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報載,“山東煙臺蘋果主產區棲霞、招遠等地,果農大量使用加藥果袋,藥物直接與幼果接觸直至成熟”。原來我們吃的“個大皮潤、甘甜酥脆”的紅富士蘋果,是在加了違禁農藥的果袋里“悶”大的。昨日下午,當地發布消息稱將“對全市果品主產區的果袋和果袋紙生產經營業戶進行全面徹底的拉網式檢查”、“對個別違規使用藥袋的果園進行摸底排查、登記造冊”。說來說去,違規者畢竟有之。
看報道,感覺比較驚訝的是:在蘋果產區,“人人都知道”,有些果袋中的白色粉末,是“禁止使用”的“退菌特和福美胂”。從網上查閱資料得知,全國農藥登記評審委員會已經達成一致意見:鑒于福美胂存在安全風險,建議按有關程序撤銷此類產品的登記。
聯想到前些年見到香港來的朋友削蘋果,削下的果皮厚度超過1厘米,當時心里還笑他們刀功不好?,F在想起來,真應該佩服他們有先見之明,在吃蘋果之前,把與農藥直接接觸的部分削去了,加大了保險系數。然而,再轉念一想,這蘋果是在禁用農藥包裹浸淫中長大的,恐怕農藥早已滲透到果肉,削皮大概也不管用——要想避毒,唯一的辦法就是不吃。
蘋果又不能吃了?關鍵是我們還能吃什么?在中國,關于食品和藥品的安全問題,職能部門應該“大刑伺候”了。醉酒駕車,因為屢禁不止,最后只能“入刑”。情節嚴重的,則以“危害公共安全”論處,現在看起來有一定的效果,酒駕、醉駕都大大收斂。再看這些直接把毒藥送進人民群眾口中的罪犯,尤其是藥袋制造者,其對公共安全的危害,大大超過了醉駕——醉駕最多撞死撞傷多人,可毒藥卻是一毒一大片;醉駕還能憑著車牌號或監控錄像找到肇事者,可用毒藥而且是慢性毒藥就是讓你死得不明不白——如果有關部門還是不痛不癢地罰幾個錢了事,國人就只好封嘴,不食人間煙火了?,F在有些地方已經研究出神奇的“打通任督二脈”,要是再研究出“辟谷生存”就好了。
無奈之下,保護消費者權益,公眾也只能以自己的方式,也是最簡單的方式,那就是抵制。說白了,就是大家都不吃“藥袋蘋果”,可能還要包括同產地的蘋果醬和蘋果飲料。當然,不僅僅指煙臺,希望媒體多多調查,看看其他產地是否也有類似的現象,否則,可能對煙臺的果農不公平。如果今年“藥袋蘋果”都爛在果園里,對于果農們來說無疑是殘忍的。但也許中國社會需要認真一次,不給違規使用藥袋者留下一個痛苦的記憶,恐怕人民群眾就得永遠和病菌害蟲一起“吃藥”。
還須注意,抵制行動對有關部門和某些地方的政績是會有很大影響的。估計會有官員或專家出來解圍,他們最終要讓公眾相信的就是“藥袋蘋果”吃不死人,甚至還會當場吃一個(可能事先服了解藥——小說家言),然后,用一大堆科學術語和化學方程把問題攪成一鍋粥。最終,誘使公眾忘了藥袋,吃了蘋果。
爭取食品安全的權利,總得有個第一次。過個不吃鮮亮紅富士的冬天——真要饞的話,也許可以吃那些“賣相”不那么好的,譬如果皮上有瑕疵,有黑點的。當然,會有人再作假,把鮮亮的變成有瑕疵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