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级成人毛片免费视频高清/国产精品久久自在自2021/国产一级内谢a级高清毛片/九九热亚洲精品综合视频 - 俺去俺去啦最新官网在线

以傳播城市化專業知識為己任
2024年11月24日
星期日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揚州:人文宜居生態城 古今輝映揚州夢
時間:2009-12-07 15:16:09  來源: 城市化雜志 

b42db30062bcb125b67cec08459952be.jpg

fd9a5962a3fe2060c5d8802ab5d701d0.jpg

蘇中揚州,運河古渡,竹西佳處,淮左名都。昔為漕運樞紐,舟車踵至,貨物山囤。豪商雅士,多會于此;帝王詩客,往來不絕。
今之揚州,承前有創造,繼往更開來。原老城舊貌,延其盎然古意;揚前賢文韻,存其沛然精魂。治理河道,修繕園林。瘦西湖畫卷長舒,萬花園錦茵廣被。規劃“雙東”,顯歷史之精粹;興修“雙博”,集物華之大成。發展經濟,拓建新區,看大橋橫空,高速成網,長軌延綿,港口喧騰;喜跨越長江,融入蘇南,接軌上海,走向世界。
存故求新,保護與利用并舉;守成有變,改造與復興同行。構造大景觀,推進城市旅游經濟;創建博覽城,進軍世界文化名都。壯哉揚州!興改革之風、乘開放之潮,舉三個代表之旗,走科學發展之路。由是古城興焉!


城市名片

【城市名稱】江蘇省揚州市
【城市別稱】古稱“廣陵”,別稱“維揚”。
【城市位置】揚州是長江三角洲北翼中心城市之一,地處江蘇省中部,東與泰州市交界,東北與鹽城市交界,西南與南京市、西與安徽省天長市接壤,南臨長江,與鎮江隔江相望,北與淮安市毗鄰。縱貫南北的京杭大運河與萬里長江在這里交匯,揚州在歷史上就是中國水陸交通樞紐、南北漕運的咽喉。
【城市人口】2008年底,揚州市戶籍總人口約460萬,其中市轄區人口120萬人。
【城市面積】全市總面積6634平方公里。市轄區總面積1028平方公里,建成區面積約120平方公里。
【城市經濟】揚州工業綜合實力較強,在江蘇省內僅次于蘇州、無錫、南京、常州、南通,列第六位。揚州工業已形成以汽車船舶、石油化工、機械制造等三大產業為支柱,以“三新”產業為特色的發展格局。揚州農業發展同樣迅猛,揚州已成為了我國重要的商品糧生產基地。揚州是中國著名的風景旅游休閑城市。“煙花三月下揚州”,每年公歷4月18日至5月18日,揚州市都會舉行“煙花三月經貿旅游節”,此時的揚州煙雨蒙蒙,瓊花盛開,是旅游的黃金季節。瘦西湖、大明寺、個園、何園是揚州最著名的景點。
【城市榮譽】中國首批24個歷史文化名城之一,首批中國優秀旅游城市之一,“國家衛生城市”,“國家園林城市”,“國家節水型城市”,“國家環境保護模范城市”,“中國人居環境獎城市”,“國家級生態示范市”,“國家節水型城市”,“聯合國人居獎”城市,“中國和諧管理城市”。

千古悠悠揚州夢

揚州擁有近2500年的歷史,是國務院首批公布的24座中國歷史文化名城之一。豐富的歷史文化遺產,一直是揚州最引以為自豪的寶貴財富。漢代的興盛,唐代的繁盛,明清的鼎盛,使這座古城與國家民族的興衰緊密維系。
揚州之名,最早見于《禹貢》,是中國古九州之一。公元前486年,吳王夫差北上會盟,開鑿了京杭大運河最早的一段——邗溝,并在此建筑邗城,這是揚州建城之始。早在1200多年前,揚州就是我國對外經濟文化交流的重要港口,當時在揚州的外商達一萬人之多,連接唐代中國與西亞、歐洲的海上絲綢之路從揚州揚帆起航。這里,鑒真和尚東渡日本,帶去律宗佛法和中國的科技、建筑、雕塑、醫藥技術。這里,馬可·波羅為官三年,稱贊揚州城“頗強盛”。200多年前,作為中國的鹽業運輸和經銷中心,作為當時世界上擁有50萬人口的十大城市之一,揚州達到鼎盛。
深厚的歷史積淀,既留下豐富燦爛的歷史文化,又留下彌足珍貴的揚州古城——13.1平方公里的唐宋城遺址和5.09平方公里的明清古城,使得揚州成為一座通史式、東西方文化有機融合的歷史文化名城。揚州古跡、遺址、文物眾多,僅市區就有各類文保單位148個,其中國家級4個、省級16個。市區的文昌路,有“唐宋元明清,從古看到今”之稱。
伴隨幾度繁榮,揚州積淀了厚重而璀璨的揚州文化。文學創作、藝術建樹、學術研究、文物積累、工藝制作等,是揚州人的自豪,也是中華文化的重要窗口。一大批政治家、文學家、藝術家曾在揚州為官、游訪,留下了大量的名篇佳作。唐代的李白、杜甫、白居易、孟浩然、杜牧等曾先后在揚州生活。康乾時期,以鄭燮、金農、李方膺、羅聘等為代表的“揚州八怪”畫派在中國畫壇獨樹一幟。清代形成的揚州戲曲、評話、書院、雕版印刷、修志、藏書等頗為興盛,成為揚州文化的象征。
揚州有眾多的名勝古跡和雅致園林。瘦西湖歷史悠久,“兩堤花柳全依水,一路樓臺直到山”,受歷代造園專家青睞;觀音山寺院遍布,有“江南第一靈山”之稱;“二十四橋明月夜,玉人何處教吹簫”,揚州自古是明月之鄉;歷史悠久的古剎大明寺,有“城市山林”美譽的何園,四季假山著稱的個園,有隋煬帝、康熙、乾隆等皇帝留下的行宮遺址等等,美景數不勝數。富有地方特色的揚州傳統工藝、漆器、玉雕、刺繡、絨花等,以藝術精湛、制作精美著稱,遠銷世界各地。
江澤民同志曾題詞“把揚州建設成為古代文化與現代文明交相輝映的名城”,為此,決策層積極推進“富裕、文明、秀美、和諧、法治”新揚州建設,“人文、生態、宜居”的城市特質不斷彰顯。


