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來,中國的城鎮發展是繼續延襲“大城市互相攀比,中小城市盲目模仿、擴張”的發展模式,還是有所不同,已成為相關政府部門及領導思索的問題。
近10年間,中國城鎮化率已從2000年的36.22%提高到了2010年的49.68%,年均提高了1.35個百分點。內里卻是問題頗多。
“盲目的、快速的城鎮化發展已造成了土地資源浪費、環境問題突出等發展隱患,制約了城鎮化的可持續發展。”國家發改委城市和小城鎮改革發展中心主任李鐵表示。
不過,城鎮化中“大拆大建”的“快洗蘿卜”的發展模式有望得到改觀。
3月底,由國家發改委城市和小城鎮改革發展中心主辦的“中國城鎮化高層國際論壇”上,住房和城鄉建設部(以下簡稱“住建部”)總規劃師唐凱透露,住建部正在制定全國城鎮體系規劃,要求各地要因地制宜地確定區域發展重點,優化區域城鎮發展格局。同時,該規劃也將引導各地在城鎮化進程中建立集約、緊湊的城市規劃,拒絕“大拆大建”的盲目求快的發展方式。
盲目求快
“我們只用30年時間就趕上了西方200年的城市化歷程。”這是業界經常拿來類比中國城鎮化速度的說辭。
暗合這一說辭的正是各地城市化的沖動以及大干快上的規劃。廣州、武漢、沈陽、重慶等城市都在瞄著“國家中心城市”的規劃,各經濟圈也放大著輻射區域;早在2005年,提出要搞CBD建設的城市就已達到36個;“十二五”時期,依然有大量城市積極排隊申請建設CBD,甚至有的城市規劃建設2~3個CBD。
中國的中小城鎮也在大城市的擴張中實現著大躍進。
然而,在城市化中,因城市基礎設施承載力嚴重不足帶來了交通擁堵、環境污染、秩序紊亂、運營低效、行政區劃分割等一系列問題。以各地瘋狂追逐的機場建設為例,中國現有運營的175座機場中大約虧損的機場有130座,這130多座機場在2011年便虧損了16.8億元。
“城市規劃過多地注重外在因素,忽略了整個城市的肌理;行政等級化造成的行政部門主導的城市規劃,過多地追求地標效應,忽略了城市居住功能的完善,人居質量的改善。”李鐵指出,比如,當前中國眾多城市都存在的地下管道改善不力、路網科學性差等問題,都是此種問題的直接表現。
新加坡宜居城市中心咨詢委員會主席劉太格則直言,中國眾多的中小城市在規劃中缺乏科學的指導,過于追求“形象工程”。他認為,中國諸多城市規劃了太多地標建筑,造成了一定程度上的資源浪費。同時,中小城市的地標建筑傾向于盲目模仿大城市規劃,從而出現地標和城市景觀不協調的錯誤發展模式。
實際上,各地城鎮化過程中不僅存在規劃盲目性,也有尋求快速發展的盲目性。國家開發銀行城市發展基金規劃合作部總經理李東明則以實例指出,2011年國家開發銀行超過50%的貸款投向了中國的城鎮化建設,但是,大筆的資金并未起到真正推動城鎮化的作用;多個地方存在大量的低層次、重復性建設,“大拆大建”的發展模式造成了資金和資源的大量浪費。
盲目求快的發展模式不僅帶來了大量浪費,也造成了難以彌補的環境問題。世界銀行駐北京辦事處的負責人Paul Procee認為,當前中國中小城市規劃忽略了資本與環境的協調,比如,耗費大量人力、物力、財力的基礎設施鋪設太過短視,缺乏長期的、科學的規劃;短期內的重建又對環境造成了難以估量的破壞。
華中科技大學建筑與城市規劃學院院長李保峰也指出,當前,中國的城市規劃缺乏“平和”的心態,尋求GDP效應成為規劃的方向。他認為,當前中國的城市規劃,尤其是中小城鎮規劃亟待需要科學的方向引導。
多方聯動
面對這一系列問題,政府已有所行動。
據唐凱透露,住建部正在著手制定全國城鎮體系規劃,已建議在全國城鎮體系規劃當中,因地制宜確定區域發展重點;對國家確定的核心重點中心城市則要進行科學布局,主張不同區域和體量的城市要有不同的分工。尤其是中小城鎮發展,規劃更應堅持本地特色,拒絕盲目模仿。
唐凱指出,該規劃希望通過合理的、科學的城鎮化體系解決在資源相對短缺的前提下,城鎮化進程中人居功能的需要,最大程度地減少對環境的破壞,推動城鎮化可持續發展。具體執行層面,主張節約用地,在城市發展中要堅持“緊湊的城市”,堅持“混合的功能”。
政策層面之外,資本的推動有可能成為未來城鎮化科學發展的主要動力。據李東明介紹,國家開發銀行在成立投資公司——國開金融公司之初,就把城鎮開發作為首要的業務板塊來推動。但是,不同于以往單純資金注入的模式,國開金融公司堅持“規劃先行”,力圖用投資來引導、帶動城市規劃的科學性。
據了解,國開金融公司“規劃先行”的投資策略對推動城鎮化科學發展的作用已經開始顯現。記者得到的數據顯示,目前,國開金融公司已經落地和即將落地的城鎮化投資項目超過30個,這些項目合作規劃均涉及城市發展的民生、產業、環境等,摒棄了過去粗放發展的道路。
同時,在城鎮化進程中,開發企業也在積極探索科學的城市規劃以及發展。上置集團董事局主席施建表示,當前,開發企業已經開始轉向注重因地制宜的可持續發展模式,從過往的純粹建設項目走向“完善功能配套、結合當地特色、注重低碳環保”的建設思路;尤其是在中小城鎮開發中,注重建設宜居、低碳城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