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漲船不高”
人口老齡化、高齡化進程不斷加快,“421”家庭格局來臨,給民辦養老機構創造出巨大商機,尤其是受國家鼓勵和扶持社會力量興辦養老福利事業優惠政策“刺激”,一批民營老年公寓紛紛開張。然而,幾年過去,不少民營老年公寓長期貼錢辦院,負債經營,步履維艱。
烏魯木齊“一家人”老年公寓是瞅準當地缺少少數民族老年公寓,“填補空白”成立的一家民營老年公寓。從建立之初入住僅1人到如今80多人,證明其具有市場吸引力。然而,近三年,這家老年公寓一直賠錢經營。負責人阿布都熱合曼·艾買提說,第一年虧了18萬元,這兩年稍好些,還是賠。
阿布都熱合曼·艾買提說,三年來,護理員工資從1000元漲到1700元,而收費標準變化不大。他算了一筆賬,每月水、電、暖等費用1萬6千元,工資7萬5千元,伙食費6萬元,消毒液、尿不濕等日用品1萬元,算下來每月至少支出16萬元,而老人每月收費標準僅在1100元至1700元之間,目前入住了80多個老人,即使每人都按最高標準,還是賠錢。因“一家人”老年公寓樓是私產,阿布都熱合曼不用負擔場地成本。而位于烏魯木齊蒼房溝路一家老年公寓僅租用的場地費用每年就超過100萬元。
記者調查發現,這兩年隨著物價、人工費用上漲,民辦養老機構支出明顯增加,運營成本高昂,而烏魯木齊民營老年公寓收費標準變化不大,每月每人收費在900元至2500元,大多數靠負債或微利經營。
優惠政策遇“紅燈”
部分民營公寓負責人反映,除了養老機構自身運轉成本高造成“微利”之外,一些本該享受到的國家優惠落了空,沒有起到應有作用。
烏魯木齊居福星老年公寓負責人說,國家對養老服務機構優惠政策沒有得到完全落實,至今老年公寓的水、電、暖費仍按企用價格標準收取,費用支出大。也有老年公寓反映,為健全公寓康復、醫療功能,向有關部提出申報設立醫療機構,三年都沒有獲批。
個別經營不善的民營老年公寓關門倒閉,一些投資人也選擇撤出。在烏魯木齊較早開辦民營老年公寓的一位投資人告訴記者,這個行業投資巨大,為了籌錢,她曾賣掉住房,快到了傾家蕩產的地步,而收回資金的過程又很漫長,能堅持下來非常不易。
近年來,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市兩級民政、財政部門已為民辦養老機構發放政府補貼337萬余元,大大調動了社會力量興辦養老機構的積極性,烏魯木齊現有民辦和公辦民營養老機構27家,占全市養老機構總數的96%,成為養老機構“主力軍”。
不過,優惠政策遭遇“紅燈”,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老年公寓進一步發展,也挫傷了養老機構積極性。這一點從來自烏魯木齊市民政局社會事務和社會福利處的數據得到佐證,三年來政府批準籌辦養老機構35家,而真正開張的數量很少。
民辦養老機構亟待走向專業化、規模化
烏魯木齊市民政局社會事務和社會福利處副處長褚清泉介紹,按照民政部《養老體系建設十二五發展規劃》標準,每千名老人擁有養老床位30張,而實際上,烏魯木齊城市每千名老人僅有8.7張,缺口非常大,遠遠滿足不了需求,加劇了“養老難”。
同時,受制于投入不足等因素,民辦養老機構整體來看,服務項目單一、滿足層次低,部分養老機構僅能做到“吃飽穿暖”,從業人員專業教育和培訓不足,無法為老人提供更舒適和高質量的護理、康復及治療服務。
對此,有關人士建議,針對目前民辦養老機構良莠不齊、功能弱化的現狀,應加快制定養老服務行業有關設施建設、服務規范的標準和分類管理的政策和措施,不斷提高養老服務業的規范化、標準化水平,促進各類養老機構大發展,以適應不斷發展的養老需求。
同時,建議在民辦養老機構設立公益性崗位,解決一批服務人員或者為非營利性養老機構的服務人員購買五險一金,減輕民辦養老機構經濟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