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城市化”模式的一個顯著特色
借助工業化、城鎮化和農業現代化的強力推進,全國范圍內的城鄉一體化勢如破竹,最近統計表明,中國的城市化率已超過50%。中國是一個農業大國,也是一個文明古國,面對如此急速的轉變,學界始終在文化上懷有強烈的憂患與期待,各級政府也在統籌城鄉發展中納入了文化考量。文化對城鄉一體化的深度介入,有可能成為中國城市化的一個顯著特色。
文化介入中國城鄉一體化最顯性的表現,是文化在各級統籌城鄉發展的規劃中成為必不可少的內容,這可能在世界上是少有的。中國的統籌城鄉發展,實際上有兩種含義:首先是統籌城市與鄉村的協調發展,同時又統籌城鄉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等各方面的協調發展,這樣,把文化寫入規劃就成了“規定動作”。事實上在不少地方,統籌城鄉發展的規劃還沒有出臺,文化系統已經聞風而動,按照城鄉一體化的思路開展探索,既在當地先行一步,也為全國積累了經驗。
不只如此,文化還成為一些地方走活統籌城鄉發展這盤棋的關鍵,甚至是整個城鄉一體化的軸心。浙江烏鎮、成都三圣鄉、西安臨潼的探索具有代表性。理論上說,任何具備發展文化產業條件的地方,文化都可以在城鄉一體化中有更大作為,如果文化產業能夠成為當地的支柱產業,那么文化也就能成為統籌城鄉發展的支柱力量。文化產業作為新興第三產業,文化的影響力、凝聚力與產業的輻射力、集聚力相重合,形成了強烈的疊加效應,能夠明顯促進城鄉一體化。而且,文化產業就業需求彈性大,對資金、技術、規模的要求低,進入門檻不高,這正可以成為貫通城鄉的產業平臺和轉移農村剩余勞動力的出口。
文化的介入更多還是無形的。首先,文化影響城鄉一體化的走向。城鄉一體化無可回避城市與鄉村各自的價值觀與生活方式,這正是文化介入的著力點。以人為本的思想、公平正義的精神、扶助弱勢的情懷、城鄉共同發展的追求,特別是不以犧牲鄉村前途和農民利益為代價去實現一時目標的準則,這些理念都決定著城鄉一體化的性質和面貌。其次,文化影響城鄉一體化的進程。一些地方對二元化體制的改革相對遲緩,惠農政策措施不到位,與思想觀念有關,解決了思想問題,就會有緊迫感,就會有效率。文化的參與還將提高農民的素質,營造有利的氛圍,促進農業與科技的融合,加快實現農業現代化和農民市民化。第三,文化影響城鄉一體化的方式。文化的介入,是精神、智慧、情感的介入,作用于農民的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也作用于領導部門以及當地城市居民的集體意識,使得城鄉一體化無論是過程還是結果,都更加積極健康,也更加協調、全面。
在城鄉一體化中文化擔綱,是文化對當今中國經濟社會全面覆蓋和深入滲透的一個重要側面,同時體現了城鄉一體化的內在要求。
首先,轉變發展方式的社會背景。中國啟動城鄉一體化正值國家確立了以科學發展觀為主題、以轉變發展方式為主線的戰略,因此,無論是城市經濟、農村經濟的轉型,還是城鄉一體化經濟的形成,都將注重協調發展和綜合推進,注重其中的文化作用,特別是增加文化、智慧和創意的含量,而不能簡單地依靠財力、物力的投入,更不是采取高污染、高消耗的辦法。文化的介入不是要改變城鄉一體化的經濟中心,但它要賦予這個過程更多的內容、層次和色彩,特別是賦予文化以靈魂,實現從外延式發展到內涵式發展,從片面發展到全面均衡發展的轉變。
第二,重視文化的傳統與現實。中國是一個重視文化的國度,耕讀傳家,詩書垂香。近代以來,當中國鄉村問題以及背后的社會問題暴露出來,首先引起的是有識之士的文化思考,他們強烈感覺到工業文明給中國鄉村、中國社會的繼承性和可持續性提出的挑戰。新中國成立以來,每次提出解決農村問題,無一例外地強調文化的作用。特別是黨的十七屆六中全會之后,全黨全社會對文化更加重視,統籌城鄉文化發展的思路也更清晰。此外,文化產業作為朝陽產業蓬勃興起,文化的商品屬性和經濟功能為社會所認識,文化產業推動相關產業發展、促進就業等作用逐步彰顯,這也為文化躋身前臺提供了新的契機。
