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國成為全球第一大奢侈品消費市場后,國民們正卯足勁兒要把豪車占有率世界第一的“榮耀”從美國人手中搶過來。
這真的不是什么榮耀。永遠滯后的城市基礎建設和人均“赤貧”的能源狀態決定了,中國的汽車消費只能向比鄰的日本靠攏,完全沒有能力支撐大排量、大尺寸的豪華車無限擴容。
過去幾年來,倘若沒有中國市場,有多少豪車品牌會度日如年!發達市場愈發嚴苛的環保法規,持續疲軟的經濟環境對這些豪車品牌而言,無疑是一道道緊箍咒。乍富的國人用海納百川的胸懷接納了這些品牌。
當歐洲的街區停滿A0級小車,當日本的國民安心享用0.666升排量車型時,中國汽車市場卻刮起了“去低端化運動”,1.0升及以下車型的市場份額滑落到歷史最低點。
大道理永遠是屬于國家的,消費是屬于自己的。筆者身邊的不少人也加入了豪車一族。鄰居大叔新買了寶馬X6,每次停車都要折騰一刻鐘以上,急得一頭大汗。憑此車技,估計永遠享受不到車輛的運動操控感,更永遠理解不了品牌所要傳遞的價值。對大叔來說,他的愛車最大的價值,就是能證明他花費了百萬元大鈔。
跟風、扎堆兒、未富先奢,年輕化等是中國豪車消費的特點。如同奢侈品一樣,購買豪車的中國人并不都是“豪富一族”。有數據顯示,世界上奢侈品消費的平均水平是用自己財富的4%左右去購買,但在中國用40%甚至更多的比例去實現“夢想”的情況屢見不鮮。
除了消費者個體對豪車的盲目膜拜之外,相關部門出臺的政策與“構建節約型社會”的宗旨完全背離,大有為豪車熱銷推波助瀾的目的。繼上海、北京限購之后,廣州的限購政策還特別規定,如果原先只有1.6升排量的車型,升級消費只能換購1.6升或以下車型。這迫使更多首次購車者只能從大排量開始,因為汽車消費也要“論出身”了。
在上半年微弱增長的汽車市場中,豪車市場尤其是進口車市場一騎絕塵。究其原因,除了國人對豪車消費趨之若鶩之外,今年我們還趕上了“打折季”。為了彌補歐、美市場銷售不濟的虧空,豪車品牌紛紛豪賭中國,大量滯銷的車輛海運到中國來,并大幅讓利。豪車加上打折,無疑賣豪車的4S店都成了“奧特萊斯”。
老外們永遠理解不了,為什么賣到中國去的車一定要加長,也理解不了“面子”文化所宣揚的“只買貴的不買對的”緣何成了不少人的金科玉律。
該是回歸理性消費的時候了。或許這個國家的可持續發展與您無關,但還是請您冷靜地想一想,您真的需要一輛豪車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