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日前從江蘇省宏觀經濟研究院獲悉,江蘇省宏觀經濟研究院提出的“建設以淮安、蚌埠為雙核的淮河生態經濟走廊”戰略構想,得到了積極評價。據悉,這項成果已成為國家發改委軟科學重大問題研究項目。
什么是“淮河生態經濟走廊”?江蘇省宏觀經濟研究院院長顧為東給出了基本內涵:按照“流域經濟”理論,將淮河建設成為連接東中部地區的黃金通道,貫通上下游“經濟流”,設想以蘇北中心城市淮安、皖北中心城市蚌埠為雙核,形成跨省域的生態經濟共同體,實現皖江城市群與沿海經濟帶的區域互補協調發展。
打破行政區劃藩籬,依托淮河建設流域經濟,是“建設以淮安、蚌埠為雙核的淮河生態經濟走廊”這一戰略構想的核心。
據了解,淮河流經河南、安徽、山東、江蘇4省,水系密布,具有發展現代綜合交通運輸體系的基礎條件。作為東中部的連接橋梁、南北方過渡地帶,淮河流域人口占全國的13%,耕地占11%。但因為水資源綜合開發利用效率不高,經濟發展落后于全國平均水平。
長期以來,淮河的功能定位主要是除洪、排澇,貨物運輸作用沒有很好發揮。據淮河水利委副主任劉玉年介紹,首輪淮河大規模整治完成后,淮河面貌有了很大變化,包括江蘇境內有了直接入海的人工水道,洪澤湖至蚌埠段已達到3級航道水平,只是受到一些橋梁的限制。“十二五”期間啟動二期整治工程,下游地區主要是河道挖深。
根據江蘇省宏觀經濟院研究表明,淮安與蚌埠合作空間大,互補性強。江蘇沿海開發戰略的實施,激發了各類資本熱情。但由于本地區加工能力不夠強,容易“消化不良”。已落戶項目主要集中在重化工領域,產業帶動作用和附加值都受限制。而像白色家電制造等產業,如能獲得皖北地區配套能力支撐,就可能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從蚌埠和皖江城市群來看,70%省外資金來自長三角地區,加強與淮安合作,有望承接更多產業和資本轉移。
此外,淮安是江蘇省低風速風電試驗區,皖北煤炭等礦產富集,兩相結合可以生產煤制天然氣,為江蘇沿海開發提供能源,還能直接用于汽車和淮河上航行的船舶。實驗表明,船舶油改氣,燃料成本可降低50%,污染物排放減少85%。
淮安有獨特的巖鹽資源,勘探儲量超過1300億噸;將井鹽管道輸送到蚌埠,與煤炭、石灰石資源對接,有望建成我國首個非石油路線烯烴產業基地,生產PVC等綠色化工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