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縣位于甘肅省定西市南部,是古絲綢之路的交通要沖,也是一個國家級貧困縣。近日,記者從漳縣境內212國道經過時發現,沿線的部分村莊在路邊豎起了一堵堵高約兩米、用琉璃瓦裝飾的墻,將路邊農戶的房屋遮擋住,部分墻體已經刷成白色。村民表示,修墻為了遮丑,給過路領導看的,里面的房子都沒有改變,修墻占路還影響到交通安全。而漳縣縣委宣傳部回應稱,修墻是村容村貌整治,相鄰市縣都在搞。(12月3日人民網)
用琉璃瓦裝飾的墻頭,白色的墻面。從外觀看,確實讓人賞心悅目,感覺走入了富裕的新農村。但是當你得知這些統一“換”了“服裝”的房子是黃土夯建、低矮的土坯房,里面破爛不堪,且只有路邊才刷墻,村民為此怨聲載道時,你的感受又將如何呢?勞民傷財的“村容村貌整治”顯然是十足的遮羞工程。白遮羞墻的“皮”根本包不住黃土坯房的“餡”,還因為修墻占道造成了交通安全隱患。
說老實話,如果地方經濟發展到一定水平,仿照城市搞點提升農村形象的面子工程,本無可厚非。但是,一個農民年人均純收入僅為2960元的國家級貧困縣,百姓還住著破舊的土坯房,而官老爺們為了討好過路領導,吸引眼球,不惜不顧百姓的感受,拿遮羞墻當扶貧項目。實際上歪曲了新農村建設的本意。
在建設節約型社會成為共識,中央一再重申維護農民利益,資源警報一再拉響的當下,我不知道如此勞民傷財的“穿衣戴帽”創意是如何出籠的。在我看來,無論從經濟的角度還是節約資源,尊重民意的角度考慮,地方政府都不能為了政績面子,動用行政權力打造勞民傷財的政績遮羞墻。
雖說地方官員需要面子工程取悅領導,制造政績資本,但是,再冠冕堂皇的理由也不能突破正義底線,無視民生利益,傷害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村民尚未擺脫貧困,住著土坯房,生活困頓,政府不想著增加幫助農民轉變發展方式,扶持農民發展致富產業,提高民生福利,改善農民生活,卻偷換扶貧概念,拿修建遮羞墻當扶貧項目,“打腫臉充胖子”打造百姓反對的形象工程?這一堵堵刷白的遮羞墻,豈不成了干群之間的離心墻? 其實,把政績遮羞墻與百姓利益放在同一架天平上,孰輕孰重?并不是一個十分難以回答的問題。雖然當地村民毫不客氣地對弄虛作假、勞民傷財的遮羞墻投了反對票。事實上,還有多少地方躺在犧牲百姓利益制造的政績“遮羞墻”上沾沾自喜呢?
更為重要的是,這樣一個勞民傷財、民怨頗重的花架子工程如何順利付諸實施的呢?在我看來,主要原因在于,決策者好大喜功,一權獨大,根本沒有聽取民意的習慣。在面子工程大鏈條中,村民聽村長的,村長聽鎮長的,鎮長聽縣長的……而處在面子工程鏈條最末端,受害最深的村民心聲根本沒有人聽。遮羞墻雖然受到了百姓反對,輿論詬病不斷,但這也為某些官員帶來了政績資本。
而且歪曲新農村建設的本意打造形象工程,并非一地獨有的風景。從媒體報道的情況來看,修建政績遮羞墻的發展觀念仍有相當大的市場。報道里,漳縣縣委宣傳部就振振有詞地回應說,修墻是村容村貌整治,相鄰市縣都在搞。其他市縣都在搞,我們漳縣就搞不得?這是典型的法不責眾心態作祟。
雖然消耗大量資源、資金的權力美學工程,給當地發展帶來負面影響,給百姓帶來損失。但是由于制度設計先天不足,導致法不責眾。除了事后叫停以外,面子工程的決策者違規成本十分低廉。面子工程的后遺癥十分嚴重。就拿此前媒體曝光的咸陽市部分新農村虛假“示范村”建設來看,盡管基層干部群眾詬病不斷,陜西有關部門也引起了重視,要求咸陽市盡快加以改進。但是沒有一個人因此被處分。
因此,面對經常性發作的各種政績遮羞工程,僅有曝光批評遠遠不夠,創新政績評價體系,給新農村建設樹立界樁,給好大喜功者帶上法律緊箍咒,顯得十分迫切與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