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當前的許多問題主要源于二元社會經濟結構。60年前,中共執政后所面對的最大問題就是中國的貧窮落后,因而采取了一系列經濟和政治措施,使城鄉關系第一次拉近,但也在客觀上形成了二元社會經濟格局,城鄉利益矛盾對中國的進步形成制約。
1978年以來,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的根本動因,不僅在于改變傳統體制的功能性制約,更在于改變了城鄉格局的扭曲狀態。
中國要盡快進入發達國家行列,必須改進目前城鄉二元結構的落后狀況,提高城市化程度。反過來,要想提高城市化程度,就必須改善城鄉二元結構。但是,中國是農業大國,與西方國家不同,城市化應該是城鎮化。
根據筆者研究,中國的城市化率的合理上限為78%,78:22是城鄉比率的“黃金結構”。中共執政后的第一個三十年,城市化率每年不足0.3個百分點。改革開放三十年,城市化率年均0.8到0.9個百分點。目前大約是46%,距發達國家還差至少30個百分點,有巨大的轉換空間。在此過程中,工業化過程也將統一于城市化進程中,也就是進入一個城鄉協調發展的時期。
筆者認為,中國未來的城市化過程將會進入加速、高漲和緩落三個過程。六十年的發展已經為城市化做好了扎實的基礎,如果城鎮化戰略破題,未來將進入快速發展的階段。
實施科學的城鎮化戰略
首先,城市化過程將是漫長的。按照中國目前城市化的現狀,如果城市化率今后每年提高一個百分點,那么,要完成城市化進程至少還需要三十年。因此,在實施過程中,切忌一陣風、走形式和低質量,應最大限度地避免城市化進程的反復,避免資源浪費。
第二,推進城市化戰略,必須先做好規劃。未來三十年需要有序展開,重點推進,可遵循“多點突破”的原則,因為中國地域遼闊,數百個城市、兩萬多個村鎮,需要大量資金,只能重點推進。同時,還應形成適合各地區的獨特模式,包括適合地域特點、民族特點和文化特點。
第三,要保護耕地制度。中國是人口大國,必須從總體上確立可耕地面積的下限。根據筆者了解,中國的實際耕地和非耕地,與國土管理部門的概念有較大差別?,F實中,非耕地、坡地、灘地等在國土部門看來都是可耕地,而國土部門批準的建設用地大多可以用實際的不可耕地來代替。因此,必須科學規劃,有序推進,合理占用,盡量減少土地資源的浪費。
第四,建立上下協調的專門融資機構。城市化過程將吸食巨額資金,并提供巨大的消費空間。一方面,城鎮化將成為今后政府和社會投資的著力點,另一方面各級政府要建立上下協調的專門融資機構,為城鎮化設立專門的建設基金、專項基金、可轉換債券和可上市基金。這也可為解決當今“流動性過?!碧峁┩顺鐾ǖ篮屯顿Y平臺。
總之,未來二十到三十年,將是中國城市化進程空前高漲的時期,合理規劃、統籌安排、有序推進是最根本、最有效的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