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10月24日,SOHO中國董事局主席潘石屹(新聞 博客)稍稍松了一口氣,在鍵盤上敲下一行字,“救房地產,就是救中國的經濟?!睕]有讓潘石屹失望,“解放軍”終于姍姍而來。各地方政府開始大舉救市大旗,中央政府也拋出了4萬億救市計劃,與此同時,房地產信貸的利好政策也款款而來。
2008年10月22日是一個值得紀念的日子,這一天晚間,中央政府“三箭齊發”,出臺多項與房地產有關的系列新政。此舉是為了應對國際金融危機對中國可能產生的影響,支持擴大內需,提高對居民購買普通自住房的金融服務水平,保障和改善民生。
降低交易稅費。從2008年11月1日起,對個人首次購買90平方米及以下普通住房的,契稅稅率暫統一下調到1%;對個人銷售或購買住房暫免征收印花稅;對個人銷售住房暫免征收土地增值稅。地方政府可制定鼓勵住房消費的收費減免政策。
放松信貸對購房者的限制。金融機構對居民首次購買普通自住房和改善型普通自住房提供貸款,其貸款利率的下限可擴大為貸款基準利率的0.7倍,最低首付款比例調整為20%。同時,下調個人住房公積金貸款利率,各檔次利率分別下調0.27個百分點。加強住房保障制度的建設。加快廉租住房建設,加大實物配租力度,擴大廉租住房租賃補貼范圍,推進棚戶區(危舊房)改造。
來自相關政府部門、業界和學界的人士普遍認為,“三箭齊發”最重要的目的,是要提振目前低迷的市場信心,緩解觀望情緒。
據統計,2008年2~8月,全國房地產市場成交量同比下降的幅度分別為3.6%、0.3%、4.0%、6.5%、6.9%、10.8%和14.9%。多數業內人士認為,這種低迷還將持續相當長的時間。市場成交的低迷使房地產業新開工、竣工和施工面積增幅均大幅下降,對上下游產業的波及也逐漸顯現。同時,房地產市場的低迷造成各地土地市場成交低迷,使地方財政收入大幅減少。
地方救市不再羞答
其實往前回溯,2008年9月27日才是中國房地產行業更值得銘記的一天,從某種意義上說,中國地方政府在這一天正式打響了“救市”第一槍。當日,南京市政府出臺《關于保持房地產市場穩定健康發展意見》,被簡稱為“20條”。
其實自5月份開始,沈陽、長沙等地政府已經開始嘗試出臺一些暖市政策。
不過南京市的“20條”在總結了其他城市經驗的基礎上更加臻于成熟,兼顧供求各環節,被市場一致認為是真正意義上系統全面的“救市”政策。隨后局面一發而不可收拾,杭州、上海、重慶、北京等救市政策相繼出爐。
而11月5日國務院的十項救市政策和11月10日的落實中央政策措施的七項工作部署,再次把房地產作為“重要的支柱產業”提到前臺,并主要側重于保障性住房。
就是在降聲一片的形勢和救與不救的爭論之中,中央的樓市新政出現在我們的面前,為地方政府救市指明了方向。
河南省出臺的救市政策規定:各商業銀行可對首套商品房購買者實行最優惠利率;凡是購買首套經適房的,將免除房地產交易契稅;購買首套普通商品房可按一定比例減免房地產交易契稅;今后購買首套自住商品房申請住房公積金貸款的,首付房款比例由目前的30%調減為20%;最高貸款額度根據各市房價情況適當提高,貸款期限可延長到20年至30年;對于住房公積金,只要交付人購買住房不出省,就可異地申請住房公積金貸款買房。
隨后,各省轄市“救市”政策先后出臺。4月28日,鄭州市政府出臺《關于進一步加快房地產業健康發展的若干意見》,從購房者購房、開發商建房及市場監管3個方面出臺了一系列措施,內容共有12條,包括放寬政策性住房上市交易限制,鼓勵貧困家庭購買商品房住房貨幣化補貼一次性發放,普通商品房折價20%,可轉為限價房銷售,適當調整套型結構比例,建立廉租住房產權共有制度,緩解開發商資金壓力,支持開發商合理融資需求,延緩收取企業相關政府性基金,開發商拿地建房可提前報建,推行工程擔保制度等,支持房地產業發展。
“房產新政”救命稻草
“房產新政”的實施加快了樓市的復蘇,今年春節過后,全國各地樓市迎來了久違的“小陽春”行情,并在改善型需求和投資型需求的推動下迅速進入“盛夏”。
從國家統計局近日公布的1~9月全國房地產行業數據來看,1~9月全國商品房銷售面積為5.84億平方米,同比增長44.8%,住宅銷售面積5.37億平方米,同比增長46.4%。前三季度鄭州商品房銷售面積808.07萬平方米,其中住宅銷量為682.58萬平方米,超過2008年全年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