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08網沈陽8月14日電(記者王炳坤 姚湜 強勇)由東北地區東部14市州聯合打造的東北東部經濟帶,近日啟動規劃編制。這意味著這條新經濟帶進入實質推進階段,未來能否提高整體競爭力,還需相關政策扶持和市州之間的良性合作。
“東北東部經濟帶”啟動規劃編制
8月9日,第四屆東北東部(12+2)區域合作圓桌會議在黑龍江省鶴崗市召開。來自東北東部北起伊春、南至大連的14市州主要黨政領導齊聚一堂,共商合作發展大計。作為這屆會議的最重要內容,14市州決定啟動《東北東部經濟帶發展框架規劃》(以下簡稱《規劃》)編制。《規劃》將在打造經濟一體化上作出整體部署,意味著東北東部區域合作邁出實質性步伐。
東北東部區域合作最初由12個城市發起,包括遼寧省丹東、本溪市,吉林省通化市、白山市、延邊朝鮮族自治州、吉林市,以及黑龍江省牡丹江、雙鴨山、七臺河、鶴崗、佳木斯、雞西市。這12市州占東北三省省轄市總數的1/3,面積占東北三省區域總面積的31.2%,人口占東北三省總數的22.8%;地區生產總值占東北三省的近20%。2009年和2011年,大連市和伊春市先后加入,從而形成了12+2區域合作的新格局。
擔任東北東部(12+2)區域合作秘書處秘書長的丹東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于懷樂介紹,14市州地處白山黑水、茂密森林之中,是我國重要的生態環境保護區,又同處共和國邊境,與俄羅斯、朝鮮接壤。而它們又面臨共同的發展問題——交通運輸被大江大河割斷,被大山大岳阻隔。技術、人才、產業、資本等資源要素條塊分割的狀況,導致這一區域絕大多數城市給人保守、封閉的印象,經濟發展相對落后,成為東北振興和區域協調發展的“瓶頸”。
從2005年開始,遼寧省丹東市牽頭舉辦了兩屆“構建東北東部經濟帶論壇”,在加強區域合作的諸多方面取得了廣泛共識。2009年,在丹東市的倡議下,東北東部十二市(州)建立區域合作圓桌會議制度,各城市共同簽署了《東北東部十二市(州)區域合作框架協議》。各市州本著自愿參與、政府推動、優勢互補、互利共贏、開放透明、資源共享、靈活多樣、務實漸進的原則,在多方面開展合作。
幾年來,東北東部14市州合作建立了與各市州的工作機制,使區域合作的聯系網絡更加通暢;舉辦了系列專題論壇交流活動,使區域合作在更廣泛的領域、更深的層面為社會所接受;共同出臺了鼓勵產業發展的優惠政策,在這一區域內,一地企業在外地投資將獲得獎勵和扶持。14市州還建立了區域信用信息資源共享平臺,開通開辦東北東部區域合作的網站和雜志。
在此基礎上,14市州在這屆圓桌會議上決定進一步推進深入合作,決議啟動《規劃》編制。這成為打造東北東部經濟帶的又一實質舉措。
協同效應力促東北東部經濟隆起
《規劃》由14市州共同出資,委托由國家行政學院經濟學部牽頭的課題組編制,將用一年左右時間完成。記者采訪了解到,《規劃》將從多方面打造東北東部14市州發展的協同效應。
主持規劃編制的國家行政學院經濟學部教授、博士生導師王健介紹,《規劃》在目標設計上,立足14市州的區位優勢、資源條件,結合國家當前的戰略重點,擬提出“搭建一個平臺,構建一個網絡,實施三大戰略”的總體思路,將東北東部打造成為東北地區一條經濟隆起帶。
一個平臺是指搭建區域合作與對外開放的平臺;一個網絡是指構建資源信息共享的區域網絡;三大戰略包括新興增長極戰略、東北亞國際合作核心區戰略和綠色城市帶戰略。
規劃內容主要包括空間布局、產業發展、基礎設施建設、綠色發展戰略、建設東北亞國際合作核心區等大的方面。在這些大板塊內,還將細分對外通道和口岸建設、優勢特色產業打造,物流、旅游、生態、能源合作等重點。《規劃》將對東北東部地區未來經濟社會發展進行整體部署和分工,形成區域內錯位競爭、協同發展的格局。
