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的遼沈大地、齊魯大地,地肥水美、萬木蔥蘢,一派生機勃勃。
4日—7日,由市委書記羅強,市委副書記、市長林書成率領的綿陽市黨政代表團赴遼寧省、山東省考察。
四天行程中,代表團一路走一路看,學先進、問經驗、找差距、談感受,議得最多的,還是工業發展、城市建設、生態保護。
工業更強、城市更美、生態更好。一路走來,代表團對沈陽、濟南、青島印象深刻。
推進新型工業化,要進行準確的市場和產業定位,橫向配套,縱向延伸產業鏈,始終把自主創新擺在首位,才能實現集中集聚集約發展
曾經在新中國工業史上書寫了上百個“第一”的老工業基地遼寧,在新型工業化的道路上又書寫了許多“第一”。
沈北新區是沈陽中心城區向北拓展的重要空間,也是沈陽市環境最好、發展最快、最具潛力的區域之一。
投資額達200億、占地2.4萬畝的東北總部基地落戶于此。沈北新區負責人介紹,基地建成后,將聚集沈陽乃至東北的成熟企業2000家,并輻射周邊3萬家相關企業,成為立足沈陽經濟區、面向東北、輻射東北亞的總部基地。
“綿陽作為中國‘西三角’的核心腹地,發展總部經濟前景十分廣闊。”胸中的激情寫在代表團成員們的臉上。
沈北新區的“胃口”遠不止一個總部基地,還規劃了300平方公里的蒲河新區、400平方公里的現代農業區、119平方公里的生態旅游區,正在打造手機制造、農產品深加工、家電制造、通航產業四大“千億產業基地”。
羅強、林書成一路走,一路思索,一路和隨行干部交流,有形的是項目,無形的是觀念。我們與人家相差的,其實遠不止看得見的距離。
“今年1—8月,華晨寶馬實現銷售收入340億元,預計稅收可達60億元。”在華晨汽車集團控股有限公司,寶馬生產線的驕人業績讓代表團成員大吃一驚。
“我們快速發展的靈魂在于不斷創新。”華晨汽車集團董事、南方基地總指揮趙健如是總結。
在華晨,技術創新者收入與其創新成果的銷售收入掛鉤,實行“國有體制、民營機制”。羅強十分贊同他們把自主創新擺在首位的做法,并從企業運營機制上與他們進行了交流。
在山東,全省的軟件企業三分之二集中于濟南,而濟南的軟件企業90%以上又都聚集于高新區內的齊魯軟件園。參觀中,齊魯軟件園推出的電力行業聯盟企業引起大家的關注。
為解決園區內30多家服務電力行業的企業小而散、集成創新和市場開拓能力弱等問題,園區以企業聯盟形式使這些企業實現數據、信息資源和中標結果共享,搭建起協同創新平臺,競爭力大大增強。
羅強希望大家好好研究、學習這種以園區為依托,提高產業關聯度和集中度,形成產業鏈條、構建產業集群的做法。
在濟南章丘市中國重汽產業園內,機聲隆隆,行車穿梭,一條條世界頂尖水準的發動機缸體全自動生產線,使企業年產值達數十億元,這里已經成為重汽集團年產量過百萬輛、產值過2000億的重要組成部分。
在青島,青島啤酒是一個民族品牌走向國際化品牌的傳奇樣本。這不僅在于企業百年不衰的強勁生命力,更在于其在全球對“中國制造”的另類詮釋:與多數中國產品形象不同,即使在歐美市場,青啤作為“進口”的高檔貨,身價一直最高。
在青啤博物館,解說員講了一個小故事。新人入廠會接受這樣一堂“必修課”:徒弟問師傅,刷洗發酵池干凈的標準是什么?師傅問,你爹喝啤酒嗎?徒弟說,喝。師傅說,那你就照著刷你爹酒壺的標準刷。
這是青啤人代代相傳的“好人釀好酒”的信條。釀酒的“釀”字是良心做成的,這是青啤人以人為本理念的樸素表達。
“做大靠資本、做強靠品牌、做久靠文化”,文化已成為青啤最寶貴的資源和核心競爭力之一。
在擁有三家上市公司的浪潮集團、在名列中國電子信息百強企業前茅的海信集團、在以最高分獲得中國電冰箱史上第一枚質量金牌的海爾集團……最新研制的智能家電、通信產品及智能信息系統讓代表團成員眼界大開。通過現場體驗,豐富的智能應用、云端服務能力給大家留下一串串驚嘆號。
塊頭大、產值高、創新能力強、在行業內極具影響力。一路參觀,一路思考,大家總結出這些企業的共同特征。而這些要素,正是綿陽企業需要不斷“修煉”的內容。
考察團成員探討認為,推進新型工業化,要進行準確的市場和產業定位,不斷完善軟硬環境,加強政策引導和人才等要素保障,橫向配套,縱向延伸產業鏈,實現集中集聚集約發展。
新空間、新框架,新園區、新項目,玩轉“城市的魔方”,不僅僅是城市規模的擴大,更是發展空間的放大
