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說\"全民免費醫療\"不靠譜
時間:2012-04-10 13:47:49
來源:東方網 作者:司徒偉智
“醫保不可以一步到位,來個全民免費醫療嗎?”不時會聽得一些朋友這般主張。那么,近期《人民日報》接連推出的文章恰似作答了:一是介紹世界上實現全民免費醫療國家極少,我國國情決定了政府目前難以全包;二是論證醫改的核心不在能否免費,而在能否兼顧公平和效率。
兩點都說得在理。尤以后一點,我頗有近身感受。
從1968年秋天進工廠當學徒起始,到后來進入報館,我享受過大約三十年免費醫療。那時,無論在內部保健站,抑或社會醫院,都盡管看醫生去,一分錢不用自己掏。公平是公平了,可是,效率大成問題。蓋因一分錢都不掏,來之太易,就不加愛惜也。尤其在工廠期間,不時會有少數工友,看病挺積極,為的是請病假溜號,吃不吃藥全無所謂。甚至,個別的,竟是將那大包的中藥扔進垃圾桶。你不信?那可是我親眼目睹。
免費就好,收費就孬?切勿這樣簡單化。為了提高醫療效率,還是國家、地方、單位、個人按比例組合出力,不排除個人也出一點比較好。是的,一個有公德心更有生態理念的公民,管你是否免費他都照樣珍惜,“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半絲半縷恒念物力維艱“。但是此種境界,并非全體、甚至不是多數人能夠達到。魯迅當年感嘆過:“中國公共的東西,實在不容易保存。”(見《而已集》)不要以為陳腐思想就那么容易蕩滌干凈。脫離實際,將少數先進者的思想標高,視作全體的高度,據此制定政策就會導致資源浪費,財政不堪重負。
歷史教訓不可忘。由看病不要錢,想到的是“吃飯不要錢”——1958年“大躍進”時期的一大發明。我近日翻閱當年的報紙,太好笑,從夏季開始,到處是“敞開肚皮吃飯”的好消息呀。連湖北大詩人徐遲也受感染,寫下頌詩《吃飯不要錢》,吟詠道:“吃飯不要錢,哪里看見過?自古所沒有,世界也從無。哪能有這事?怕是說夢話。吃飯不要錢,誰知是真的!就在咱公社,菜蔬也免費。說來不相信,飯菜進了肚。”(載1958年10月10日《人民日報》)應該說,全是好心,曾經饑寒交迫的農民群眾翻身當家,組織起來發展,破天荒享受起“吃飯不要錢”的盛宴來了。恰如徐遲詩作的后半部分:“從前生活難,天天做苦工,頓頓吃不飽,牛馬都不如。烈士流鮮血,澆出勝利花。糧食慶豐收,辦起大公社。生產翻幾番,糧食吃不完。吃飯不要錢,夢想要實現。消息傳出去,世界要震動。”
結果呢?好心,未必帶來好結果。沒有引發外界的歡呼轟動,倒是損害乃至撼動了我們自己。這種完全缺乏豐厚物質基礎、僅出以平均主義空想的政策,到了1958年底和1959年初就推行不下去了。因為,原本拮據的糧食哪經得起“敞開肚皮吃飯”,況且外加層出不窮的糟蹋浪費糧食現象,糧倉很快見底,開始到處鬧饑荒。農民勒緊肚皮過日子不說,又牽出“多米諾骨牌”效應,連大小城市都一起叫苦了。
讓你出一點,好像挺“摳”的,至少,是不如“免費”“不要錢”的政策來得痛快吧?但無數事實提醒我們,檢驗政策好不好,還是要看實踐結果。而且,這是唯一的檢驗標準。記住列寧在《怎么辦?》中引用的英國約翰遜博士的名言,那才叫發人深省:“通向地獄的道路是用善良的愿望鋪成的。”奢望什么讓大伙處處“免單”“各取所需”,卻既不具備足夠的物質基礎,也沒有“各盡所能”和“各守其分”的普遍文明高度,到頭來再善良的愿望也一準落空。
持續向民生讓利,讓老百姓的醫療自費部分一減再減,很對頭。只是,也得實事求是,看到經濟條件、尤其是思想境界的現實制約。是啊,得承認雷鋒精神在新時期依然閃光,也得承認多數人離雷鋒精神還大有差距。“吃多吃少一個樣”,和“干多干少一個樣”,在目前只能是一種要不得的“大鍋飯”,到頭來會損害公共利益,從而有礙于整體的民生。還是從實際出發,暫且按照“經濟人假設”,用亞當·斯密指明的“讓個人依照他們自己的利益行動時也提升共同體的利益”的原理,亦即做出“自己出一點才心疼”的制度安排吧。
“這不是對大家的覺悟缺乏信心嗎?”該咋說呢?我想,大家的思想覺悟會日益提高,將來準會有免費看病之時。但我們現在說的是現在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