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務院辦公廳關于積極穩妥推進戶籍管理制度改革的通知》發布已經兩個多月了,引起社會各方關注。通知對戶籍制度改革的指導思想和原則、分類明確戶口遷移政策、依法保障農民土地權益、著力解決農民工實際問題等都提出了具體要求。就戶籍制度改革的內容,記者專訪了中國人民公安大學王太元教授。
戶籍制度改革,系統、科學、有效地推進
記者:作為戶籍管理制度研究方面的權威專家,您是如何理解《通知》的?
王太元:我想說的是,評價任何改革舉措,要在陳云同志所說“不唯上,不唯書”基礎上,加一個“不唯新”,才能真正“只唯實”,才是科學的。
《通知》公布兩個多月來,“戶籍管理制度改革步伐放慢了”、“停滯了”甚至“倒退了”的說法時有所聞。我可以負責任地說:只要不是按自己好惡去選擇性閱讀,我們就應當承認,國務院這一《通知》不僅不是戶籍改革減速、停步甚至倒退的信號,反倒是系統、有效進而真正科學推進戶籍改革的標志。
《通知》及時指出并矯正偏差,以確保戶籍改革的系統、科學和有效。“有的地方不顧當地經濟社會發展實際情況,片面追求城鎮規模城鎮化速度;有的地方不分城市類別不顧城市綜合承載能力,一味放寬落戶城市的條件;有的地方擅自突破國家政策,損害群眾切身利益”,及時防止“瞎折騰”,是在“為改革糾偏”,并沒有“讓改革停步”。
《通知》確立了正確的指導思想,確保戶籍改革系統、科學因而有效。“遵循城鎮化發展規律,統籌推進工業化和農業現代化、城鎮化和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鎮協調發展,引導非農產業和農村人口有序向中小城市和建制鎮轉移,逐步滿足符合條件的農村人口落戶需求,逐步實現城鄉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這一全面貫徹科學發展觀的指導思想,對各地戶籍管理制度改革的思路厘清、方案設計、路徑確定,甚至方式選擇、方法優化,都具有重要意義。
記者:您如何理解《通知》確立的指導思想?
王太元:我的理解是:遵循城鎮化規律,統籌各方面協調發展,引導產業和人口有序轉移,逐步滿足公眾落戶要求,逐步實現城鄉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再簡練一點就是:遵循規律,協調發展,有序轉移,穩步推進。
《通知》提出四層次的實施原則,以系統、科學因而有效地推進戶籍改革:“必須立足人口大國的基本國情,充分考慮當地經濟社會發展水平和城市綜合承載能力特別是容納就業、提供社會保障的能力;必須尊重農民意愿,切實保障農民合法權益;必須堅持統籌規劃,著力完善配套政策;必須堅持分類指導,做到積極穩妥、規范有序。”
《通知》確定了合法穩定居住者落戶、進城農民工實際問題解決、保障農民土地權益等三條可行路徑,以系統、科學因而有效地推進戶籍改革。《通知》直接規范了穩定居住者落戶縣級市、地級市、副省級以上城市的時限與條件,這是以前所沒有過的;對尚不符合條件而無法落戶的進城人口,《通知》要求當地政府切實解決“勞動報酬、子女上學、技能培訓、公共衛生、住房租購、社會保障、職業安全衛生”等方面的實際問題,而切實解決除進城農民工之外的其他暫住人口的相關問題,也是首次出現;在強調尊重農民自愿、保護農民土地權益的同時,全面涉及新農村建設等重大問題,充分反映出《通知》在城鄉一體化發展大前提下統籌城鎮化這一整體決策的系統性、科學性。
城鎮化,順勢而為又好又快發展
記者:您認為國務院通知指明了戶籍改革三條路徑,為什么有這三條路徑?
王太元:三條路徑的實質是,及時為進城的人解決相關難題,有效推動他們的城鎮化進程。相對而言,多路徑前進受益面更大、實惠更多、效果更好,而用“是否給予城鎮戶口”來對待所有人,像個獨木橋,很可能口惠而實不至。
記者:能具體解釋一下嗎?
