僅僅是住房信息公開一項工作,就讓如此眾多的官員緊急拋售房產,且不敢公開拋售,而是利用各種關系私下轉讓、暗自操作,甚至可以在價格上作出讓步,這不能不令人深思。
我不知道,這能不能算作“心中有鬼”。不然,為什么不敢光明正大地轉讓住房,或者接受住房信息公開呢?
眾所周知,近一段時間以來,圍繞個人住房問題,出現了許多新名詞,如房叔、房嬸、房哥、房嫂、房姐、房妹等,而一旦有這樣的新名詞出臺,少則幾套,多則十多套、數十套。不僅如此,還與戶口這個在中國被稱作計劃經濟堡壘的概念緊緊聯系在一起。
個人住房能夠成為如此敏感的話題,并成為紀檢監察部門反腐工作的重點,自然與近年來住房成為最重要的投資產品有關。因為,如果住房僅僅具有居住功能,就不可能如此敏感,如此受人關注。
就算成為投資產品,如果一切都合法合規,也應該不存在任何問題。關鍵是,投資的背后,隱藏著太多的腐敗和違法亂紀,隱藏著太多的權力尋租和權房交易。這其中,不僅有直接的權房交易,還有間接有權房交易,不僅有現權交易,還有期權交易,不僅有官員本人的直接交易,還有官員親屬的間接交易。所有交易,都是黨紀國法明令禁止的,也是可以依據黨紀國法進行追究的。
問題是,對這樣的交易行為,如何才能有效遏制并得到責任追究,指望官員個人“自覺”,是根本做不到的。而必須依靠制度,依靠法律,依靠強有力的監督機制和監督手段。
從個人住房信息公開讓大批官員急拋住房的情況來看,信息公開透明,看來已是目前最具殺傷力和沖擊力的手段之一了。因為,對“無私、無鬼”的官員來說,是不怕這樣的制度的。害怕這樣的制度,就必定是“有私、有鬼”。這也進一步證明,財產公開對規范官員行為、防止腐敗是何等的重要與緊迫。
關鍵在于,官員財產公開從民間呼吁到相關職能部門重視,從少數地方試點到中央提出明確要求,到現在為止,似乎沒有一個地方拿出像樣的辦法,取得理想的效果。更多的是雷聲大、雨點小,前期轟轟烈烈,后期銷聲匿跡,沒有產生公眾期待出現的結果。
也許,我們不能怪罪于那些旨在尋找突破口的部門和地方,他們的初衷、他們的出發點都是好的,也是想順應民意,將這項工作抓出成效的。但是,這項工作推進的難度確實太大、太不容易。因為,凡是抵制該項政策推行的,往往都是掌握實權的,也是最有可能進行權錢交易、權房交易的。讓他們革自己的命、翻自己的底、將自己的軍,是不可能的,也是做不到的。
這就需要在體制和機制方面進行大力度的改革與轉型,在頂層進行有效設計與布局。
新的一屆中央領導集體,從執政之日起,就立志與這樣的行為作斗爭,不僅在許多方面提出了新的規范和要求,也在如何預防與消除腐敗、查處各種腐敗案件方面,做出了許多新的姿態、拿出許多實實在在的行動。如果一直按照這樣的思路與目標走下去,并在財產申報、信息公開方面邁出實質性步伐。那么,困擾中國前進與發展的腐敗問題,將極有可能從現在開始,得到有效解決與規整。
眼下急需做的是,除了在信息公開、財產公開等方面加強頂層設計之外,還應當輔之以對急拋個人房產、急提外匯等“舉報信”,迅速進行調查,并依據官員個人財產情況,作出是否合法的準確診斷。只有這樣,那些企圖通過急拋房產、急提外匯的官員,才會真正露出工馬腳,并將不當之財、不當之產“交回”到國家和人民手中,讓國家和人民財產不至于落到非法者、腐敗者手中。
信息公開、財產公開,可以說是真正的達摩之劍。這把劍能否發揮威力,需要上下齊心,共同作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