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代農民工占六成
新生代農民工這個概念進入最高決策層是在去年底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胡錦濤在報告里提到新生代農民工問題,此次是中央正式文件第一次明確提出。
唐仁健對新生代農民工進行了界定,主要是指80后、90后,這批人目前在農民工外出打工的1.5億人里占到60%,大約1個億。新生代農民工的成長路徑和他們的上一代有極大差異,唐仁健分析他們的特點,出生后就上學,上完學以后進城打工,相對來講,對農業、農村、土地、農民等等不是那么熟悉。另一方面,他們又渴望進入、融入城市社會,享受現代城市的文明。
唐仁健建議,可采取有效措施推進城鎮化,特別是讓符合條件的農民工進城。此外,要保障農民工權益,包括就業、培訓、社會保障、子女入學等方面,同時要加強培訓,“陽光工程”盡可能覆蓋他們。
各地制定落戶具體條件
符合什么條件的農民才能轉為市民,中央農村工作領導小組副組長、辦公室主任陳錫文表示具體條件還需專門研究。不過他認為將會從農民工進城的就業年限;有比較穩定的就業崗位;有比較穩定的住處等方面考慮。
他還認為,在中國各地、各個城市具體條件差別很大的情況下,中央政府一般不會做統一的規定,要由各個城市自己去研究制定這樣一些具體的措施。
【關注一】
18億畝耕地紅線未破
中央確定守住18億畝耕地紅線,一些學者和研究機構分析,紅線實際上可能已被突破。對此,陳錫文明確回應未突破。
在2008年底,國土資源部門調查統計的數字,中國實有的耕地為18.26億畝,去年的數字現在還沒有公布。“第二次土地詳查資料公布之后,肯定是在18億畝以上,沒有被突破。”
【關注二】
征地應明確公共利益
國務院法制辦正在征求意見的《國有土地上房屋征收和搬遷條例》,列舉了7種公共利益,那么大量存在的對農村集體土地和房屋的征收是否也應界定公共利益,對此陳錫文表示,應明確集體土地征收的公共利益原則。
對于集體土地征收的公共利益原則,陳錫文表示說,“現在很多人強調,你能不能講出什么是公共利益,我知道有關部門在嘗試制定公共利益項目的目錄。”
不過,陳錫文認為,真正費了很大力氣去制定公共利益項目,不如公示,讓社會去評價究竟是不是公共利益。
■ 權威觀點
農業部長關注 “90后”農民工
撰文稱,應使其有序成為城里人
農業部部長韓長賦昨日在《人民日報》上撰文表示,目前需要前瞻性地研究“90后”農民工大量增加帶來的新問題以及應當采取的新對策,讓“90后”農民工有序成為城里人。
長期在農業領域工作的韓長賦回憶稱,其親見、親歷了三代農民工。第一代農民工是上世紀80年代農村政策放活以后出來打工的農民,大部分人已回到農村。第二代農民工大多是上世紀80年代成長起來的農民,這部分人是目前農民工中數量最多的,他們一般都有10年左右的打工經歷,大多在建筑業、加工業、紡織業、出口企業打工。而近幾年,農民工隊伍中出現了一個新群體,即上世紀90年代后出生的農民工,總數估計有4000萬人左右。
韓長賦分析,“90后” 農民工有別于前兩代農民工的主要特點是:第一,他們從來沒有種過地,對土地沒有父輩那樣的感情,對農村沒有父輩那樣的依戀。簡而言之,他們出來打工,根本就不想再回農村。第二,這批人都念過書,具有初中文化,其中相當一部分還具有高中文化,城市文明對他們有巨大的吸引力。第三,他們中的很多人是獨生子女,主要在服務業就業。第四,他們心理平衡度較差,難以接受“被歧視”。
韓長賦建議,關注這部分農民工,應該放開中小城市的戶籍,中小城市和縣城,將成為農民工城市生活的新家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