嶺南文化,源遠流長,是璀璨中華文明的一朵瑰麗奇葩。嶺南水鄉村落承載千年文脈,人民安居樂業,基塘水道流淌濤濤人情風土,承啟未來情愫。城市化發展給這片古老土地帶來勃勃生機,人民富足,社會發生曠世發展。看高樓拔地而起,感豪車飛馳而過,啖基塘消失,桑海蒼天,察古村悄變,家園巨變。嶺南水鄉古村,歷史何人知曉,未來誰來呵護!
12月14日,主題為“守望鄉土,呵護家園”的嶺南水鄉樂從論壇暨第十八屆中國城市化論壇在廣東省佛山市順德區樂從鎮陳家大宗祠舉行。論壇由中共廣東省順德區樂從鎮委員會、樂從鎮人民政府、綜合開發研究院(中國·深圳)、北京大學景觀設計學研究院、中國國際城市化發展戰略研究委員會聯合主辦。
來自地方政府、關注嶺南水鄉古村保護的著名專家學者、企業家、媒體以及對中華文化情有獨鐘的當地人,就城市化進程中如何傳承鄉土命脈、延續地方特色文化齊聚一堂,為傳統文化與現代文化共榮共生把脈解困,從嶺南水鄉的機遇、價值、愿景、行動四個方面進行了深入探討。綜合開發研究院主任研究員李津逵為論壇做了精彩主持。
嶺南水鄉的機遇
于長江:期待順德再次引領中國未來發展
(北京大學社會學人類學研究院副所長)
首先這個地方給我的感覺是“買賣興隆通四海,財源茂盛達三江”。在樂從鄉土文化中,不論建筑形式,飲食、語言、風俗,都蘊含著大量的國際化因素,應該說整個順德都是這樣,樂從這方面尤其明顯。這與改革開放30年,應該說再往前推50年,甚至一直到清末明初,這個地方一直是國際化對外開放的前沿地區,一直是引領中國面向世界的地區息息相關。
在這樣一個基礎上,今天我們又一次面臨一個全球化、國際化的時代、機遇面前,不管是在中國還是在世界的意義上我們如何進一步引領時代的發展?當今中國正面臨發展觀念和發展模式創新的問題。我們目前處在后工業時代或者叫后現代社會,很多發展模式不能沿用原來傳統的工業時代的模式,應該創新,樂從如果處理得好,可能找到一條不同于常規的發展模式,更符合后工業時代的發展模式。我認為,一是變城鄉對立為強調城鄉融合,熟悉國際化、全球化前沿理論知識,現在我們特別強調要重振被工業時代破壞了的一些傳統,要回歸傳統,回歸人文。二是城市化不僅僅是高樓大廈,寬闊的馬路、豪華的商業中心,這都是工業時代或者說是現代社會對城市的理解。但是到了后工業時代、信息時代,會有很大的變化。如果從順德樂從來說,我們又一次站到了歷史的十字路口,如果在這方面做一些重要的創新,摒棄傳統的發展模式,特別是要從破壞生態環境、損害人文社會的舊的發展模式中,闖出一條新路,那么順德樂從不僅是對中國的發展,也是對我們所有的包括對國際上區域發展做出的一個新的貢獻。就像上世紀80年代,順德模式成為珠三角很重要的一個發展模式,當時的珠三角甚至是以順德來命名的。那么今天我們在城鄉關系、城鄉融合的實踐中探索出一條新的路子,也許可以再次引領中國下一個30年的發展。
周志輝:不應割斷四千年的鄉村文明
(錦繡時代顧問機構董事、總經理)
我認為,中國的現代化應該有兩個命題,第一就是現在大張旗鼓做的這種工業化中的城市化,另一個就是中國鄉村的現代化。鄉村的現代化應該是中國文明很重要的一部分,我們說中國有五千年的文明,如果以城市的文明來看中國文明的話,現在日常生活的城市不過一百年,把紫禁城這些算上,我們的都市文明不過一千年。那還有四千年的文明它的載體是什么呢?我認為是我們的鄉村。如果要真正把中國建成一個文明大國,就不應該把這四千年給割斷了,所以鄉村文明是一個很重要的部分,不應該把它作為一種現代都市文明的獨立面,也不能把它作為中國都市現代化的一個負擔。此外,我們的現代化建設還有一個重要的命題,那就是不僅僅讓城市人享受美好的生活,還要讓鄉村生活和城市生活等質化,只有這樣,我們才可以說真正實現了現代化。
王軍:鄉村文明的根不能斷
(新華社主任記者)
