龐偉:北京土人景觀與建筑規劃設計研究院副院長 20年前我就住在順德,對順德有過研究,知道它的來龍去脈,知道它今天的來之不易,知道它今天得了什么,失了什么,我覺得這個很重要。其實這就是兩件事情,一個是觀念,第二個是做法。當地人對呵護家園的觀念從來沒產生過疑問,問題是在做法上。我覺得有兩點需要考慮,第一個思考未來的順德人是不是都住在水鄉?顯然不是。仇保興副部長曾表示,密集型城市、緊湊型城市是潮流。也就是說,當土地壓力很大的時候,水鄉一定要被夷為平地,要被“招拍掛”。因為這樣低的容積率與當代城市的發展狀態是不吻合的。那么,對策是什么呢?就是拿密集的高樓去緩沖水鄉的壓力。當一部分樂從城區、順德城區、佛山城區,采取高密度、高緊湊的香港做法,把路網再做細,把立方再切碎,樓房充分的高,容積率充分的大,當土地壓力不大的時候,就可以做生態廊道、綠化公園,就可以維系水鄉了,也就是說,做水鄉要在水鄉之外做。
第二個思考,這些村莊到底是怎么定位的?是不是整個村莊將變成一個保護的古董?顯然不是。今天我們看到的村莊實際上已經是一個混合的產物,里面糅雜了明清建筑、民國建筑,同時也有這些年村民自發的、各種各樣原因建設的一些民居、公共建筑。對這種糅雜的復合式的村莊保護,我認為側重的是要有技術路線,把這種復合當作一個魅力來做。我們現在尊重的是兩樣東西,一個是舊建筑,這些屬于文化遺產,絕不能再毀了。另外一個是空間格局,路網、水網,整個空間關系,這是水鄉的靈魂。在這樣一個混合格局中,不妨再出現一些非常新銳的、哪怕是非常異國的建筑,只要不破壞大的格局。我建議,論壇之后啟動一個村落概念設計,社會學家、經濟學家、媒體記者等等一起參與,用工作坊的形式來推動。我認為,兼顧發展和保護,一定是兼顧了文化和經濟,兼顧了一個普通人的常識和未來利益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