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科學嚴肅的規劃理念。縱觀近些年來中國城市化進程中所遇到的問題、矛盾和困難,無不與城市規劃有關。許多城市提出不切實際的發展目標,要求按現有人口和產業規模的2倍甚至3-4倍進行大城市規劃,造成規劃過于多變。朝陽區委多次提出,城市規劃不能僅僅限于理想模式的探討,還要注重務實,從世情、國情、地情出發,加強科學研究,動態地解決城市化發展中存在的問題。城市規劃要保持和提高嚴肅性,注重強化規劃約束力。要把握規律,依據法律,不能輕易改變已形成的規劃。這一理念,是引領城市未來、支撐城市化發展的核心價值取向。
二是人本精細的管理理念。一些地方通過行政手段進行強制性城市化,是違背發展規律的。以人為本是由城市存在的終極目的所決定的,也是中國城市化發展的首要價值取向。亞里士多德說過,“人們來到城市是為了生活,人們居住在城市是為了生活得更好。城市化是人的城市化,而并非單純土地的城市化。真正的城市化應該圍繞著人來展開,為人提供精細化的管理和服務。這種管理和服務能夠幫助已經搬遷上樓的居民在生活方式和思維方式上實現城市化;能夠將更多弱勢群體納入到正常的城市社會生活中來,為他們提供有尊嚴的生活;能夠改變過去粗獷的城市管理手段,建立精細化管理體系。
三是生態綠色的發展理念。生態綠色,反映了世界城市發展的普遍趨勢。耶魯大學雷德·里弗塞教授提出了一個全新的觀念,即“城市就是一座礦山”。居民無需開發自然資源,城市里每天產生的廢棄物本身就是可再生的資源。生態綠色的內涵主要包括:城市綠化分布合理,城市環境優美宜居;發展循環經濟和綠色經濟,倡導節能減排的生產和消費方式;提倡節約環保的居民生活模式,形成生態和諧的社會風氣。這是城市化過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內容。
四是政社共贏的合作理念。這一理念是對政社分開的深化,指的是為促進實現社會各類角色的合理分化,讓政府不再承擔“千手觀音”的全能職責,而是按照社會事務管理的規律,還原社會組織的應有地位,以實現多元參與和共贏的公共管理新格局。隨著城市化進程的深入,社會和社會體制的相對獨立性受到越來越廣泛的關注。應當探索政社共贏的合作機制,大力發展、積極培育政府有需要、群眾有需求的社會組織,熱心扶持公益性服務組織、重點產業區域性行業協會和促進社會和諧的新型社會組織,特別要注重建立社會組織孵化基地,孵化一批具有示范性的社會組織,發揮他們提供服務、反映訴求、規范行為等方面的作用。
五是防患于未然的安全理念。近年來,我國城市安全形勢不容樂觀,除了直接導致人員、財產損失外,災難事故造成的威脅和間接損失同樣不可忽視。城市化與城市公共安全往往是一個硬幣的兩面。從世界其他國家發展歷程看,工業化、城市化和經濟高速發展,幾乎都伴隨著一個事故高發的時期。人類選擇定居城市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假定城市能提供給居民更多安全感。防患于未然的安全理念對于應對和提升應對駕御城市突發災害和事故的能力顯得尤為重要。應當大力宣傳防患于未然的理念,建立健全公共安全評價和預警預防體系和機制,提高應對處置能力,從而增強居民的安全感。
六是保建統一的文化理念。目前,“文化危機”以及“城市記憶的消失”已經成為中國城市化的一個共性問題。主要表現為重建設輕保護,文化資源淺薄化、庸俗化,如大興土木建造缺少歷史記憶、缺乏非物質性文化內涵的仿古建筑等。未來城市或區域的競爭,將是以文化為主導的競爭,是否具有和踐行保護建設相統一的文化理念,將決定競爭的勝負。應充分認識到,在歷史過程中成長起來并保留至今的城市文化遺產,既是傳統文化的結晶,也是當代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而城市本身亦是一個綜合的文化體系。借鑒西方發達國家的先進經驗無可非議,但“克隆”城市,抹殺傳統歷史文化特色,無疑是城市發展的悲哀。所以,要樹立正確的城市文化觀,以此指導城市文化建設和文物保護。
(聶清凱 作者系中國浦東干部學院教師、清華大學副研究員、碩士生導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