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今年6月開始,為在重慶推介利川旅游資源,利川市旅游局在重慶做了廣告詞為“我靠重慶,涼城利川”的廣告,隨后引起了極大爭議。7月6日,利川市旅游局局長表示,不論如何,利川“涼城”被大家記住了。日前,重慶工商局要求相關廣告公司迅速撤換該廣告。(7月8日《重慶晨報》)
應該說此處的“我靠”絕非原創,兩年前江蘇泰州已經用過:“高港是我家,文明靠大家”,設置者將標語中“我”和“靠”兩個字特別放大,一時間詬病四起,然而并不妨礙這個城市像“一座叫春的城市”那般迅速揚名。盡管是臭名,但總歸都記住了。這樣的標語與口號,顯然與地方的政績虛榮不無關系,徒顯一個城市的浮躁。
雖然,“我靠”兩字既有地理上“靠近”的語義,又有重慶輻射帶動“依靠”的意思,應該說“寫實”的成分還是存在的。但是,作為一句并不文明的粗口,給人以足夠遐想的空間,這點是官方策劃者應該能夠考慮到的。如若想回避,并保持“靠近”與“依靠”的含義,并不是什么難事,文無達詁,只是一個選擇的問題。
城市標語的定位應該體現一個城市的價值觀念與審美導向。坦率地講,利川無論是以“龍船調”為代表的人文資源,還是常年低溫、山青水秀的自然資源,差異化與稀缺的稟賦,事實上可以讓廣告推介做得更有文化品位與區域內涵,只不過達不到“一鍬挖成井”的效果罷了。
文化搭臺,經濟唱戲?!拔铱俊?,功利在插科打諢,低俗撐臺,表現出一個地方“好酒也怕巷子深”的急功近利。經濟揩了文化的油倒也無妨,公眾已經給了這個城市想要的關注度,正如當地旅游局官員表示,“不論如何,利川‘涼城’被大家記住了”。
只是,希望這座城市在做足了面子的同時,能把里子做得更好。如若“我靠”了的利川,帶不來游客“涼都”的快意,任何的爭議都充當了炒作的推手,無疑更是一種悲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