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高昂的過路過橋費,物流業把持不住了。近日,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簡稱中物聯)發布報告指出,2012年2月針對物流企業的調查顯示,路橋費占物流成本的34%,成為壓在物流企業身上的成本重擔。中物聯建議加大對高速公路收費的監管力度,撤并不合理的收費站點,逐步降低偏高的高速公路收費標準。
眾所周知,高速公路建立之初面臨資金難題,為了更好地融資和建設,一批打著“高速”名號的企業應運而生。它們既是建設主體,又把持著收費大權,過高的路橋費帶給高速企業的是前所未有的“高速”發展。曾有媒體報道,19家高速公路上市公司2011年前三季度的整體銷售毛利率高達59.27%,遠遠超過被指為暴利的房地產行業。
按照一般性的企業運行機制,除部分還貸和上繳利稅外,高速企業每年收繳的路橋費仍由企業自己支配,直接獲益的就是工作其中的員工。憑借企業獲得的壟斷性利潤,他們在國民分配中占據絕對優勢。取之于民的財富未能繼續用之于民,而是成為造成貧富差距的“推手”,飽受詬病也在情理之中了。
除了強化分配的不公平,過高的路橋費也加重了民眾的生活成本,成為阻礙經濟發展的桎梏。路橋費表面上只是加重過往車輛的負擔,最直接的就是增加運輸業的運營成本,中物聯的“抗議”顯然在情理之中。實際上受影響的不止于此,所有農副產品、工業產品的價格都隨著運輸成本增加而提高。在老百姓購買各類產品的過程中,這些費用很快轉嫁到了每個人的身上。與貨運相對的是客運成本的提高,不斷喊漲的客車票價時刻考驗著人們的出行能力。本報記者曾經跟隨長途客車體驗從濟南到烏魯木齊的旅程。一路行駛在高速公路上,這輛客車要繳納5000多元的路橋費,占據全部成本的四分之一。
由此看來,高速產業的發展并沒有值得驕傲的資本,高速的業績越大,通常民眾的負擔也越大。在油價高漲的情況下,解決高速公路收費過高的問題顯得更為迫切。這個問題得不到及時解決,產業的成本壓力與民眾的生活壓力得不到有效緩解,利益分配將更加失衡。
現實生活中,高速企業只是一個縮影,包括供水、電力、電信、油氣等行業,公共服務在產業化的過程中都面臨相同或相似的問題。一些企業憑借壟斷地位,積極尋求著“自我”的實現,異化為自私自利的“抽血機器”,逐漸走向公眾利益的背面。
目前,國家財政收入已經突破10萬億,有必要對公共服務的價格進行一些調整了。不妨以中物聯的建議為契機,逐步推行高速公路的收費改革,使其回歸公益性,為經濟社會發展釋放更大的空間,真正做到公共服務讓公眾滿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