保護古城,延續人文魅力

近年來,揚州市委、市政府以推進“瘦西湖及揚州歷史城區”申遺為主線,按照《世界自然和文化遺產保護公約》和聯合國《可持續旅游發展憲章》規定的世界級標準,博采國內外的成功經驗,持之以恒地加強古城保護,不斷凸現城市的文化性、原真性、自然性和生態性,古城保護取得了世界矚目的成績。2006年,瘦西湖及揚州歷史城區已被列入我國申報世界文化遺產預備名錄。
揚州城的古城保護采取的是堅持整體保護、修舊如舊的原則,最大限度地保護了古城風貌的原真性和整體性。實踐中,市政府實施了歷史文化街區保護工程、文化博覽城建設工程、蜀岡—瘦西湖景區綜合保護擴容工程、“綠楊城郭新揚州”建設工程、城市文明提升工程等五大工程。
厚重的歷史文脈和通史式的人文景觀,是揚州之“根”、之“魂”,是經濟社會發展的戰略資源。2004年,揚州市委、市政府決定打造“文化揚州”,出臺了文化博覽城建設規劃綱要,計劃到2020年建成100多座博物館。近年來已建成揚州博物館新館、揚州工藝美術館、玉雕精品館、朱自清故居等各類博物館近30座。
建設揚州,不能忽視其園林。對瘦西湖,揚州人立志將其打造成“城市的標識、傳世的經典”。在實施瘦西湖擴容項目“萬花園”、“傍花村”過程中,沒有大開湖面,而是繼續保持水的彎彎潺潺、時放時收,體現清瘦的神韻;沒有全部拆除民居,而是選擇部分改造,用作度假休閑;沒有大規模引進洋樹種,而是大力栽種鄉土的柳樹、銀杏、瓊花、芍藥等,保持“裊裊長堤邊,青青一樹煙”的風貌。同時,還復建了一批名園勝景,整飭了一批古典名園,并對園林周邊的環境以及道路體系進行了完善,充分展示揚州園林文化的獨特風韻。
為喚起民眾對城市悠久歷史和燦爛文化的記憶,揚州實施了“歷史文化名城解讀工程”。對古城區反映揚州歷史文化特色的文保單位、重要人文景觀、名人故居、名店名宅、古井古木、重要街巷等,或壘石,或標牌,或立碑,以言簡意賅、準確生動的文字,詮釋其歷史史實、文化特點和審美價值,使揚州的每一處老宅子、每一條老巷子、每一棵老樹都擁有自己的“名片”。如今,全城遍布268張這樣的“名片”。
揚州還通過文化項目建設和文化活動舉辦,推動傳統文化資源的挖掘和整理。在北護城河建設“綠色文化休閑長廊”,重點展示揚州漆器、玉雕以及剪紙、刺繡、樂器、木偶制作等民間工藝。在教場地區建設“商貿民俗文化街區”,恢復一批“老字號”酒樓、茶肆、旅館,再現揚州的民俗風情和市井文化。同時,加強對揚劇等傳統藝術的挖掘、整理,并進行必要的現代性改造,不斷擴大揚州文化影響,豐富群眾文化生活。

