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级成人毛片免费视频高清/国产精品久久自在自2021/国产一级内谢a级高清毛片/九九热亚洲精品综合视频 - 俺去俺去啦最新官网在线

以傳播城市化專業知識為己任
2024年11月24日
星期日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北京一公辦養老院人滿為患 排號至7千需等10年
時間:2012-03-26 08:32:50  來源:新京報  

753d456819c80fb024191dc81e69f90d.jpg
3月22日,北京郊區一家民辦養老院內,一名老人坐在走廊的長椅上。

    何處安放我那張養老床?

  在北京,城區養老院“一床難求”現象凸顯。北京市老齡委負責人坦言“解決養老問題迫在眉睫”。

  《北京市“十二五”時期老齡事業發展規劃》提出,不斷完善“9064”養老服務模式(到2020年,90%的老年人通過社會化服務在家庭養老,6%通過政府購買服務在社區托老,4%入住養老服務機構集中養老),形成以“居家養老為基礎,社區服務為依托,機構養老為補充”養老服務格局。

  本報記者歷時一個月,調查百余家公辦養老院、民辦養老院,和社區養老場所。

  豐臺區馬家堡,90歲的張寅生和老伴李玉珍,感覺回家的樓梯越來越長。

  他們常常相扶著,看一眼掛在墻上的結婚照片。70年前,黑白照片上的李玉珍漂亮得像個電影明星,“年輕的感覺,壓迫得讓人窒息。”

  勁松老式居民樓里,和80歲的兆芬(化名)一起回望過去歲月的,只有兩只做伴的貓。滿是皺紋的手里,公辦養老院的排號已經等了近四年。

  深夜里,90歲的盧月愛吵著“要下樓上班”,看到58歲的女兒拽自己,扯著嗓子大喊“救命、救命”。“你們怎么著老人了?還讓不讓別人睡覺?”街坊開門罵道。面對神志不清的母親,侯群英和兄妹們坦言“快被折磨瘋了”。

  養老,于他們而言,成為了自己或家人無法解決的問題。

  衰老像“刀子慢慢割肉”

  張寅生說,衰老是慢慢感覺到的恐懼,“像刀子落到肉上,慢慢拉。”

  20年前,退休在家老兩口過著養花、畫畫的悠閑日子。4個子女,一個在國外,一個在外地,在北京的兩個每周都會來看望。

  早市晚市,張寅生提著布兜去買菜,回到家做飯,老伴兒李玉珍給他打下手,“如果就這樣過完余生,很幸福。” 張寅生坦言,那時根本沒想過去養老院。

  一場小火災改變了他的想法。

  前年的一天,張寅生像往常一樣做完飯,招呼老伴吃飯,但他忘了關火。

  火苗燒著了抽油煙機,黑煙充斥廚房,涌到窗外,街坊踹開門大喊“著火了”。

  “真嚇壞了,突然感覺這么安靜活著都力不從心了。” 張寅生說。

  去遛彎的路上,李玉珍躲避不及被車撞了。

  接連出事,子女探望頻率增加,每周一次改為兩三天一次,再改為一天一次,“他們怕我們突然死在了家里。” 李玉珍說,自己半年才慢慢恢復,“我和老伴想,這回得多注意點兒,別再給孩子們添麻煩。”

  衰老的窘境沒給老兩口喘息機會,剛好的李玉珍又摔了一跤。88歲的她裝上了金屬股骨頭,只能慢慢挪動。

  老兩口看著70來歲的子女,頭發已白,面容憔悴,每天來照顧他們上樓梯都困難,“我倆心里難受”。

  “幾家人都被折磨著”

  勁松37平方米的居室里,老伴去世后,80歲的兆芬和兩只貓相依為伴。

  女兒住亦莊,兆芬不愿去,“住不到一起,習慣不一樣,他們受不了我和我的貓。”

  兒子一家經濟狀況不好,“去年他要做心臟搭橋手術,都躺在手術床上了,醫院要8萬元押金……我兒媳婦說,去哪兒弄這8萬啊,實在沒辦法,人又從手術室里給推出來。”

  說起這些,兆芬把頭偏向窗外,“未來的路,不能靠孩子。”

  愛唱歌、愛打扮的兆芬,不愿別人踏入家門,“太亂,我會顏面掃地的。”手腳已不太利落的她無力收拾,家里彌漫著難聞的味道。

  只有兩只貓相伴,她說有時希望來個收水費的,能說說話,但又怕來陌生人不安全。

  相比兆芬,90歲的盧月愛很少有煩惱,除了偶爾清醒的時候。

  老伴去世早,她一直跟兩個女兒生活。四五年前患上老年癡呆癥,五個子女輪流照顧。

  58歲的女兒侯群英說,去年10月,母親幻覺越來越嚴重,“一到深夜就不睡覺,不停敲門敲窗,說有人要害她兒子,甚至站到陽臺大喊大叫。”