我一直在寫城市的報道,其實城市跟農村是分不開的。在計劃經濟時代,農產品由政府定價、統購統銷,然后補貼工業,這樣一把剪刀差導致城鄉二元戶籍體制下,農村人與城市人完全是兩種國民待遇,這是一個非常嚴重的問題。改革開放之后,又有另外一把剪刀就是《土地法》,低價征收農地,而且這種征收不是因為基礎設施建設,而是城市要搞房地產。這是很殘酷的,使得農村無法分享城市共同發展的福利。過去60年,是這兩把剪刀把我們的鄉村,我們中華文明的根,破壞成今天這樣。城市也一樣,1949年之后實行的這種土地制度,讓人們不敢真金白銀地去修理自己的房屋,因為修好之后,城市就給規劃了,所以著名的宅子基本上都是1949年之前的。
大墩、樂從兩個村就要被城市規劃、被城市覆蓋了,而他們在做這個決定的時候,只是給村里打個招呼而已,村民沒有決策權。如果在中國古代有財產權就不一樣了。我認為財產權就是正當性,英文property,詞根就是正當性,所以,沒有財產權的社會就沒有正當性。文化大革命,誰都可以抄家,那是最沒有正當性、最野蠻的時代。如果財產權不穩定,中國則無偉大的鄉村文明。
現在,中央領導已經意識到《土地法》這把剪刀是不對的了,要參照對城市拆遷條例修改的精神修改《土地管理法》。這意味著,以后征農地,按市場價值補償。《土地法》正在修訂當中,我認為所有的中國公民都應該為此發表意見。通過按照市場價值給予補償,給農民以談判的地位,而不像現在命運是被城市決定的,在城市化面前就是一個被革命的對象,我覺得這是最根本的一個判斷。十六屆三中全會已經提出來,要給農村土地確權登記發證,允許在原用途的方向上進行流轉,發展多種方式的土地經營,同時要求要建立城鄉統一的建設用地市場。我認為這個很好,城鄉統一的建設用地市場,跟《土地法》是兩碼事,《土地法》就是征地,但要是統一的。如果這一點實現了,我們中國才能說是一個文明的社會。
周林:土地產權的頂層設計是關鍵
(綜合開發研究院主任研究員)
我很贊同王軍老師說的,頂層設計很關鍵。在我經歷城市規劃和建設過程中,發現一個很重要的現象,由于國有土地的產權轉移,形成了每一塊地上都有它合法的產權單位,這塊地的合法性讓政府很難觸動,結果他們把觸角伸向農村,因為農村集體土地特征導致了個人沒有明確的產權關系,所以他們可以組織形式對村莊進行掠奪。這是一個產權的本質,所以同地同權、同權同制,對農村集體土地的再征用是很重要的、必須的前提。只有這樣,我們的歷史的文脈、我們的山水、我們的古村落才有保護的基礎,否則,城市會以各種冠冕堂皇的理由進行掠奪式的占領,這是值得我們深思的。
嶺南水鄉的價值
陳志華:中國的文化是世界的
(清華大學教授、著名建筑歷史專家、中國古村落保護專家)
有了人類就有了文化。比如文化博物館的第一件文物是什么呢?是北京人的顱骨。這值得我們思考,是先有生產,還是先有人類?所以,經濟建設之后還會有文化建設高潮,是不符合歷史的。因為有了人類就要有了文化,不是說有了經濟高潮以后,才有文化高潮。文化為經濟建設讓路,這一讓,讓我們新的老的文化損失了不知道多少。如果我們能夠克服這一點,那么這幾十年里可以減少很多文化損失。樂從有一些文化遺產能夠保留得那么好,確實很使人感動。大家也許還記得,二三十年前,我們對文化是什么態度,積極分子是那些把文化破壞的最多的人。跟文化結合的最高潮不是去建設文化,而是去破壞文化,理由就是不破不立,先有破后有立,文化也是不破不立,因此先破了再說。破到現在已經40多年了,我們有沒有新的文化?沒有。
中國的文化不是獨立的,是世界的。因為我們不可能離開這個世界,所以我們的也是世界的,我們的破壞是對不起世界的。看到這個大宗祠的屋脊上這么多的雕刻,都是江南一帶、沿海一帶的特點,這與當地的文化與海外文化之間的交流、了解、喜愛很有關系。如果往北走一點到浙江的話,會發現這些雕刻都受到很大的破壞,第一個破壞就是統統臉都打掉,不要臉了。很多好建筑,雕刻都是沒有臉的,這叫一種革命,是很糟糕的。但樂從這邊的雕刻臉都在。這說明我們很重視自己祖先的臉,另一方面很重視與世界、與國際的交流。因為中國傳統建筑除了佛龕之外,其他的建筑是沒有這樣的雕刻,而歐洲有很多這樣的雕刻。文化交流也是人類發展的一個重要的路徑,是促進我們文化發展迅速而且提高的一條路子。現在,我們與世界的交流,汽車飛機方面的比較多,但還應該有文物建筑保護方面的。其實,十七世紀開始,羅馬教皇就開始保護他們的文物和教堂了,那是真正的科學的、有思維、有理論、有條條框框,有比較深刻的理解的保護。這并不是說我們就很落后,我認為樂從現在的保護能夠做到這個地步很好,希望這項工作能夠繼續下去。
