辦證難非個案
國家人口計生委昨天在其官網發布消息稱,近日已專門下發通知,就全面公開服務事項、切實簡化辦證流程、解決流動人口等人群辦證難問題、加強服務窗口建設、強化責任落實和監督提出了明確要求。尤其是規定“流動育齡夫妻雙方戶籍所在地、現居住地鄉(鎮)、街道均有責任為其辦理第一個子女生育服務證(登記),并實行首接責任制。戶籍所在地要落實源頭管理責任,為流出人口辦理婚育證明或出具婚育情況證明材料。”
而在此之前,育齡夫妻尤其是雙方都屬于流動人口的群體,在回戶籍所在地辦理生育服務的相關證明時往往“好事多磨”。要么是申請屢屢因“材料不全”被退回補辦,要么是委托辦理流程復雜、部門推諉,讓一些本來該欣然等待小生命誕生的準父母們備感無奈。其中個別地方辦理這些證明時需要加蓋十幾個到數十個公章或簽字,包括村民代表、村主任、村支書、鄉計生辦工作人員、分管副主任、主任,鄉分管計生工作副鄉長、鄉長、書記等。
在遭遇種種困境后,一位花了三個月時間都未能成功辦出準生證的準爸爸最后無奈投書媒體:“我的孩子即將降生,他/她的到來一天天臨近,可是批準這個孩子出生的證明卻遲遲沒有來。”雖然有人建議他說,沒有準生證,私下找一些私人醫院也能讓孩子出生。可是,沒有準生證,醫院無法開具“出生證明”,可能也無法報銷“生育險”,而沒有準生證和出生證明,意味著孩子的戶口將是下一個難題,更不要說以后的入托、入園。
這樣的辦證難并非個案,甚至還有媒體報道“新婚夫婦為辦準生證奔波兩地長達三年無果”的極端例子。國家計生委在上述通知中也承認有“流動育齡夫妻因長期或多次、多地流動無法證明婚育狀況、信息核實確實存在困難等特殊情況”,還有“同一城市內人戶分離、集體戶口等人群的辦證難問題”。
解決需頂層設計
也因為如此之“難”,北京大學人口研究所教授穆光宗日前就曾撰文建議取消準生證,他認為準生證制度的初衷是為了控制計劃外生育,如今大無必要,已經滯后于實際。“不客氣地講,在很多地方,準生證已經墮落為‘權力尋租’的借口,令很多家庭煩惱不已,需要盡快改革。”
不過,國家人口計生委的通知還是強調簡化程序來應對,比如對于上述特殊情況,“受理地可依據當事人的承諾,為其辦理生育服務證(登記)”。并且強調“要加強監督檢查,對推諉、拖延或拒不辦理的,要嚴肅處理,并追究有關領導和工作人員的責任。”
《第一財經日報》記者查詢后得知,像江蘇、內蒙古、上海等地育齡夫妻生育第一個子女的,并不需要辦理“準生證”或“生育證”,不過,有些地方還是要求辦理“生育服務證”,而其中一些材料的辦理過程還是讓流動人口頗為頭疼。中國(海南)改革發展研究院經濟研究所所長匡賢明也曾遭遇過這頭疼的經歷,他告訴本報,現在國家人口計生委發文簡化辦證流程是順應民心之舉,也是從“人口管理”到“人口服務”的轉型要求。
六年前,匡賢明所在的中改院在西北農村地區調研后,就曾經給國家計生委提過類似建議,即人口計生系統及時從管理轉向服務,在農村中,這個系統可以發揮更大的作用。所以,他并不認同一些關于證件或部門的“取消”意見,改革不能步子太快,也不能一刀切。在匡賢明看來,一個更迫切的問題在于,全國需要一個“大人口”的頂層設計,即人口、社保、養老、衛生、教育等部門的信息一體化。“現在流動人口辦證難,就是因為信息無法共享,需要四處奔波。”
匡賢明建議,由國務院層面召集涉及這些領域的部門,包括國家人口計生委、衛生部、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公安部、教育部等進行統一協調,制定一個統一規劃,盡快提上議程,將全國這些涉及個人的信息集中采集、聯網管理,打破地域限制,這既能提高人口管理效率,也給群眾辦事提供便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