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來,網絡上流行一個詞,叫做“中國式過馬路”,意思是說,中國人過馬路不看紅綠燈,“湊夠一撮人就可以走了”。確實,在一些大城市,行人亂闖紅燈的現象十分常見,一些鬧市區的路口人車混行,擁擠不堪,十分危險。
毫無疑問,“中國式過馬路”,是法不責眾的心理體現。在現代城市快生活節奏下,一些人缺少安全意識、心態浮躁,在紅燈面前等不得。你急、我急、他更急,一旦形成了群體效應,原來的“紅燈停、綠燈行”、排隊守秩序等交通觀念就被丟在一邊,過馬路就會扎堆前行、搶燈搶道。
但是,在分析闖紅燈的癥結時,一味指責公眾素質不高、行人無理,并未看到問題的全部。行人闖紅燈,還與一些城市交通規劃不科學、綠燈時間過短、人車關系處理失衡等密切相關。闖紅燈,在某種意義上說,也是一種“無奈”之舉。
現今,大城市在交通信號燈的設置上有點偏向機動車,這是不爭的事實。一個明顯的規則是,紅燈亮時,允許機動車右轉,這必然與行人產生沖突。在一些城市,人行道上綠燈亮時,左轉車道的綠燈有時也會同時亮起,行人走到馬路中間,又會和左轉車輛產生“交集”。
不僅如此,在綠燈時限上,車行綠燈也普遍長于行人綠燈。即便紅綠燈能夠把行人和車輛分開,由于人行綠燈時間偏短,隨著城里的馬路越修越寬,不少老人、兒童,哪怕緊跑慢跑,用一個綠燈的時長都過不了馬路。一旦馬路中間沒有安全島,他們就會陷入“不闖紅燈、即無處可去”的尷尬境地。
所以,“中國式過馬路”表象的背后,反映的是行人與機動車路權分配的深層次矛盾問題。根治“中國式過馬路”的亂象,在強化教育引導、提高公眾素養和規則意識的同時,更應改進城市管理,充分保障行人路權。
據報道,在發達國家,十字路口的行人路權都要高過機動車的路權。只要行人給出一個清楚的手勢,或是將一只腳跨入到人行橫道上來表示要通過的意向,機動車就會主動停下來讓等待的行人通過。中國的交通管理,也要引導機動車司機學習發達國家的行車意識。只有人、車雙方互相讓行,才能為有序的交通提供前提。
事實上,和國外相比,中國人的忍耐限度并不低。前不久就有媒體調查發現,中國人等紅燈的忍耐時限是90秒,而德國人是60秒,英國人只有45秒。交通部門在紅綠燈的設計上,要堅持以人為本,堅持按中國的城市特點、馬路特征和人們的心理特征,充分尊重行人需求,科學設置交通信號,合理組織交通要素。隨著這些人本化措施和設施逐步實現,再輔以必要的管理措施,中國人過馬路未必就真的那么“不文明”,中國城市路口的交通秩序未必就真的那么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