李津逵:中國需要真正的歷史文化名村
(綜合開發研究院主任研究員)
謝謝陳志華先生!陳先生在這兩天的考察中給我們講的一些話很值得我們深思。他說,什么叫新?現在各地不都要建新城嗎?那么,最新的是什么?最新的不是昨天剛蓋起來的大樓,是保護舊建筑、保護舊村落,這是全世界最新的潮流,你跟得上嗎?比登月還新的一件事就是保護我們的傳統。當樂從鎮的麥連桐書記很謙虛地對陳先生說,可能我們順德的鄉村比起北方、比起江南,歷史還沒那么長。陳先生說,一個鄉村的價值不僅僅在于以前有多長,還要看未來能走多遠,假如這個村子明天沒了,三千年的村子拆沒了它也就沒了。但是假如我們的村子呵護得好,我們未來還能再走一千年、兩千年,這才是真正的歷史文化名村。
橫松宗治:應保護好古村落的風土人情
(日本著名規劃大師、雅克蘭德(香港)有限公司董事、總規劃師)
我沒有長久在這生活過,所以只能以參觀者的身份來談一談自己的看法。來到這個嶺南水鄉,我對這個水鄉的風土人情都非常感興趣。關于這個古鎮、古鄉、古村的建筑物的一些保護方法,大家都談了很多,我想談一談周圍的一些自然環境,包括整個風土人情的保護。比如說我們參觀的兩個村莊,他們的自然環境相比北方的要好得多。我看到這兩個村莊的農業還有漁業都在發展,我特別想讓他們再繼續把農業和漁業發展下去。如果這個村莊的農地還有水系全都破壞了,那么整個村莊發展的最根本的條件也就沒有了,它周圍的自然環境、人們的生活水平也會跟著破壞掉。
我認為,村莊要實現可持續發展的話,對于自然環境包括森林、山川、還有農業、漁業的發展,要占到60%左右。工業的發展包括外來工廠、村莊的建筑占到三分之一就可以了。傳統的建筑和自然風光對村外的人肯定是有吸引力的,如果要發展旅游業,占到10%左右比較適合。這樣的比例是因為通過研究村落、城市的近40年中,我發現,工廠建設了十年左右就會搬出去,剩下的只是廢棄的廠房,還有一些工業用地。觀光產業對于村外的人確實有一定的吸引力,但他們自己本身只是有一種玩的心態,并不是說要把它繼續發展下去的這種心態。如果我們一成不變的話,對外面的吸引力最多只有五年。不管是發展旅游業還是農業,希望以保護整個美麗的村落,保護原有的這種風土人情為前提、為基礎,否則,就像一個建筑物的基礎是不牢固的一樣,很快就會倒塌。
陳志成:保護古建筑是我們共同的心愿
(佛山市順德區樂從村民)
陳家祠是在光緒年間紀念老祖宗而建的,從1885年開始建,到1900年竣工,迄今已經有一百多年的歷史了。后來到民國的時候,解放前就把沙滘所有的學校集中在一起,成立了一個沙龍鄉國民第二中心小學。這里培育了不少的學生出來,現在遍布世界各地。后來我們樂從鎮鎮政府十分重視,很希望把它維修好,我們沙窖的后人更希望把它維修得更好,如果不修,破破爛爛的不好看,以后還可能倒塌。當時鎮政府和區政府合議了一下,下決心把它修好,投資也不少,按照修舊如舊的原則,整個工程要超過2000萬元。現在大家看到的都是在原來的基礎上翻新。我們很感謝各級政府對文物的保護,這在順德市還是順德縣的時候就已經是縣文物保護單位,后來又成了廣東省的文物保護單位,確實保護的還是不錯的。我們沙窖人都挺重視這件事。
嶺南水鄉的愿景
劉達平:樂從的村落就是世界的村落
(重慶金陽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董事長)
