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報道說,10月1日早晨,中秋夜過后,海南三亞大東海景區長達2.8公里的海岸線上,遍布垃圾,收集起來,約有50噸。這些垃圾均是賞月的市民及游客留下的,嚴重地污染了海洋環境。
另一則報道:為確保天安門地區環境衛生干凈整潔,北京環衛集團460余名環衛工人三班倒、24小時值守天安門,國慶日,天安門地區共清出生活垃圾7900余公斤,比去年同期清出的6300余公斤增多25%。
電視上看到,高速公路堵車疏解后,留下遍地廢報紙、食品袋等。
環境衛生,管理部門固然有責任,但是,沒有游客的配合,僅依靠景區和管理部門,是不夠的。比如節日期間應該增加人力和設施,但是,人是活的,你一路走,一路扔,而垃圾桶不可能跟著人走;何況,“隨手扔”的陋習不改,即使眼前有垃圾桶,也形同虛設。高速公路堵車,總不能垃圾桶排得與道路一樣長。說到底,還是一個文明素養問題。喝空的礦泉水瓶或一些瓜皮果殼,用紙或袋子包裝好,見了垃圾桶再丟,也只是舉手之勞。問題不在這里,在于有沒有公益心;或者說,在于是否在乎自己的形象。
一些人到國外旅游回來,抱怨受到歧視,原來在國外一些城雕或建筑物上往往有中文警示語,“不得攀爬”、“用手觸摸”等字樣,顯然是專門針對中國游客的,一些同胞覺得受了羞辱。但從理性上講,我們是否也該反思一下自身之“病”呢?看網上圖片,三亞大東海景區“臟”得令人觸目驚心,金色的沙灘上,布滿橫七豎八的啤酒瓶,各色包裝袋、罐頭盒……這是不是一種“羞”呢?被外國人批評,覺得羞辱;對國人的陋習,無動于衷,這種心理,很值得琢磨。
去天安門廣場看升旗,很莊嚴神圣;專程去看升旗,要起個大早。沒去看升旗,不一定沒有愛國心,看升旗,肯定是愛國心的表現。但是,人群散去,滿地都是亂扔的飲料盒、塑料袋和一次性飯盒等,這都是愛國同胞扔的啊。
愛國,可以很省力,也可以很“麻煩”。看升旗是愛國,喊愛國口號也是愛國,或者指責別人不愛國也很方便;但是,收好自己的垃圾,給孩子做個好樣子,時時約束自己的行為,需要費心費力,就很“麻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