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我國城鎮化率達到51.27%,城鎮人口首次超過農村人口,但隨之而來的流動人口公共服務欠缺讓快速的城鎮化難以回避擠掉“水分”的問題。
城鎮化將成為推動我國未來經濟增長的新動力。在今年年初剛剛亮出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我國大部分省份對城鎮化工作做出了相應部署。提高城鎮化質量、推進戶籍制度改革等目標已經寫進部分省份的政府工作報告,至少有7個省份提出推動或加快推動戶籍改革。
多省部署推進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
2011年,我國城鎮化率達到51.27%,城鎮人口首次超過農村人口,但隨之而來的流動人口公共服務欠缺讓快速的城鎮化難以回避擠掉“水分”的問題。
推進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成為今年地方政府工作報告集中呈現的一大亮點。據不完全統計,有7個省份提出推動或加快推動戶籍改革,采取的措施主要是逐步實現公共服務向全部常住人口覆蓋。
其中,山東省提出,推動戶籍制度改革,逐步實現教育、醫療、社保等基本公共服務覆蓋全部城鎮常住人口,有序推進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福建省提出,推動基本公共服務從戶籍人口向常住人口覆蓋、從城市社區向小城鎮和農村延伸,促進公共資源均衡配置。廣東省提出,破除地域、戶籍等限制,完善異地務工人員積分制入戶城鎮、參與社會管理等制度,加強對新生代異地務工人員的教育培訓。
此外,縮小城鄉收入差距也成為很多省份的既定目標。在已經公布的2013年收入預期增速指標的29個省份中,有13個省份都明確農村人均純收入的增速在今年將超過城鎮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速。其中,中西部省份的收入增速普遍較高,貴州將今年農村人均純收入的增速定在了16%的全國最高水平,比當地城鎮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高出了2個百分點。
城鎮化更注重質量不簡單追求速度
去年底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在部署城鎮化任務時首先提出“著力提高城鎮化質量”。縱觀各地在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關于城鎮化的表述,城鎮化質量已經受到更多的關注。江蘇、河北、山東等地都提到了要提高城鎮化質量。
值得注意的是,考慮到未來十年中國經濟增長將難以維持前30年的高速增長,而是進入平均約為7%左右的中速增長,國家發改委去年開展的一項專題研究預測,今后十年我國城市化發展速度將下滑,平均年增長率為0 .75- 0 .95個百分點,到2020年我國城鎮化率將達到58- 60%。國家發改委報告對此指出,這個預測與我國城市化發展從量的擴張向質的提升轉變總體趨勢相符合。
從各地制定的未來五年城鎮化預期目標中可以看出,部分中部省份仍制定了較快的城鎮化增速。未來五年,河南省城鎮化率將從42.4%提高到52%,陜西和山西城鎮化率將達到60%,比2012年的提升幅度也接近10個百分點。但也有一些省份選擇了較低的城鎮化率提升幅度,比如湖北、山東城鎮化率未來五年提升幅度在5個百分點之內。
在推進新一輪城鎮化過程中,地方政府開始注意到以往單純發展大城市的弊端,而更加注重發展中小城鎮。廣東、浙江、河北等省都提出了要重點發展中小城鎮。湖北省則明確了不同級別城市的新增數量,未來五年,特大城市和大城市增至15個左右,中小城市增至50個左右,3萬人口以上建制鎮增至100個左右。
每年城鎮化帶動投資消費4 .94萬億
南都記者從國家發改委宏觀經濟研究院課題組獲悉,按樂觀方案估計,我國城鎮化將年均帶動投資和消費需求4 .94萬億元,到2020年累計達到49 .4萬億元。即便按照保守估計,未來十年城鎮化釋放的投資消費需求能夠拉動GDP增長3.5個百分點。
國家發改委的報告預測,我國城鎮化將在2040年左右達到70%-75%的峰值。屆時全國預計總人口14 .7億,我國城鎮人口將超過10億人。報告還指出,城鎮化不可能永遠持續下去,當城鎮化發展到一定水平時,城鄉差距縮小并最終實現一體化發展,不僅人口停滯從農村流向城鎮,相反部分城市人口為了躲避大城市的交通擁堵、環境污染等城市病而開始向郊區或農村遷移,出現“逆城鎮化”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