出席會議的國家發改委東北振興司巡視員王樹年說,國家在《東北振興“十二五”規劃》中提出,要將東北打造成面向東北亞開放的重要樞紐。此外,剛剛獲得國務院批復的《中國東北地區面向東北亞區域開放規劃綱要》也提出,東北地區將被打造成新時期全國對外開放的戰略重點,睦鄰友好、興邊富民的沿邊發展示范區,以及先進生產要素聚集的現代產業基地。《規劃》將充分體現東北東部地區在擴大開放上的重要功能。
記者從圓桌會議上了解到,發展交通、旅游一體化,成為打造東北東部經濟帶的突破口。隨著東北東部鐵路和高速公路加緊建設,這一區域的物流瓶頸將被打破,目前各市都在密切合作,加強通邊達海運輸大通道建設。14市州計劃將沿線特色旅游產品和精品旅游景區有效連接,形成縱跨三省的東北東部黃金旅游線路,推進區域內旅游管理部門、旅行社、酒店、景點等的聯合,打造無障礙旅游區。
王樹年說,長期以來,東北經濟的重心一直處于中部和沿海地區,遼寧沿海經濟帶、沈陽中部城市群、長吉圖開發開放先導區、哈大齊工業走廊成為東北振興的帶動因素。而在全面振興中,東北急需解決相對落后地區的協調發展問題。發展東北東部區域合作,有利于在東北地區隆起一條新的經濟帶。
需深化合作,更需國家扶持
東北14市州政府官員和一些區域經濟專家認為,國家區域經濟政策支持,地方謀求區域聯合、共同發展的理念,將為東北東部加強區域合作,最終實現經濟一體化創造有利條件。在這一過程中,14市州需建立更為持續、有效的務實合作機制,更需國家將東部經濟帶上升為國家戰略,出臺更多針對性政策加以扶持。
一是14市州要建立專人、專門機構負責的溝通聯絡和合作推進機制。于懷樂說,14市州雖然建立了初步的溝通機制和一年一度的圓桌會議制度,但更加緊密聯絡機制和合作推進機制有待加強。
目前,14市州各有一名市政府副秘書長負責聯系區域合作,各市在發改委、經協辦等單位設立了專門的聯絡員,負責與東北東部(12+2)區域合作秘書處聯系。雖然工作起來比較順暢,但是這些人員變動太頻繁,沒有專門機構,因此工作的連續性和穩定性難以保證。建議各市成立經濟研究會,既可以作為區域合作的協調機構,也能作為政府的智囊單位。選擇一些搞區域合作的老領導和在地區有影響力的人士參加,發揮他們的優勢和積極性,采取“政府+民間”的方式,持續不斷地推進這項工作。
二是東北東部經濟帶亟須上升為國家戰略,出臺政策加以扶持。2011年,遼寧、吉林、黑龍江三省行政首長共同簽署《加快建設東北東部經濟帶合作協議》,對加快建設東北東部經濟帶提出了明確要求,國家相關部門對此也高度關注。參加此次圓桌會議的官員和專家普遍認為,在此基礎上,東北東部經濟帶急需上升為國家戰略。這便于從國家層面來協調三個省,理順區域合作的關系,而且從國家層面出臺扶持政策,有利于東北東部形成政策的“洼地”效應,吸引更多資源要素向這一區域聚集,迅速推進發展。
三是東北東部區域要整合共同的優勢和訴求。通過編制《規劃》,對推進“經濟帶”上升為國家戰略具有積極意義。遼寧省社科院省情研究所所長梁啟東研究員說,東北東部地區擁有共同的生態環境優勢、對外開放區位優勢、資源優勢等,要分析在發展中遇到的共同困難和問題,整合這一區域的訴求,向上級爭取政策,這樣才能獲得國家更大的重視和支持。
一些專家認為,從國家層面考慮,發展東北東部經濟帶對于鞏固邊境安全,實施興邊富民和少數民族地區穩定發展都有幫助。通過編制《規劃》并組織實施,有利于東北東部經濟帶發展早日進入國家視野,對于上升為國家戰略具有積極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