活:河流流到哪里,人們就遷徙到哪里;水分過于充足的領域,人們就要變換農作物的種類;缺水的地方,人們就必須選擇其他的生活、生產方式;如果有了水,死寂的沙漠也會變成綠洲……所謂“一方水土養一方人”,世界上有許許多多的江河湖泊、冰上海洋,地域的不同,環境氣候的不同也就導致了民族的差異,文化背景的差異,同時也導致了經濟、文明、信仰、意識形態等方面的區別。這么看來,到底是我們人類改變了水,還是水改變了我們?
所以,我們要重新認識水對于我們的意義,要重新認識我們人類自身。
我們離不開水,生命依賴著水。水可以順應萬物,在順應你的同時,又把你身上的污濁清洗得干干凈凈——這也是水的美德。
除了為生命提供動力之外,恐怕水最大的用途就是“清潔”了。洗臉、洗澡、洗衣、洗菜……因為有了水,生活中才處處潔凈,我們用水洗去了污濁,讓自己 和周圍的環境都清爽舒適,所以,我們總是說,水是最純凈的物質。
沖刷污穢和雜質,是水的使命和品德。我們做人,同樣也要學習水的這一品性。當我們與人交往時,是不是也能夠像水一樣,改變對方不好的一面,洗去他身上的“污跡”,把潔凈留給對方,把好的影響留給對方。這是我們做人的價值,倘若你真的能做到這一點,那么你真的就成了一個“仁者”,一個“圣者”。
在現實生活中,我們會遇到各種各樣的人,結交各種各樣的朋友,在與人相處的過程中,為什么會存在著各種矛盾?為什么人與人之間會發生沖突?“經常會有人抱怨——來到單位工作,與周圍的人關系不融洽,時常受到老板的壓制和同事的排擠;回到家里,家人有讓你不順心,夫妻之間、父母子女之間的冷戰就像是家常便飯……似乎這個世界上,誰都跟你合不來,好像人人都會找你的麻煩。
你有沒有想過,一個人,只是大海里的一滴水、一朵浪花。如果你沒有順應整個大海,沒有隨著海潮的波動而波動,而是逆著海洋的流向而去,那么你怎么能夠融合在大海中呢?當你覺得自己無法融于周圍的環境,你自然就會產生各種各樣的苦悶和憤怒,也就會覺得整個世界都在與你做對。我們與人結交,能不能效法水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