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
報告主要統計分析了2007年中國城市化率的變化情況,對比分析了2006年與2007年兩年中國城市化率的變化情況;2007年中國各省、市、自治區的城市化率的變化情況,以及城市化與區域經濟、城市群、城市和各地經濟發展之間的關系,如城市化與土地利用,城市化與環境保護、城市化與戶籍制度改革等的關系。
2007年中國城市化率為32.93%
該報告顯示,2007年全國各族人民認真貫徹黨的十七大精神,齊心協力,頑強拼搏,積極應對復雜多變的國際環境,努力克服經濟社會發展中的各種困難,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取得了舉世矚目的重大成就。與此同時,已邁上城市化高速路的中國,其城市化進程依然保持了較快增長勢頭。2006年中國城市化率為32.53%,2007年中國城市化率提升了0.4個百分點,達到32.93%(按照總人口中非農人口所占比例計算)。
國民經濟平穩快速發展是城市化率連續提升的重要原因
報告認為,國民經濟的平穩快速發展是中國城市化率連續提升的重要原因。據初步核算,2007年全年中國實現生產總值246619億元,比上年增長11.4%。分產業看,第一產業增加值28910億元,增長3.7%;第二產業增加值121381億元,增長13.4%;第三產業增加值96328億元,增長11.4%。第一產業增加值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為11.7%,與上年持平;第二產業增加值比重為49.2%,上升0.3個百分點;第三產業增加值比重為39.1%,下降0.3個百分點。分季度看,一季度增長11.1%,二季度增長11.9%,三季度增長11.5%,四季度增長11.2%。此外,也是城市化率保持連續增長勢頭的重要原因。
報告還強調,城鎮就業人口的持續增加,房地產市場的快速發展,尤其是小城鎮建設和城鄉二元制結構逐漸解凍也是推動中國城市化率持續上漲的原因。2007年,全國很多城市加快了小城鎮建設步伐,以此來拉動整個城市的城市化進程。如江蘇省,經過鄉鎮行政區劃調整,全省對布局不合理、規模偏小的鄉鎮、村進行了撤并。推進“工業向園區集中、人口向城鎮集中、居住向社區集中”,使重點中心鎮產業集聚度、基礎設施、人居環境和輻射帶動功能顯著提升。蘇南地區,經濟發達、環境優美、特色鮮明的現代化小城鎮,有的已演變成為功能齊全的小城市,或融入大中城市城區,實現了從農村城鎮化向城市化的跨越。
在小城鎮建設不斷提速的同時,2007年國家也出臺了一系列破解城鄉二元體制的政策措施,一些省市展開了統籌城鄉發展的試點工作。如進一步深化戶籍制度改革,完善流動人口管理,引導農村富余勞動力平穩有序轉移;逐步統一城鄉勞動力市場,加強引導和管理,形成城鄉勞動者平等就業的制度;加快城鎮化進程,在城市有穩定職業和住所的農業人口,可按當地規定在就業地或居住地登記戶籍,并依法享有當地居民應有的權利,承擔應盡的義務;推行城鄉一體化的社會保障制度,建立農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建設等。這些政策措施,在解放和發展生產力的同時,也成為了中國城市化率不斷提升的“加速器”。
2007年中國城市化發展呈現出五大特點
報告顯示,相比2006年,2007年中國城市化在發展過程中呈現出了這樣幾個特點:
1、城市資源利用日益集約化與效益化
集約化經營與效益化經營是城市資源稀缺性日趨突出的客觀要求,也是城市經營的基本前提與重要內容。對于中國這樣一個人多地少的國家,在追求多元城市發展目標的過程中,城市政府將在土地開發與其他空間資源的經營中從粗放型開發向集約型開發轉化;從關心量的擴大到關心質的提高;從注重政府政績到注重城市經營的實效,城市基礎設施的建設以及其他公共設施的建設都將在認真考慮投入與產出效益的前提下予以實施。而2007年中國城市化進程正體現了這樣一些特點。因此,注重提高城市開發建設的集約化與效益化水平與質量將是今后中國城市發展的主要特征之一。
2、發展成果和資源分配日趨公平化與公開化
公平化既體現了一個社會發展文明程度的高低,也是是可持續發展概念的核心內容之一。讓各類人群共享發展成果,既是維護、實現各族人民利益的體現,也能保證我國城市化進程和諧有序前行。2007年,國家這方面出臺了一系列政策,真正實現了各族人名共同發展、共同進步的發展理念。
