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財經領導小組辦公室副主任楊偉民8月7日表示,中國城市化存在不協調、質量不高的問題。扣除沒有真正融入城市化的人口,中國實質的城市化率只有36%。
楊偉民稱,1.6億多農民工不能市民化,仍然處于半城市化的狀態,沒有完整地享受城市居民應該有的國民教育、醫療衛生、社會保障、低保、社會救助、住房保障等。
楊偉民曾任國家發改委秘書長。他在中國發展研究基金會舉辦的保障性住房政策國際研討會上稱,中國已經到了必須大力提高城市化質量的階段,城市化發展應打破行政區的界限,實行“上大壓小”。
他解釋,“上大”是在人口密集的地區,打破行政區的界限,通過由政府規劃、政策引導、市場配置,集中力量建設一些百萬量級的特大城市,使其與原來的特大城市形成空間形態緊密相連、城市功能互補的城市群。
“壓小”并非消滅掉小城市,而是改變每個城市都在擴張的園區分散型城市化辦法,壓縮新的房地產開發項目,制止目前“攤大餅”式的城市化。
除了不協調、質量不高的問題,楊偉民認為,中國城市化布局混亂,一些城市不顧及資源環境承載能力的物理極限,盲目擴張城市功能,放大城市規模,增大經濟總量,使全國大跨度的調水、輸電、輸氣及治污的壓力越來越大。
此外,在城市形態方面,多數城市以原來的城市中心區為中心進行環形擴張,帶來了交通擁擠、房價過高、污染加重這樣一些所謂的“城市病”。
目前中國城市化率的提高主要靠農民工,2010年包括農民工在內的外來人口對城市化的貢獻率是87%。楊偉民認為,提高城市化的質量必須統籌考慮農民工市民化、城市化的形態和城市化的布局問題。
他指出,目前需要大規模建設保障性住房的城市,往往都是資源環境承載能力開始下降、“城市病”開始顯現的城市,如果再圍繞原有城市中心繼續擴大面積,結果就是又一圈“攤大餅”。按行政區分解指標建設保障性住房,將外地人口納入保障性住房體系以后,也會加劇這一問題。
楊偉民建議,中國應該有頂層的考慮,效仿工業發展的“上大壓小”,逐步走向緊湊、集約的城市化模式。
據國家統計局今年2月公布,2011年中國城鎮人口首次超過農村人口,城鎮人口占總人口比重為51.3%。有學者提出,如果按照城鎮非農人口與總人口之比計算,中國城市化率應略低于上述比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