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報訊 (記者 湯旸)針對北京部分道路未設專用自行車道以及自行車道被占的情況,昨日,北京市交通委路政局有關負責人做客首都之窗表示,除了對混合路段進行重新劃線以保證自行車出行,還將根據道路兩側地形、地貌和建筑物的具體情況,盡可能對自行車道進行拓寬。
次干路和支路設自行車道比例低
有市民提出,目前北京的自行車道本來就窄,交通部門所做的拓寬道路工作都是在拓寬機動車道,愈發擠壓了自行車道的空間。
“自行車道拓寬也是我們所關注的。”北京市交通委路政局副局長劉長革稱,經過調研,全市的主干路以上道路自行車道的實現率已超過了90%,但次干路和支路設自行車道的比例還是相當低,大部分都是小汽車車道,沒有專用的自行車道。
由于道路資源有限,次干路和支路設置專用自行車道會讓機動車道變窄。劉長革稱,經常可以看到一些自行車道被機動車占用或用于停放,相當于對自行車路權造成了侵害。但實事求是來講,這也是目前路況最大的一個矛盾,因為小汽車的停放也需要一些場地,實際上是機動車和自行車、步行如何分配的問題。
空間條件允許,擺放硬隔離設施
如何平衡這一矛盾?劉長革表示,首先是要加強路況的交通管理,在應該停車的地方采取限時分段的停車方法,比如可以限定晚8時到第二天早上6時停車,其他時間嚴禁停車,這樣既解決了居民停車矛盾,同時也給白天騎自行車的市民提供了出行條件。
還要對整個道路的劃分進行細致規劃,混合的路段在保證自行車出行的條件下對路段進行重新劃線。此外,還要在拓寬道路資源上進行挖潛,這方面正做調研,根據道路兩側地形、地貌和建筑物的具體情況,盡可能對自行車道進行拓寬。可能會占用一些綠地或一些居民庭院,但如能把這些矛盾調解好,就可以在拓寬道路的同時為自行車提供一條車道。
據劉長革介紹,針對機動車道和非機動車的隔離,并沒有強制的標準進行硬隔離,要因地制宜。硬隔離從視覺上可以起到安全防護的作用,但擺放硬隔離設施需要空間,一般的底座大概30厘米左右,在空間條件允許的情況下會擺放硬隔離設施,一般情況下都是劃線讓機動車和自行車各行其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