改善生態,重塑綠楊城郭

在城市規劃與建設中,揚州把生態理念融入城市發展全過程,大手筆推進環境整治和生態建設,再現了“夾岸垂柳桃花”的優美畫卷。
瘦西湖是揚州的代名詞,對瘦西湖區的生態保護,對展現城市的良好形象至關重要。曾幾何時,瘦西湖的水質并不好,甚至成為“臭水河”。近年來,揚州痛下決心,從環境保護與生態建設兩方面入手,投入巨資,對瘦西湖環境進行綜合整治。利用開展中德“生態城市規劃與管理”技術合作項目的契機,引入國外先進的環保理念。大力推動城區企業“退二進三”、“退城進園”,全面實施城區生活污水截流,從源頭上減少污染。采用生態技術、工程技術進行疏浚清淤,并實施“活水工程”,從邵伯湖、大運河引水,使瘦西湖“死水變活、活水變清”,再現了瘦西湖的靈氣和生機。
揚州是全國唯一與古運河同齡的“運河城”。近年來,揚州抓住“保護水資源、改善水環境、建設水景觀、弘揚水文化”四個關鍵,著力打造親水城市。從疏通城市水系入手,實施嚴格的河道保護措施,堅決制止開發建設中“填河造地”的現象,開挖“斷頭河”、死水河,打通城市水循環。從做響古運河品牌入手,開展航道改造、河道美化和沿岸舊房改造,整理運河沿線的文物古跡、建筑街巷等人文資源,建成寬50米、長近7公里的古運河風光帶。從提升水環境入手,投入20多億元對湖、河進行高標準整治,通過引入清水、清淤疏浚、修筑駁岸、植被綠化、污水截流等系列措施,維持良好的水生態和水景觀。
此外,揚州還積極推進“綠楊城郭”建設工程。結合城市規劃制訂,劃出市域范圍的“綠”線,實施城市生態防護林體系規劃建設,構建城市規劃區“冷橋體系”;結合人居環境改善,通過拆墻造綠、沿路植綠、沿河布綠、廣場庭院添綠等措施,保持每年新增城市綠化面積100萬平方米以上;結合城市生態建設,先后建設蜀岡西峰生態公園等城市生態區;結合城市文化建設,把握城市綠地的性質、風格和主題,使城市綠地與歷史文化相映襯,與周圍的環境相協調,與人們的審美心理相契合。現在,揚州已建成沿路、濱河、環城三大“綠色長廊”,蜀岡西峰生態公園、潤揚森林公園等五大“生態區”,200多個公共“小游園”,市區綠化總面積超過1200萬平方米,成為一座名符其實的“綠色之城”。

以人為本,提升宜居水平

揚州先后獲得了國家環保模范城市、國家園林城市、中國人居環境獎等榮譽。2006年9月,揚州以在保護古城情況下改善人居環境的目標和行動,榮獲了“聯合國人居獎”。 聯合國副秘書長安娜女士如是贊嘆:“揚州是我發現的最契合聯合國人居獎的城市。”
一座城市的宜居,不僅在于生態環境的優良,更在于社會的穩定與和諧。在城市建設中,揚州高度重視人居建設,突出加強住房保障,建立起商品房、經濟適用房、拆遷安置房、解危安置房、解困定銷房、補貼市民購房等多層次住房保障體系,滿足不同群體的居住需求。針對低收入居民,建成大量經濟適用房,形成區位適中、布局合理的經濟適用房住宅小區,并對符合政策條件的低收入家庭購房給予一次性貨幣補貼。針對特殊困難居民,實施“831”安居工程,政府建房以低于成本價定向銷售,使近2000戶困難家庭解決了住房問題。
揚州在適當做大城市“體量”的同時,更加注重提高城市的“體質”,使城市的功能和生活便捷程度大為提升。在城市外圍,相繼建成環城高速等一批重大交通基礎設施。在城市內部,大力整治小街小巷,改造了95%以上的城區道路。在完善城市交通設施的同時,還高標準建設污水處理廠、垃圾處理場等一大批功能性設施,超前規劃建設了文化、衛生、教育、醫療、商業服務等與人民群眾生活密切相關的項目,為老百姓提供優質服務,使市民的生活更加便利。
城市文明建設是社會和諧的支撐。揚州將社區作為文明建設的重要載體,不斷加強城市社區建設,其“走家串戶了解人,社區服務關心人,真心實意幫助人,為黨分憂凝聚人”的社區建設理念和實踐,受到胡錦濤總書記的高度評價。揚州開設了國內首個集服務、求助和智能呼叫等功能于一體的社區信息服務綜合平臺,各社區設立“一站式”便民服務站,形成了“15分鐘便民生活圈”。揚州創新了扶貧濟困新模式,通過創辦“社區慈善超市”、建立社區托老服務所、設立社區康復指導員、開設社區“110”等創新舉措,使愛心的陽光灑向社區居民。
“人生只愛揚州住”,揚州八怪之一黃慎初到揚州時發出如此感慨。今日之揚州,人與人、人與社會、人與自然呈現一派和諧安寧,必將催生出經濟社會跨越發展、科學發展、和諧發展的勃勃生機和不竭動力。

相關新聞
友情鏈接:  國務院 住建部 自然資源部 發改委 衛健委 交通運輸部 科技部 環保部 工信部 農業農村部
國家開發銀行 中國銀行 中國工商銀行 中國建設銀行 招商銀行 興業銀行 新華社 中新社 搜狐焦點網 新浪樂居 搜房
中國風景園林網 清華大學 北京大學 人民大學 中國社會科學院 北京工業大學 北京理工大學 北京科技大學 北京林業大學 北京交通大學
城市化網版權所有:北京地球窗文化傳播有限公司 service@ciudsr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