  一晚三四次的鬧騰,侯群英患有高血壓的哥哥,照顧母親時都得增加藥量,“幾家人都被折磨著”。

  受不了的還有街坊鄰居,經常到居委會投訴,甚至都報過警。
  指望不上的社區養老

  “孩子們也老了,不能再拖累他們。”張寅生夫婦決定去外邊養老。

  他們不愿遠離自己的家,想起社區里的“日間照料室”。張寅生設想,白天跟老伴去日間照料室,有其他老人做伴,萬一犯病還能及時送醫院。晚上,兩人就回家住,也能和孩子們在一起。這樣既解脫了孩子,還能守著安全守著家。

  張寅生碰了一鼻子灰,居委會說,有日間照料室沒人去。“我去看了,只有兩張床兩套被褥。再加上沒醫生,我們害怕。”張寅生說。

  也是抱著“解脫子女”尋找日間看護室的丁懷禮同樣失望。他獨居在芍藥居一個近兩千戶的社區里,3個子女都在本地,“人老了毛病多,不愿跟他們住。”他去社區日間看護室,20來平方米房子內沒有老人,已變成居委會的辦公場所。

  “從設立初就沒有老人敢去,后來日間看護室就變成了社區舉辦活動的公用場地。”丁懷禮所在社區的居委會負責人并不諱言他的現狀與擔憂,“居委會分不出人手照料,也分不出多余的錢雇人看護,老人在這是有風險的,萬一出現急病,死到這了,責任算誰的?”

  北京“十二五”規劃數據,2010年百名老年人擁有日間托老床位數1(張)。

  正如張寅生和丁懷禮的遭遇,近日記者探訪多個小區,日間照料室現狀多為“只是有這么一說”。現實中,很多社區缺乏人手和資金,日間照料室早已廢棄,甚至一些社區的照料室已變成雜物間。

  得等10年的公辦養老院

  電影《桃姐》里,年邁的桃姐對“干兒子”說:我干不動了,我要去老人院。“干兒子”反問:你真的想去老人院。畫面中,神經繃緊的桃姐擠出兩個字,愿意。

  “誰真正想去養老院呢?我子女齊全,去養老院算個什么事呢?”張寅生和老伴眉頭皺緊。但社區養老指望不上,他們又只能去找養老院。

  面對著越來越多的疾病和不便,心高氣盛的兆芬也開始尋找養老院。

  “公家的,放心。”張寅生夫婦、兆芬、盧月愛的兒女都最先想到公辦養老院。他們的理由大致相同,公辦養老院設施完善、服務齊全、收費合理,更重要的在市區內,家人看望方便,“突然發病,送醫院搶救都快”。

  據北京市民政局數據,截至2011年年底,養老機構總數為401家,其中公辦215家,民辦186家,每百名老人擁有的床位數為2.9張。

  在數據上,公辦占多數,但現實并不樂觀。

  張寅生帶著老伴找了多家公辦養老院,均被拒之門外,理由都是“滿了”。

  四年前,兆芬就在北京第一社會福利院和第五社會福利院登記排號。雖然多次電話詢問,但答復至今都是“沒床位,還得等”。

  除了沒床位,拒絕盧月愛的還多一個理由,“公立養老院都不愿收不能自理的老人”。

  第一社會福利院是北京“標本”的養老院,位于朝陽區華嚴北里鬧市區中的靜謐之處。

  3月19日,記者探訪該養老院,自理、半自理、不能自理的老人分住不同區域,一所老年病醫院就在院內。養老院內老年活動豐富,還有各種興趣小組的課程。

  一位老人曬著太陽,手里轉著的兩個核桃,被逝去的時光磨得锃亮,劃著屬于他的年輪。老人說,每逢年節,常有各級領導和志愿者來慰問,“我見過好多大領導和明星”。

  這名老人坦言,這里的確不好進,“很多都是托關系進來的”。

  3月20日,記者以家屬身份咨詢,第一社會福利院稱,目前有1100張床位,前面排了7000多人,“老人要住進來,至少得等10年”。

  記者調查數十家公辦養老院,目前都是床位已滿需排號,雖然不像第一社會福利院排了數千名,但數百人排號很常見。其中一些養老院的確不收不能自理的老人,“自理的還排隊要住呢,何必要新添麻煩。”一家公辦養老院人士透露。有的養老院還需要對入住老人進行面試和試住,不合格將被勸退。

  城里天價民辦養老院

  去不了公辦的,兆芬考慮城里的民辦養老院,曾去離家兩站的雙井“恭和苑”試住。

  “得離家近的,我舍不得那兩只貓。”她說,以前是一兒一女,現在有兩只貓,“就像還把一兒一女摟在懷里”。

  3月19日,“恭和苑”的接待員熱情介紹,“我們還未正式接收老人入住,老人可在樣板間試住,一周費用1500元。”

  “就像星級酒店”,是這家養老機構給人的第一感覺。單人間、雙人間和套房,擬定的收費價每月從8800元到3萬元不等。

  8800元的試住樣板間中,液晶電視、考究灶具,一應俱全。“8800元包括飯費,一日三餐不重樣。”接待員說,從去年接受試住以來,約200名老人試住,“10多個已定下入住。”

  接待員說,養老院正式建成后,將設有醫務室,并和大醫院建立合作關系,“遇到緊急情況,不用等著掛號,會有綠色通道。”

  看著“恭和苑”的規劃沙盤,一位住在附近的老人咨詢,“我退休金5000來元,有沒有這個價位的?”

