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體來看,意大利的城市化進程可以歸結為三類:第一類是早在工業革命之前就已經形成的大型城市,工業化后轉變為工業中心;第二類是人口不多,農業欠發達的較小型中心城市,卻在工業化進程中得到了巨大的發展。例如特爾尼市,在1900年以前不過是一座小城鎮,但由于發展煉鋼產業,在1900年前后城市規模擴大了一倍;第三類是所謂的“工廠城市”,這些城市僅以一家大型工業企業為核心,居民多為該企業的工人,塔蘭托市就是因ILVA鋼廠而演變成一座工業城市的。
意大利的城市化進程如今到底發展到了怎樣的程度,影響如何,意大利人自己也難下定論。與德國、荷蘭、瑞士等其他歐洲國家相比,意大利缺乏針對城市化的確切數字統計,人們似乎還在一味地追求城市化帶給國內生產總值的增長量,而缺乏對城市化背后隱藏的深層次社會模式更替、利益沖突和資源環境的沉重代價的深層次思考。
據意大利環境基金會和世界自然基金會的統計,意大利每天就有75公頃的土地面臨“水泥化”或稱“過度建設”的危險,意媒體也曾以“被偷走的土地和即將消失的意大利”為題進行過報道。如果以這一速度發展,再過20年,意大利被城市占據的土地面積將增加60萬公頃,被“過度消費”的土地將達6000平方公里。意大利拉奎拉大學曾和意大利世界自然基金會及米蘭博科尼大學合作,對意大利11個大區的城市化進程進行了調查。調查顯示,50年間,11個大區的城市化進程使這些地區的城市面積擴張了近3.5倍,其中一個顯著的特點是移民數量激增,直接導致從1951年至2011年的60年間,每一城市居民失去了約800平方米的可支配環境空間。報告讓人們清楚地看到,盲目的城市化缺乏高效的規劃和管理,珍貴的土地資源被城市化過程所消耗,其中很大部分土地是不可恢復使用的,由此已造成了惡劣的后果。在意大利的城鎮中,有70%正面臨著水土流失和山體滑坡的影響,從1951年至2009年,共有6439人因此死亡、失蹤或受傷。
面對城市化進程帶來的負面影響,意大利一些城鎮已經自發的行動起來,通過地方議會立法的方式,避免盲目城市化,保護土地資源不被過度使用。例如,意大利盧加尼亞諾市市長菲尼圭拉發起了“零水泥化”運動,以保護當地的農業和土地資源。毫無疑問,城市化是人們不得不接受的現實,意大利城市的歷史可以追溯至公元前900年,伊特魯里亞人當時已聚集在一起生活,形成了城市的雛形。今天,意大利的城市化進程正面對著新的挑戰。如何協調資源、環境和經濟、社會發展沖突,使意大利不斷在歷史中前行,需要意大利的戰略家們拿出新的可持續發展戰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