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式門衛”之所以如此強悍,不過是現實中官員專橫的體現。手握權力者,之所以如此處心積慮、苦心孤詣地把自己“鎖”進寫著“市民中心”的大樓,只是怕自己所謂的正常的工作被“刁民”打擾。
中央關于改進工作作風、密切聯系群眾的八項規定已經發布一段時間,各級政府正在認真落實。但2月20日,據媒體報道,記者在采訪中發現一些基層政府機關“門難進”“臉難看”“話難聽”的現象依然存在,尤其是一些基層政府機關的安保人員,也就是俗稱的“門衛”,面對普通民眾時表現得相當強悍。
報道中的兩個細節值得關注。其一是,記者試圖進某地政府大樓采訪,出示介紹信、身份證、記者證、工作證,不行;主動要求填寫會客登記表,不行;請求保安致電被訪者確認,被拒……最終苦等半個多小時,直到被訪單位工作人員下樓“帶人”,然后是層層刷卡:進閘機刷卡、進門刷卡、乘電梯刷卡……其二是,一位門衛接受采訪時講述稱,某次只因自己心軟放進去一位上訪的民眾,事后“做檢討、寫檢查、扣了一個月工資,才算保住飯碗”。
所以報道稱,讓“不隨便放進任何一個可能給領導添麻煩的人”成了門衛們在工作中默守的一條“通則”。簡單分析不難發現,“中國式門衛”之所以如此強悍,不過是現實中一些地方官民隔膜的現實隱喻。一些手握權力者,之所以如此處心積慮、苦心孤詣地把自己“鎖”進寫著“市民中心”的大樓,更大的原因還是怕自己所謂的正常的工作被“刁民”打擾。所以,刻意甚至是苛刻地強調門衛對進門人員進行過濾就顯得非常重要。而對充當著“中國式門衛”的工作人員來說,大多數原本就是“臨時工”,為了保住自己來之不易的飯碗,自然只能狠下一條心面對欲進門辦事的訴求者。
接受采訪時有專家稱,改變一些“衙門”難進的狀況,“應進一步強化機關工作作風,強化為民服務意識,強化公職人員素質”。這樣說自然是不錯的,只是,具體到各級各地機關部門的“深宅大院”,具體做到何其難哉。解決問題的根本之道,還需“層層矛盾,層層化解”。比如,如果各級各地相關職能部門,都能敞開為民辦事的行政大廳的大門,放下自己高高在上的狀態,將民眾的常態訴求及時化解、就地化解、源頭化解,民眾還會“不得其門而入”地寄望于敲開地方主管領導干部的辦公室大門,希望讓他們直接關注,進而使得自己的常態訴求能夠從快從速地解決嗎?
對民眾來說,他們還是希望那些故作神秘的公共管理者,在提供常態管理和服務時,能夠盡早摒棄隔膜、對立的管理思維,將接納民眾常態訴求的門檻逐步降低,亦能實現“衙門管理”向現代行政管理模式的逐步轉變。也許最簡單的標志就是,“中國式門衛”變身為服務人員,能坦然地放進所有心存訴求的民眾,而全然不用擔心自己“攤上大事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