在城市化的快速發展過程中,如何處理好公平與效率的關系,并在未來的城市規劃與建設中,真正體現出社會公平與公正的規劃建設理念將成為保障城市社會穩定發展的大事。作為城市演化發展的一種趨勢,社會空間的分異將不可避免,城市核心區與周圍邊緣區、城市開發與城市保護、富裕階層與社會普通階層以及社會弱勢群體之間等為分配城市土地、環境以及其他資源的矛盾將日益凸現。因此,在今后的發展過程中各級政府應通過提高資源分配的透明度,采取公眾展示、參與,以及市場調節與政府管治相結合等一切公開化的手段來杜絕一切暗箱操作及由此而產生的腐敗行為,以保證我國城市化穩定、持續發展。
3、一批中小城市的發展活力十足
2007年,北京、上海、廣州等城市的城市化率在穩步提高的同時,一批中小城市的發展也顯得活力十足,其城市化率也有了很大提升。如,2006年,我國近400個縣級市中僅有霍林郭勒市的城市化率達到了100%,而2007年,阿爾山市、昆山市和大冶市的城市化率也達到100%;再如,鞍山市和常州市,其城市化率相比2006年也分別上漲了3.05和4.92個百分點。
中小城市的城市化率在2007年之所以會蓬勃發展,主要還是因為目前我沿海城市進行產業升級或技術轉移,而這些中小城市勞動力價格相對較低且豐富,適宜于大規模的工業生產活動,生產成本低,具有價格競爭優勢,吸引了很多企業來到這里興辦企業,從而加速了這些地區的城市化進程。由此也可預測,在我國今后城市化進程中,中小城市極有可能會成為新一輪城市化的熱點區域。
4、城市發展走向集群化
從本世紀初開始,城市之間出現了協調發展的趨勢,城市群的輻射、帶動作用日益明顯。尤其在長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京津冀等都市密集區,一體化進程加快。2007年,這一趨勢體現得愈加明顯。
中國人多地少的國情,決定了城市化空間格局必須是緊湊型的。近年來國家強化了土地管理,從而使各地更加堅定了走集約型城市化道路的決心。集群化,已成為中國城市化的一個基本趨勢。
5、消費型中心城市開始崛起
相比2006年,2007年商業中心城市日漸活躍(相反,工業城市則逐漸降溫)。隨著消費型社會的到來,商業城市的發展將更加旺盛。尤其是全國性、區域性、綜合性中心城市,如北京、上海、杭州等,它們除了商業、商務之外,還有發達的教育、文化、旅游、休閑、體育、科技、醫療等第三產業。可以肯定的是,隨著我國城市化進程的加快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將會有更多的消費性城市會逐步崛起。
上海、北京、天津依然位居2007年中國31省市城市化率前三強
報告顯示,2007年中國31個省、直轄市、自治區的城市化率總體上仍然保持了良好的增長勢頭,相比2006年,前10強仍然是上海、北京、天津、廣東、遼寧、黑龍江、江蘇、吉林、新疆和內蒙古。其中上海、北京、天津三個直轄市依然占據前三強,上海以86.81%的城市化率高居10強榜首,北京、天津分別以76.67%和60.74%緊隨其后。
中國已有7座城市的城市化率達到100%
2007年,全國284座地級以上城市(含直轄市)和373座縣級市的城市化率總體上保持了增長勢頭。其中地級以上城市中的深圳、珠海、佛山,縣級市中的霍林郭勒市、阿爾山市、昆山市和大冶市等7座城市的城市化率達到了100%。
報告同時也指出,這7個城市的城市化率雖然達到100%,但一些縣級市,其經濟發展水平、城市基礎建設、人民生活水平、科技文化實力等,與很多城市化率沒有達到100%的城市相比,還有很大的差距。因此,這些城市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在今后的發展中,它們應努力提升城市化的發展質量。
2007年中國七大行政區域的城市化率依然呈東高西低之勢
報告統計、分析后發現,同2006年一樣,2007年中國七大行政區域的城市化率依然是東高西低,中部地區的城市化率相對比較均衡,西部地區的城市化率級差較大。報告指出,中國七大行政區域的城市化之所以呈現出此種態勢,歸根結底還是由于經濟社會發展水平差異導致的。當然,地理位置,政策環境也是影響七大區域城市化率非常重要的因素。這也說明,為了加快西部地區發展,提高西部地區的城市化水平,國家應該繼續實行西部大開發戰略。
報告還顯示,中國十一大城市群的城市化率也保持繼續增長的勢頭。相比2006年,2007年在中國“十一大城市群”中,珠三角城市群的城市化率依然最高,達到了69.83%。比處于第二位的遼寧中部城市群的城市化率高出了17.06個百分點,比川渝城市群高出了26.37個百分點。報告認為,珠三角城市群之所以有如此高的城市化率,主要得益于其經濟社會的高速發展和小城鎮建設的飛速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