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中國城鎮化高層國際論壇”于2012年3月25日在上海召開。圖為國務院研究室副主任黃守宏演講。(來源:新浪財經)
由發改委城市和小城鎮改革發展中心聯合商務部中國國際經濟技術交流中心、聯合國(微博)開發計劃署駐華代表處、上海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和上海市寶山區人民政府舉辦“2012中國城鎮化高層國際論壇”于2012年3月25日在上海召開。國務院研究室副主任黃守宏在會上演講。
黃守宏:各位來賓,各位朋友,大家上午好。感謝大會組委會邀請我來做一個發言,同時給我出了一個題目,叫城鎮化進程中的農民工社會融入問題。
剛才前面幾位領導和專家,其實已經談到這個問題了。應該說在中國城鎮化的進程里面為我國的發展做出了重大的貢獻,生活在城市,但不是城市中的市民,所以這形成了一個農民工與城市之間,有些人稱之為魚水關系,有些人稱之為,中國不僅在城鄉之間存在二元結構,在城市內部也存在著二元結構。
這種狀態不用而言,對農民工形成了巨大的心理壓力,沒有社會歸屬感,也付出了極大的代價。對于社會來講也付出了極大的代價,在當前讓農民工融入城市是關系到我國城鎮化進程能否順利推進,也是關系到我國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一個重大的戰略問題,也是一個緊迫的任務。
怎么才能促進農民工更好的融入城市社會,對這個問題,隨著最近一段時間,我國城鎮化率超過50%,討論進一步熱烈,各位可能從中國剛剛閉幕的“兩會”上已經看到了,在“兩會”上,特別是全國政協會議上有180余件提案,占整個政協提案的接近10%,都是聚焦于農民工的社會融入問題。
有些同志就講,中國的農民工要融入城市,首先要解決戶籍問題。因為中國農民工與城市之間的魚水關系的形成,既有一般的移民社會里面的移民到一個新的地方普遍存在的一種心理意識、思想行為等方面的問題之外,還有一個特殊的原因,就是由于二元結構、戶籍制度、特別是附加在戶籍制度之上的社會福利制度。所以一般的推論來說,要讓農民工融入城市,前提是要解決戶籍問題。
對戶籍問題這些年應該是我們國家改革有了很大的進展。今年2月26號,國務院辦公廳發布了《關于積極穩妥推進城鎮戶籍制度改革的通知》,在這個通知里面應該說在社會上受到了廣泛的好評,因為這里面有幾個重要的突破。
其中一個就是明確了地級市,就業三年以上有一定的其他條件就可以在城市落戶。同志們都知道地級市在很多地方來講也是很大的城市了,所以戶籍制度的放開也標志了戶籍制度改革重大進展。
總的來看,大城市、特大城市發展過快、人口過度集聚,帶來了一系列的可以說是不可持續的問題,生態環境、污染等等。如果說我們的政策導向再指向大城市,可能問題會進一步的惡化,同時中小城市發展又進一步落后。
所以在這種情況下,我們的政策導向應該是鼓勵中小城市和小城鎮加快發展,那么與之相適應,我們的戶籍制度改革也應該圍繞這個大的戰略來進行。所以從這個意義上來講,我們對這個文件的基調應該還是積極評價。
同時,如果說大城市放開,不是取決于你的主觀愿望,不光是承載能力的問題,其實還有兩個重要的問題,第一個如果把大城市的戶口放開,這背后附著于福利制度,這里就有成本支付的問題,誰來支付農村戶口與城市戶口之間的成本,這個成本是不低的。
第二個既有利益階層的不同的意見。改革進行到現在,不僅是一種增量的改革,大家都贊成。而且在很大程度上戶籍放開之后,帶來的問題實際上是不同群體之間,可能在某種意義上有一種沖突,其中就表現在老市民,對新來者抵觸、排斥的情緒。
一個地區、一個國家,推進戶籍制度改革應該積極穩妥。所以從這個角度來講,我們戶籍制度的文件,指向有客觀的原因。
但是有些同志就講了,讓我融入城市,又不給我戶口,特別是在相當一段時間內,大城市的戶口,對農民工來講,又是可望不可及的,怎么融入呢?融入城市首先一種制度性的保證。同時在這個文件的里面,提出一個非常重大的思路,就是今后出臺政策,關于就業、義務教育和技能培訓的政策,不再與戶口性質相掛鉤。
這話的本身很大程度上是對這些年很多方面呼吁的,要把戶籍與背后附加的一些社會福利,和社會保障等方面的制度脫鉤的一個重要的一步。如果順著這個思路下去,既然今后出臺政策不與這個掛鉤,有沒有可能對過去出臺的一些政策也不再掛鉤呢。
其實現在從最近這幾年的情況來看,不僅僅是中央的政策是朝這個方向來走的,各地很多實踐也是朝這個方向走的,所以我就大膽的設想,如果說我們順著這條路繼續往前推進,即使農民工在短期內不能獲得城市戶口,其實已經在逐步享受到城市居民實質享有的那種福利、基本的公共服務。那個時候戶口基本上回歸本位了,只是作為流動人口登記制度而已。
國家這幾年已經采取了鼓勵支持流入地政府完善基本公共服務,已經采取了很多的政策措施,比如說對流入地的公立學校,農民工子女上學,財政部每年都要支持幾百億。這一下子教育上的錢大量的增加。怎么花這個錢呢?我個人認為很大一塊就應該把這個錢投向于流入地的公立學校,吸收農民工子女來就學。
從我個人不主張建打工子弟學校、農民工子弟學校,還是鼓勵公辦學校擴大自己的能力,吸收農民工子女來上學。既然要融合,通過孩子家長之間的交流溝通,這是促進社會融合最管用的,也是最長久的辦法。
要促進社會融合,除了制度安排之外,還有社區,因為農民工是生活在城市社區的,如果農民工要融入城市社會,社區是一個基礎。對于農民工融入社區,今年一月份,民政部發布了一個關于農民工融入社區的意見,這個意見是中央部門第一個發布的關于農民工融入城市社會的一個文件。
而且在前幾年民政工作會議又提出一個目標,2015年城市社區的基本公共服務要覆蓋到90%以上的農民工。所以我想如果按照這個目標走下去,大家都能這樣做,那么農民工融入城市,就會有一個快的進展、快的步伐。
限于時間,這個問題來不及更多的講了,最后我想講一點,我相信通過我們各方面的努力,中國的農民工的社會融入將會呈現一個和諧式的融入,我們中國經濟的社會將呈現一個包容式的發展。我們社會財富的分享將是公平的分享。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