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北京2月6日電(記者 朱迅垚一場大火,讓“蘭考好人”袁厲害廣為人知,大眾傳媒中,她幾乎成了愛心的代言人。但近日有媒體揭露袁厲害的另一面:她自購或自建房20多套,將收養的孩子以殘疾程度和相貌分等級,甚至為維持好人形象,不敢花錢露富。
從“社會良心”“愛心媽媽”,到精明市儈的“厲害女士”,民眾的反應也從敬意同情到普遍質疑:難道又一個道德偶像坍塌了?
偶像不好當,尤其道德偶像,因為光環被放大,瑕疵也會被放大,捧上神壇時,萬人敬仰,一旦摔落,又世人皆欲殺。偶像應當高大全,可偶像也是人,人性又極其復雜。袁厲害所面臨的評價困境,毋寧說是普遍的偶像的困境。
她收養了眾多孤兒,可她并未全部平等對待;她也為自己爭取利益;她與政府時而曖昧,時而緊張,保持著恰當的平衡。這的確是真實的袁厲害:精明又普通,愛心與私欲并存。
事實上,關于袁厲害的種種瑕疵并非現在才曝光,此前已有媒體報道。換句話說,事實早就存在,但在同樣的事實面前,好與壞的非此即彼二元論會得出完全不同的結論。
e哥以為,既然是評價,主要基于其對社會產生最大影響的個人行為,而袁厲害個人行為的最重要事實是,二十多年來,她收養了100多個孤兒,無論條件如何,她將他們撫養長大。
而袁厲害身上的道德瑕疵,當然也不能完全無視,恰恰說明人性的復雜,說明即使做出重大貢獻的人也會有種種不足。從目前反映出的情況看,尚不足以顛覆對其本人的基本評價。
袁厲害不是道德完人,只要恪守權責邊界,就無須承載“道義責任的強加”。苛求袁厲害,也許是種道德綁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