一打開樂從的地圖,我就驚呆了,11個村莊就像大珠小珠落玉盤,保存得很完整,確實少見。實地考察后,就像陳志華教授說的,今天樂從的文化實際上是世界的文化,也可以說樂從的村落就是世界的村落。這樣說,一點不夸張,現在這樣的地方太少見了。
對于村莊的保護,我的建議:首先是生態,這一點專家們都談到了,都認為考察的兩個村子保護得比較好,我還有另外一個看法,就是農村的生態還處于一個自然的狀態,在一定程度上還有落后的一面,就是現在的區劃規劃在一定程度上比較混亂,管理也跟不上,在這種情況下,對生態的保護,一定程度上有一個城市化的問題。我認為樂從的生態需要城市化,需要基礎設施,需要保護,需要管理。
第二才是價值問題。所有好的東西必須要有一個土壤,生態搞好了以后,我認為要堅持打造。無論是建筑本身,還是建筑內部,保護技術在全世界都是很成熟的。這不是一個難點,只要政府堅定信心是絕對沒有問題的。
第三是定位的問題。雖然目前來講,這里的農村是格局化的,有家具市場、鋼鐵市場,并且農業、漁業傳統產業的發展也比較好,但僅有這些還不夠,還應該有一個新的產業定位,就是鄉村旅游目的地。因為鄉村和城市不是對立的,應該是相融的。上海世博會的主題是“城市讓生活更美好”,那么我想提出來“鄉村比城市更美好”。最近我去英國專門走訪了鄉村。我認為他們每一個鄉村打造的都是旅游目的地。什么是天堂?我認為鄉村就是天堂。目前,倫敦五星級一般價格在300到400英磅一晚,最好的500到700英磅一晚。那么鄉村酒店最低標準在300英磅以上,也有500、700甚至1000英鎊的,到了周末還要排隊。我去了好幾個鄉村,合作伙伴給我介紹的,一般都要1000英鎊一晚。因此,我認為我們打造的目的必須要有產業定位,就像陳志華老師說的,以前這個村子有多少年不重要,今后能夠保證發展多少年才更重要,而這個保證我認為必須要有產業支撐。
霍超民:城市化與鄉土文化要兩全其美
(佛山市順德區樂從鎮文聯副主席)
我感到各位專家都對現在的村莊保護很重視。結合到城市化論壇,中國城市化的問題,我認為現在需要解決城市化跟守望鄉土、呵護家園的矛盾。比如說,城市化使得到處都是高樓大廈,車水馬龍,高度集中。同時也帶來了社會問題。比如說高樓大廈的滅火難題,交通堵塞,廣州等一些大城市總是解決不好這個問題。所以,城市化是好,但不要太泛濫了。對于保護,要保護那些確實具有歷史淵源的、有文化特色的東西,比如說廣州安寧路的騎樓。那些曇花一現的就不用保護了,否則,總是出現釘子戶,城市怎么建設?中國的城市化發展到今天,是應該好好思考怎樣呵護家園、怎樣守望鄉土。樂從人杰地靈,水鄉風光非常好,可以說是心曠神怡。這是祖宗留給我們的,我們一定要保護好。通過詳細規劃和提高意識,讓城市化建設和鄉土文化保護達到兩全其美。
曾真:應賦予歷史文化建筑新的功能
(綜合開發研究院城市化研究所所長)
在順德尤其在樂從,這種真正的水鄉風貌、鄉村氣質在城市化、工業化高速發展的今天是不可多得的。在保護的過程中,我認為需要為基層、為老百姓考慮他們發展的空間。像這種歷史文化建筑或者片區,通過功能的更新,賦予原來簡單的居住更多新的功能,會讓區域發展更好,而且會成為城市的一張亮麗名片,這樣的例子不少,比方說上海的新天地就是最典型的。結合樂從來講,也一定要和城市的發展、產業的發展有一定的結合。像我們現在身處的陳家祠堂,這是歷史文化重點保護單位,周邊還有許多這樣的建筑、區域,離家居交易市場百步之遙,如果能夠投入一定的公共設施建設,再做一些咖啡廳、酒吧等設施,那么繁忙的交易完成以后,就會有很多人到這里喝咖啡,品酒。另外,即將建設的東平新城定位不是高檔的區域、CBD商務區嗎?那么,這些具備新功能的建筑,就有可能成為外國總部、采購團體的辦事處。水鄉的新生命跟東平新城的定位能夠完全契合的話,既為東平新城的建設做出了巨大貢獻,同時也為大廣州區域保留了這樣一片水鄉風貌。
周林:小城鎮應重視專業化分工
(綜合開發研究院主任研究員)