  接待員微笑著搖頭。

  東南四環呂家營的康夢圓老年公寓也是一處“城里的”民辦養老院,餐廳、超市、桌球室、水療、足療、書畫閱覽室等設施完備,醫療區還細分了內外科。

  工作人員介紹,每位老人床位費、飯費、護理費等,最低5000元左右,高的要11800元。

  “住的一般都是退休干部。”工作人員坦言,低收入家庭的老人的確住不進來。200余床位,自前年試運營,至住了30來個老人。

  兆芬試住一周后,居住環境、營養膳食、娛樂活動等,的確吸引了愛漂亮、愛唱歌的她。但她還是選擇了離開,“每月3000多的退休金不夠”。

  張寅生和老伴退休金加起來六七千元,“看了幾個城里的民辦養老院我們住不起。”

  “平頭百姓,干脆就甭想。”盧月愛的兒女說,母親退休金兩三千元,子女也都年紀大了,各家并不寬綽。
  讓人憂心的民辦養老院

  從公辦到民營,從城里到郊區。

  “我們的要求被迫一降再降。”張寅生皺紋包裹的眼睛中,流露出焦急和無奈。他和老伴開始打聽郊區的民辦養老院。

  北京多數民辦養老院都在郊區。整體相比于公辦養老院,設施服務等差一些,但價格也相對便宜。

  侯群英思來想去,最適合母親的似乎也只有郊區的民辦養老院。

  “看了好幾個,看著揪心。”聽說哪里有養老院,侯群英就過去看,還從電腦上搜,打電話問,一個個篩選。

  兩個月內,折騰了五六家養老院。不是家人對條件不滿意,就是養老院嫌母親太吵。“都說給孩子找托兒所難,現在找養老院比那還難。”侯群英說,找了半年才找到相對合適的一家。

  記者暗訪調查北京數家民辦養老院,不少養老院沒有獨立醫務室和醫生,加之距離城里較遠,老人的治療和急救難保障。護工素質普遍不高,一些從農村來的護工不識字,就敢拿著藥瓶給老人喂藥。

  2011年北京市政協調研數據,北京369家養老機構中,只有100多家內設醫務室,比例不足三分之一。

  張寅生夫婦最終住進大興一家民辦養老院,兩人合住不到20平米房間,每人每月交2300元。醫務室能看頭疼腦熱的常見病,“這價格有這條件就不錯了。”

  這個養老院內,自理的老人和不能自理的老人混住,過道里彌漫著難聞的氣味。張寅生的斜對門就住著一個患有老年癡呆癥的老人,從白天到黑夜不停叫嚷。

  最近,張寅生和老伴又開始發愁,所在的養老院面臨著拆遷,“據說開發建商業住宅。”他向老伴抱怨,“咱們都被擠到郊區來了,為何還不能安寧”。他們擔心,這個剛住習慣的養老院真拆遷了,“我們怎么辦,已經沒力氣動了”。

  記者調查,北京郊區民辦養老院多為租地興建,當地開發地價上漲,不少養老院面臨著拆遷的風險。

  兆芬還在等,她坦言以前媒體報道的民辦養老院折磨老人的事情在她心里有陰影,堅持要等公辦養老院的排號。

  “但不知道我還能堅持到什么時候。”最近這一年,她總這樣問自己。

  兩只貓趴腳邊,它們也已老了。

  說法

  2015年養老床位達12萬

  到2015年,北京戶籍人口中60周歲及以上老年人口將達到320萬,占戶籍人口23%;80周歲以上人口將達到54萬,占戶籍人口4%。

  北京市民政局相關負責人表示,按照2012年政府老齡工作規劃,建設100個具備綜合管理服務功能的居家養老服務中心。今年將開工建設1萬張養老床位。

  “十二五”期間,北京市將規范建設6000個社區(村)托老(殘)所,北京市托老床位達到6萬張,養老(助殘)餐桌達到1萬個。

  北京市老齡委規劃,到2015年全市養老床位達到12萬張,方能滿足320萬戶籍老人中約4%老人在養老院養老的需求。


相關新聞
友情鏈接:  國務院 住建部 自然資源部 發改委 衛健委 交通運輸部 科技部 環保部 工信部 農業農村部
國家開發銀行 中國銀行 中國工商銀行 中國建設銀行 招商銀行 興業銀行 新華社 中新社 搜狐焦點網 新浪樂居 搜房
中國風景園林網 清華大學 北京大學 人民大學 中國社會科學院 北京工業大學 北京理工大學 北京科技大學 北京林業大學 北京交通大學
城市化網版權所有:北京地球窗文化傳播有限公司 service@ciudsr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