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梁振英的介紹令人羨慕。說起香港的生物多樣化,高級地質公園主任楊家明博士更為專業:“香港約有植物3100多種,鳥類約500種,占全中國鳥類總數三分之一以上。100多種兩棲動物和爬蟲類動物,230多種蝴蝶……地方比英國小,物種卻比英國多。”
而這些,都依賴于香港良好的生態環境。“我們從30年前就開始做保護地了”,楊家明指著香港地圖說,“所有綠色的地方都是保護地。不僅花錢保護,還有法律保護,有執法人員巡邏。”
香港已有24個郊野公園和22個特別地區供保育、消閑,四個海岸公園和海洋保護區,平均每年有1200萬人次到郊野公園遠足、露營、野餐等。目前,特區政府已把環保產業列為六大優勢產業之一,2011年度財政預算案中有5億元港幣用于擴大環境保育基金。
“香港是一個健康綠色的大城市,希望我們的保育工作能讓游客看到香港的另外一面。”香港特別行政區環境局局長邱騰華說,最好的海港、保育很好的天然景觀,“這是城市面貌的特別之處。”
除了自然環境的保育,文物保育也日益受到特區政府和民眾的重視。“活化”歷史建筑,就是其中最重要的舉措之一。
“活化,就是為歷史建筑尋找一個新生命,給它新用途,賦予新生命力。”香港特別行政區發展局局長林鄭月娥解釋。
位于九龍旺角荔枝角道119號的雷生春堂,就是這樣一座有新用途的老建筑。1931年落成的鋪居大宅,是雷氏家族私宅。自上世紀60年代開始,家族成員人口漸增并相繼遷離,至70年代大宅空置。
2000年,香港古物咨詢委員會評定雷生春堂為一級歷史建筑,雷氏后人為保存故居并回饋社會,決定把雷生春堂捐予政府。2008年,香港政府將雷生春堂納入第一期《活化歷史建筑伙伴計劃》,香港浸會大學最終成功獲選,改建雷生春堂為中醫藥保健中心。2012年4月,雷生春堂正式“活化”投入面向公眾的服務。
據林鄭月娥介紹,現在香港已完成或正進行的活化項目18個,包括北九龍裁判司署“活化”為薩瓦納藝術學院、由大澳警署變身的大澳文物酒店、前荔枝角醫院平房改建的饒宗頤文化館等,涉及投資超過50億元港幣。
為積極推動公眾參與和加強市民對保育的興趣,多個活化項目都設立了開放日、導賞團,據估計有超過30萬人次在這數年間參加相關歷史建筑開放日和導賞團。
“一個進步的城市,必定重視自己的文化與歷史,并有自己與眾不同的城市生活體驗。”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曾蔭權曾說,“近年香港市民表現出對本身生活方式及文化的熱愛,我們對此要加倍珍惜。”
與此一脈相承,候任行政長官梁振英也在參選政綱中提出新設立文化局議題。
香港亞洲大都會徽標上,一條彩色“港龍”乘勢而飛。隨便問一個港人,他都會頗為自豪地介紹,那藍、綠、紫色的龍身,分別代表藍天、綠地與獅子山精神,是這個大都會的“另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