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樓市的一些新動向引起了媒體和民眾的關注,特別是一些樓盤還出現了“千人排隊”購房的場面,讓許多購房者產生了樓市是否將要反彈、國家的調控政策能否抑制住房價上漲等種種擔憂。
這些擔憂不無道理,畢竟在前些年不少民眾都吃了越等房價越漲、沒有及早“下手”的虧。但對比早些年的調控,這兩年的調控已有了明顯的區別,其中一是強調了對投機性需求的“精準”抑制措施,二就是大量建設保障房。
這個保障房的作用有多大?先來看一組數據:“十二五”期間,全國規劃建設保障性住房和棚戶區改造3600萬套,2011年已開工1000多萬套,2012年計劃開工700萬套以上,至“十二五”末,將覆蓋約20%的城市家庭。
試想幾年后,五個家庭中就有一個能住上便宜的保障房,這對改變“供不應求”的房地產市場形勢將起到多大的作用。這些住房推向市場后,低收入群體的住房難問題將大大緩解,人們對住房的整體滿意度無疑也會明顯提高。
把加強保障房建設作為房地產調控的重要內容之一的意義正在于,它“夯實”了住房的基礎供給量。這一政策和抑制投機性需求、穩定商品房供給相結合,形成三位一體的宏觀調控體系,對抑制房價過快上漲,已起到作用明顯。堅持這個調控方向,任憑市場波譎云詭,相信房價難有大幅波動。
目前經濟增速有下滑的趨向,一些人擔心為保經濟增長,國家可能會放松對房地產的調控。然而,加強保障性住房的建設照樣可以拉動水泥、鋼材、家居等行業的需求增長,恰恰可以有效拉動經濟的發展。
今后,我國的城鎮化進程還將繼續推進,這是我國經濟發展的長期動力之一。在此過程中,城鎮新增勞動力對住房的需求仍會增加,農民工、剛畢業大學生等群體都有大量的保障性住房需求。加強保障性住房,對于降低城市門檻、穩定勞動者生活、加快城鎮化進程的作用顯而易見。
該歸市場的歸市場,該政府出手的政府也要出手,加強保障房建設無論對于房地產市場本身,還是對于保障民生及加快經濟發展都有積極的深遠意義,各地相關部門務必要嚴格落實中央政策,把保障房建設、分好、維護好,最終把好事辦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