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其仁表示,城市化是中國經濟當前和下一階段經濟中非常重要的問題。中國工業化已經從世界所謂的“工廠”,到現在工業的品質、產品都有所提高,但是還有很高的提升空間。
周其仁舉例,從大的經濟結構上看,在中國,一百元的總產值中,工業已經占了47%;相對于世界來說,去年世界的平均水平是一百元產值當中只有26元是工業產出。最新的統計表明中國的城市化,是一百個人當中,51.27個人是城鎮戶口。雖然,世界的平均水平也超過了50%,但是可以看出中國的工業化已經超出了一大截,高于世界平均水平20個百分點,城市化卻和世界平均水平差不多。
“當然把很多進過城但還沒有融入城市的人口數字去掉,就像很多農民工在城市里工作,住在城里,可是沒有完全融入城市,如果把這個比例抹掉,中國的城市化率還是很低,這就是顯示出中國經濟下一階段發展要往哪里使力。”周其仁在會上著重表示。工業還要發展,但從大的經濟結構來看,要進一步提高工業的比重,看起來是不大可能的。
周其仁透露,在發達的國家,美國的工業比重為20%,德國是發達國家當中制造業最發達的一個經濟體,工業產出比重30%多,但是中國現在達到47%。
“城市化是非常有挑戰性的問題,也是非常有趣的問題。一個人放在哪里發展會更好一點,在農村,在小城鎮,在大都市,這個選擇的問題放在國民角度來看,對于國家的經濟實力作用非常的巨大。”周其仁認為,經濟學講收入,不是說一個月、兩個月,經濟學講的是中層收入、一輩子的收入。從終身收入這個概念來看,中國是人力資源最大的市場,大城市可以創造極高的收入,比人口稀少的農村和小城鎮創造的收入高很多,但是真正進入大都市的人口比例是很低的。
周其仁最后表示,中國曾經有壓制城市化進程的時候,從1958年到1978年這20年,當時中國的城市化也就18%,現在到51%,30年的改革開放,平均每年有1%到2%的增長點,這個在世界城市化的歷史上也是一個顯著的加速過程,但是中國現在的絕對水平還是偏低。相信在未來中國的國民經濟,整個社會,包括個人的發展都會遇到一些嶄新的機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