第三,對城鄉一體化規律的把握。城鄉一體化的原始動因是經濟,但無論是其過程還是結果,都離不開文化,文化現象從來就是與經濟現象同步發生的。而且,城鄉融合的關鍵,是文化的最終融合,并且這種文化能夠關懷人、陶冶人。這種判斷基于對國內外城鄉一體化基本規律的認識,也基于對文化的認識。文化的介入將為城鄉一體化提供正確的導向和精神動力、智力支撐,促進城鄉居民形成文化認同感和歸屬感,有利于當地經濟社會的協調發展,有利于保持城市與鄉村各自的特色和優勢,并且以這種文化上的兩極形成促進當地發展的張力,造就更多的田園城市和美麗鄉村。
一些發達國家已經在我們前面解決了城鄉一體化,創造了各國模式,也提供了有益經驗。但從文化的角度反思,其城市文化對農村的強勢進入,是不是帶來了西方文明的不平衡甚至是現代化的不平衡?至于有些國家進入中等收入水平后墜入“現代化”陷阱,其民族文化被掏空與鄉村文化被淹沒同步發生,應該不是偶然。其實,就目前中國的情況而言,強調防止某一個方面的突進甚至是躍進遮蔽了城鄉一體化的矛盾與問題,也并非危言聳聽。當今世界,文化引導未來成為越來越多國家的共識和發展戰略,中國的城鄉一體化正好與這一潮流相遇。自覺發揮文化在城鄉一體化中的作用,是中國特色,也是中國的后發優勢。
對城市化這一世界性課題,文化介入可能是最具特色的中國解答。從客觀效果看,任何國家的城鄉一體化都不可能與文化無關。我們的區別是,把潛在的文化角色召喚出來,使文化的能量得以充分開掘、激發和釋放——這體現了今天中國的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如果說中國的城市化是一次進城趕考,那么文化也將迎接這樣的大考。
一是增強文化介入城鄉一體化的意識。首先要增強有關領導和部門的意識,注重文化作用,加大文化分量,而不是把文化當作累贅和包袱。同時要增強社會意識,讓城鄉居民都體會到城鄉一體化并不遠,就在大家的身邊,形成公平正義、團結互助、共同富裕的社會氛圍。還要增強文化工作者和文化經營者的意識,跳出“三農”看“三農”,跳出文化看文化,從而找到文化的應有位置和發展空間。
二是提升文化介入城鄉一體化的能力。一手抓公益性文化事業,一手抓經營性文化產業,是文化體制改革的基本思路和文化發展的基本戰略,也是城鄉一體化過程中文化發揮作用的主要載體和渠道。按照這樣的思路,必須在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中堅持政府主導、社會參與,體現公益性、均等性和便利性;在發展文化產業中,培育壯大市場實體,利用現代企業制度和市場機制,為社會提供更加豐富多樣的文化產品。
三是尋找文化介入城鄉一體化的路徑。一方面探索文化介入城鄉一體化的普遍規律,包括介入的方面和介入的方法,充分注意到市場規律和文化規律,實現科學化和規范化,另一方面,各地從自身實際出發,因勢利導,尋找用武之地。
從深層次看,城鄉分離就是從文化開始的,甚至是文化的產物。馬克思指出,“物質勞動和精神勞動的最大的一次分工,就是城市和鄉村的分離。”如果說在那次革命性的大分工中文化成了扳道工,那么,如今重建城鄉關系,文化又一次介入,使城鄉一體化同時成為“城鄉文化化”,恰恰是回到了原點、抓住了根本,意義同樣重大。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斯蒂格利茨提出,中國的農村城市化進程與美國的高科技發展是影響21世紀人類社會發展的兩件大事。據此,文化深度介入城鄉一體化的模式不僅對中國而且對人類發展都將產生深刻影響。
(作者為文化部政策法規司副司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