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萬平方米的展覽面積、1125輛各式新車,號稱歷史上規模最大的一屆北京國際車展,每天吸引了超過15萬人次的觀眾觀摩。主辦單位預計10天的車展“觀眾總人數將突破100萬人次”,車展剛開始便有報紙將“車展人流賽春運”作為報道的標題,盛況可見一斑。
中國大陸連續兩年的汽車產銷量超過1800萬輛,已成為名副其實的汽車產銷第一大國。北京國際車展的火爆,既反映出中國汽車市場未來前景依然廣闊,更表現了百姓對于中國經濟的信心。
兩個月前,北京交通管理局宣布:北京市汽車保有量已達501.7萬輛。就此,北京市每千人擁有汽車300輛,已經遠遠高于世界千人140輛的平均水平。即便如此,人們購車的愿望遠沒到頂,北京現在依然有80多萬人每月參加搖號,等待買車。
如果讓一個城市居民用最簡單的詞句描繪現代化生活的標準,相信“有車有房”會成為很多人的答案。汽車不僅已成為國家經濟發展的支柱產業,也在改變著中國人的生活。但是,當我們在為北京車展的盛況驚嘆、為中國汽車工業的快速發展歡呼的同時,還應該看到,汽車產業的發展帶給我們的不僅僅是便利。
比如,在不少大城市,污染的空氣、擁堵的交通、所有空地用來停車、交通事故頻頻。據有關機構的統計數據,到2011年底,中國汽車的保有量已經超過1億輛。如此巨大的總量已經給我們帶來了能源、環境等諸多方面的問題。而不少人依然抱定“以量取勝”,處在大發展的狂熱之中。不久前曾在媒體上看到一位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的負責人是這樣描繪“宏偉藍圖”的:“中國(汽車)未來市場是巨大的。2015年產量或接近3000萬輛,2020年或達到4000萬輛。”可是,中國的道路、土地資源、能源狀況能否支撐汽車產銷量的大幅增長,這些問題有多少人在認真思考并著手采取措施應對呢?與產量的高速增長相比,中國汽車的發展規劃到了進一步完善的時候了。
比如,“以量取勝”的汽車發展思路該不該有一定節制?城市現有空間與機動車數量保持在什么比例才比較平衡,相關研究與治理措施能不能更超前?比如,應對能源壓力與空氣污染,新能源汽車的開發如何加快腳步?
還有,同樣是在北京國際車展期間,正當不少人在考慮哪些車可能是自己的下一輛車時,一篇《北京200萬輛老舊車入淘汰范圍》文章提示我們,我國開始進入汽車大量淘汰階段,面對這么多材料復雜的廢銅爛鐵,我們是否制定了應對措施?
汽車文明帶給我們的麻煩還有不少。對這些麻煩,我們不能視而不見。當務之急是要立足中國國情,吸取發達國家的經驗教訓,認真思考中國汽車下一步的發展路徑,完善各個環節的規劃——北京國際車展的喧囂,不應只帶給我們興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