垂柳依依,流水潺潺,畫舫在幽雅的景致中緩緩前行,叢林、石橋、溪水、瀑布、古樹、壁畫,猶如一幅幅畫卷撲面而來。
因泉而名聞天下的濟南,在城市規劃和建設上,以自然山水為特征,彰顯了城市魅力,構成了“山、泉、湖、河、城”相融相生的泉城風貌總格局。
大明湖擴建改造工程總投資21億元,擴建后總面積由74公頃“長”到103.4公頃,新增水面11.7公頃、陸地17.7公頃。
明湖新區建成后,“湖中湖”變為“城中湖”,其開放的姿態對于這個城市的發展來說也就見微知著了。
如何讓城市更美?除了濟南探索出的寶貴經驗令每一位考察團成員震撼外,遼寧在推進新型城鎮化方面也有許多創舉。
遼寧的城鎮化率居全國第二位,沈陽作為沈陽經濟區的龍頭,在其東西南北都規劃建設新城,連同老城區一起形成了五大發展空間。每個新城有其個性化的定位和相應的產業支撐,同時在城市功能上又相對完整。
事實上,這些實實在在的發展成就,可以在沈陽市城市規劃展示館一目了然。這個“城市的魔方”令代表團驚嘆,它的規模和檔次,在全國排位“老大”。其設計理念,有多項國內領先和首次應用的高科技多媒體展陳技術。
羅強與沈陽市委副書記邢凱及規劃人員交流了城市功能分區、產業錯位發展、水電氣配套、交通物流等情況,他認為,沈陽的城市群規劃和城市新區規劃很具前瞻性、科學性,特別是城市群很好的發揮了集聚效應。
青島海灣大橋,一頭連接著東岸主城區,一頭牽連著西岸新城區黃島,海灣大橋的貫通,讓青島從一座半島城市變為一座環灣城市,膠州灣已成為青島這座大框架城市的內灣。
“有了海灣型國際大都市新定位,東京就成了青島城市的標桿。”青島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牛俊憲表示,青島城的每一次飛躍,都與城市新戰略規劃關系重大。
“西海岸中心區規劃為‘藍色硅谷’,發展模式為第三代科技園區。”青島市委常委、副市長王廣正介紹說,每個區域引入組團發展理念,都有各自明確的定位和方向。
與人家相比,我們到底差在哪里?這個始終縈繞在每一位考察團成員心中的心結最終解開——
新空間、新框架,新園區、新項目,從半島城市到環灣城市,不僅僅是城市規模的擴大,更是發展空間的放大。
也許,這就是一座名城更加美麗繁榮的必由之路。
把生態放在第一位,既為群眾造了福,又吸引了一大批優勢企業投資興業,更昭示出一座座新城發展中耐人尋味的變化
曾經位列世界十大污染城市的沈陽,現在是國家環保模范城。這樣的巨變,令每一位考察團成員驚嘆。
長達33公里的蒲河生態廊道是遼寧省治理環境和保護生態的范例工程。過去蒲河水面只有十幾米寬,治理后的水面寬逾百米,水質提升,形成了7處景觀湖、3處濕地、8座攔河閘、24座橋梁,還有兩岸10平方公里的綠化帶。
如今,生態的改善提升了人居環境,投資者也紛至沓來。
“生態優先,這個理念特別值得綿陽學習!”羅強感慨,“把生態放在第一位,既為群眾造了福,提高了大家的生活品質和生活質量,好環境又吸引了一大批優勢企業來投資興業。”
林書成贊嘆,沈陽改善生態環境的成效顯著,我們一定要學習先進經驗,把綿陽建設長江上游生態屏障的工作推進好。
談起蒲河生態廊道,遼寧省委常委、沈陽市委書記曾維特別自豪:“東北總部基地選擇沈北,首先是因為這里是一座美麗的生態城。要知道,能將大企業成功招商,首先就要為企業打造一個低碳環保的優質空間。”
沈陽市市長陳海波介紹,這里已經成為沈北新區創建“國家級生態示范區”的一項“有指標、無止境,有起點、無終點”的重大民生工程。
“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濟南市投資數十億元建設的奧體中心、全民健身中心、護城河景觀帶和國際園博園,讓人更加“羨煞濟南山水好”。
沿青島海濱一路前行,青啤文化博物館、張裕葡萄酒文化博物館、奧帆中心,讓人艷羨,令人震撼,讓人駐足流連……
從沈陽到濟南、再到青島,一座座蜚聲世界的高科技工廠一路延伸,它們代表著遼沈大地和齊魯大地的產業競爭力,更昭示出遼寧、山東發展中耐人尋味的變化——
“產值”、“效益、“規模”,這些曾經是最核心的發展追求已經被“科技”、“生態”、“環保”所替代,一座座新城正向科學發展、和諧發展之路轉變。
工業更強、城市更美、生態更好。為了一個共同的追求,每一位考察團成員激情澎湃……(綿陽日報記者 葛永坤 文/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