王太元:先說暫不入城的農民,你總不能預先給一個城鎮戶口吧,但通知要求各地政府加快新農村建設,加速城市帶動農村、工業反哺農業的“城鄉一體化”發展,讓全體人民共享改革、發展成果,讓城鄉居民均享公共財政,他們不進城也一樣受益,比給他們發個跟城里人一樣的戶口本實惠多了吧?
而因當地發展和自身需要可能進城的人,一些地方“以宅基地換住房,以承包地換社會保障”,幾十萬甚至幾百萬農民直接落戶口進城,他們能進城“求生存”了,看上去很美吧?但是,“求發展”呢?城鎮為他們準備好充足的就業機會了嗎?“享幸福”呢?分享城市社會資源、共享公共財政呢?因此,《通知》提出,對可能入城的農民,政府要充分尊重其意愿,確保其土地等權益不受損害,不得強迫農民上樓、強迫農民進城。
記者:這也還是在城外的人,已經進城的人很多都希望“直接落戶”。
王太元:也未必。進城時間不長但希望留在城市的人,我們直接給他一個城市戶口,看上去也很美吧?但是,如今的城市化生存早已不是“計劃經濟包福利”時代了,就業競爭激烈、住房價格上漲、教育投資日增,讓剛進城的他們馬上承受諸多“居大不易”的壓力好呢,還是按照國務院通知精神及時為他們解決進城生產、生活中各種具體困難好呢,是要已沒多少好處卻不斷增加壓力的戶口本呢,還是要遇什么困難就解決什么困難的《通知》好呢?我敢肯定地說,人們大多會選擇后者。
記者:看來,戶口本確實只有進城時間比較長、能適應的人才需要啊。
王太元:對,你的認識已經接近《通知》精神了。國務院《通知》要求各地,按照縣級市、地級市、副省級以上城市的不同區別,分別確立一年、三年、五年甚至更長的合法居住期限,再加納稅情況等等一些必要條件,允許符合條件的人申報本城市常住戶口,其實不是中國獨有而是世界人口遷移調控所通用的,我把它叫做“合法生存考驗期”,經過這個時期檢驗,你確實不會攤薄他人權益、不會增加社會負擔,你在本地永久居留的合法權益,才可能得到依法保障。
穩步推進:多領域發力、多路徑并進
記者:公眾都很關心改革的進度。
王太元:國務院的《通知》直接啟動與戶籍歧視密切相關的勞動報酬、子女上學等制度的改革,沒有戶籍做擋箭牌,這些領域無法相互推諉,改革自然就加快了。
記者:為什么這樣說?
王太元:大家所呼吁的戶籍改革,我稱之為“計劃經濟的社會管理向市場經濟的社會管理的整體轉軌”;越來越多的人已經認識到,我們既不能消極等待城鄉差別、地區差距縮小,也不能繼續把所有利益糾纏在一起企圖“畢其功于一役”,而只能用“整體籌劃、分頭實施、穩步推進,再造和諧”的改革思路。
記者:我記得您在文章里說過,“整體籌劃”是和諧社會建設、城鄉一體化發展等社會發展整體戰略,“再造和諧”是實現“依法規范、自由遷徙、人靜才動、安居樂業”的理想局面,這里,您能詳細說說“分頭實施、穩步推進”兩條嗎?
王太元:我認為,“分頭實施”就是各相關領域改革依法實現不同人們各自急需的公平待遇,而不要靠戶口解決一切問題。例如,孩子要讀書,教育領域就加快改革實現公平;年輕人要工作,就業領域加快改革實現公平;中年人要醫療、住房,相關領域加快改革解決難題。這樣,不用戶口指標就可以同時讓三四個甚至更多人各得其所;用老辦法一個戶口一次性解決一個人的所有問題,競爭太大、受益面太小而且管理難度大,各部門還都能推脫,結果自然是“欲速則不達”啊。
對“穩步推動”,我們應有信心。比如允許農民工子女異地讀書,2004年可以讀小學,2010年就得讀初中,下一個目標勢必就是解決讀高中、異地高考的問題了。中央整體部署,路線圖、時間表都基本明確了;公眾呼聲高漲,社會密切關注,加上各部門官員都有任期責任,穩步推動是指日可待的。(光明日報記者 柳 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