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北京5月7日電(記者 杜宇)一直在南昌下沙窩附近租房住的龔良民沒有想到不用找人,自己單憑搖號就能分上一套樓層不錯的廉租房。他說:“剛開始,我都不知道可以申請廉租住房,是房管所的人叫我補報的,我也沒想過會中簽。”
龔良民的經歷令人欣慰,但他的“沒想到”卻發人深思。在實際操作中,因為種種原因,也曾出現開著豪車入住經濟適用房的事例。一些人提出,保障房公平分配到底難在哪里?如何才能實現陽光分配?
保障房分配進入關鍵期
當前保障房正處于加速建設階段。根據安排,2012年全國新開工建設700萬套以上保障性住房,當年實際在建工程量1800萬套左右,建設任務繁重。
按照規劃,整個“十二五”期間要開工建設3600萬套,“十二五”前兩年開工建設的工程量達到整個“十二五”建設任務的一半。
隨著保障房建設大力度推進,保障房大面積竣工,如何更加有序公正分配已提到議事日程,進入關鍵時期。
據住房城鄉建設部部長姜偉新介紹,“十一五”一共開工了保障性住房1630萬套,到2010年末基本建成1100萬套,2011年實際在建1500萬套左右,竣工投入使用的不低于300萬套。2012年保障房要基本建成500萬套以上,竣工量要高于上年。
中央領導多次強調,確保公平分配是關系保障性安居工程成敗及可持續發展的“生命線”。
然而,近年來一些保障房分配不公事件屢屢發生,如浙江蒼南縣850套限價房竟成了當地縣鄉一些領導干部的“保障房”;陜西山陽縣在900多名經濟適用房申請人公示名單中帶職務者多達100多人;多地還出現提供虛假戶口騙購保障房等現象。
專家指出,推進保障房建設,主要目的在于惠民生、促公平,使真正需要幫助的中低收入住房困難群眾受益。合理分配才能將好事辦好,如果該保障的“落了空”,不該保障的“搭便車”,就事與愿違,甚至造成新的不公和社會矛盾。
住房城鄉建設部住房保障司副司長張學勤表示:“要充分認識這項工作的重要性和緊迫性,在繼續保質保量地推進保障房建設的同時,下更大力氣做好公平分配。”
公平分配難在哪里?
保障房建設難,如何實現公平分配更難。對于廣州市海珠區海幢街道辦事處住房保障工作負責人馮文俊來說,準確核查居民收入情況是件頗為頭疼的事。
他說:“企業開出的收入狀況證明易做假,即便可以與社保繳納情況進行比對,但是由于居民收入來源多樣,單憑收入證明難以反映部分居民的真實收入情況。”
事實上,對家庭收入的認定也是一個世界性難題,根據世界銀行的評估結果,現在發達國家對家庭收入認定的準確率也只有85%左右。
而從審核手段上看,城市居民“人戶分離”現象普遍,居民財產收入日漸多元化、隱蔽化,傳統的自律、社區公示、鄰里查證咨詢等審核方式有時難以發揮應有的作用。沒有部門信息的真正打通共享,“綜合審核”容易走過場。
另外,大量的保障房投入使用后,由于保障對象入住以后的情況發生變化,如是不是在外面已經購房、資產和收入是不是提高等,需要政府投入巨額核查成本實現動態監管。
住房城鄉建設部副部長齊驥表示:“造成分配不公,更大的缺失是在立法層面。”現行的保障房管理規定,對違規分配、違規獲得保障房的處罰僅僅是退還或幾年內不再享有分配資格,缺乏更嚴厲的處罰措施。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專家廖英敏認為,我們的管理者對利用這些漏洞惡意騙保者應亮出有威懾力的懲處辦法,做到零容忍。否則在“低風險、高收益”慣性中,再完善的預防制度也會露出縫隙。
如何實現陽光分配?
如何公平分配?各地正在探索。
建立多部門的家庭住房和經濟狀況聯動審核及信息共享機制。如上海近年來探索“居民經濟狀況核對平臺”,通過建立“電子比對專線”,涵蓋社保、稅務、公積金等14個部門和單位,把分散的居民經濟狀況信息進行充分整合、比對。
“保證分配的公平公正,最好方式就是公開。”張學勤說:“我們要求在分配政策、分配程序、分配房源、分配對象、分配過程、分配結果、投訴處理這些環節實行‘七公開’。”
西安市今年加大信息公開力度,通過報紙、網站、電視加強對保障性住房的配租、配售對象以及房屋面積等信息進行動態公開,方便群眾及時了解相關情況。
一些地方對搖號等實行全程電視直播,邀請監察人員、人大代表、政協委員、申請人代表等現場監督,公證人員全程公證等。江西九江推行街道民主評議會,“住不住保障房,老百姓說了算”,每個環節都可以舉報。據介紹,通過公開評議,有3400多戶報名后被淘汰下來。
張學勤表示,確保公平分配還要健全糾錯機制。及時糾正分配過程中發現的各類問題,防范和嚴查騙購騙租,以及各級機關事業單位變相福利分房及以權謀私等行為。對住房保障工作機構內部人員失職瀆職、貪腐違法進行堅決查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