做一個簡單的比較,順德是佛山的一個區,寶安是深圳的一個區,兩地的面積都差不多,都在七、八百平方公里左右。一個在珠江東岸,一個在珠江西岸,卻走了兩條完全不同的增長模式。30年之后,結果怎樣呢?2010年,寶安區的GDP是2500多億元,順德接近2000億元。從增長的速度來講,寶安比順德要快,規模也大。但在所有反映效益的指標方面,兩地的財政收入都是100億元。但在反映人均財政收入,政府能夠提供公共服務的能力,老百姓是否富裕,人均消費總額等方面,寶安大概是順德的60%到70%之間,這是一個巨大的落差。在付出的代價方面,順德現在還有3萬多畝耕地,寶安只剩下1700畝耕地。在付出了巨大的環境代價后,寶安取得的收益跟順德有一個很大的距離,包括發展的空間也完全喪失。分析兩區增長模式的不同點可以發現,寶安以外資為主,順德特別是樂從以民間資本為主,這種增長方式帶來了更好的效益、更均等的發展機遇。經過30年深圳的農民還是農民,生產和生活方式沒有什么改變,完全被邊緣化了,而在順德,農民成為經濟社會發展的主體,比如樂從人均有3個營業執照。可見,正是這些原來普普通通的農民創造了輝煌。同時他們也是發展中最大的受益者,不僅體現在財富上,包括人的發展,從農民成為企業家,使得他們不僅這一代人得到發展,而且惠及后代。未來的發展中,必須強力去維護它,因為這樣的增長才能有可持續性。在經濟社會發展到這樣一個戰略性資源配置的今天,我們一定要非常小心,否則會喪失發展的主導權。包括文化古跡,也許現在不創造價值,但未來,它的價值無法估量。
另外,在處理經濟增長方式和城市建設關系上,整個珠三角地區人均GDP突破了一萬億美元,這意味著進入了初步發達國家行列。達到這樣的發展程度以后,要研究其他發達國家的經歷、未來的產業發展定位、老百姓的期望值、包括文化消費、個人發展等方面的需求,這些可能都是未來經濟發展的動力。從政府來講,要在公共產品和公共服務方面做更多的事情。對于樂從包括順德的整個城市發展水平來講,未來需要在整個城市基礎設施和城市的軟環境方面做進一步的提升,這是我們政府很重要的一個任務。在產業發展方面,像樂從這樣的小城鎮應該側重自己的專業化分工,體現差異化和特色化。這會帶來新的增長機遇,也會成為最大的優勢,在整個城市群當中成為一個非常重要的不可或缺的角色。
龐偉:保護村莊不是保護古董
(北京土人景觀與建筑規劃設計研究院副院長)
20年前我就住在順德,對順德有過研究,知道它的來龍去脈,知道它今天的來之不易,知道它今天得了什么,失了什么,我覺得這個很重要。其實這就是兩件事情,一個是觀念,第二個是做法。當地人對呵護家園的觀念從來沒產生過疑問,問題是在做法上。我覺得有兩點需要考慮,第一個思考未來的順德人是不是都住在水鄉?顯然不是。仇保興副部長曾表示,密集型城市、緊湊型城市是潮流。也就是說,當土地壓力很大的時候,水鄉一定要被夷為平地,要被“招拍掛”。因為這樣低的容積率與當代城市的發展狀態是不吻合的。那么,對策是什么呢?就是拿密集的高樓去緩沖水鄉的壓力。當一部分樂從城區、順德城區、佛山城區,采取高密度、高緊湊的香港做法,把路網再做細,把立方再切碎,樓房充分的高,容積率充分的大,當土地壓力不大的時候,就可以做生態廊道、綠化公園,就可以維系水鄉了,也就是說,做水鄉要在水鄉之外做。
第二個思考,這些村莊到底是怎么定位的?是不是整個村莊將變成一個保護的古董?顯然不是。今天我們看到的村莊實際上已經是一個混合的產物,里面糅雜了明清建筑、民國建筑,同時也有這些年村民自發的、各種各樣原因建設的一些民居、公共建筑。對這種糅雜的復合式的村莊保護,我認為側重的是要有技術路線,把這種復合當作一個魅力來做。我們現在尊重的是兩樣東西,一個是舊建筑,這些屬于文化遺產,絕不能再毀了。另外一個是空間格局,路網、水網,整個空間關系,這是水鄉的靈魂。在這樣一個混合格局中,不妨再出現一些非常新銳的、哪怕是非常異國的建筑,只要不破壞大的格局。我建議,論壇之后啟動一個村落概念設計,社會學家、經濟學家、媒體記者等等一起參與,用工作坊的形式來推動。我認為,兼顧發展和保護,一定是兼顧了文化和經濟,兼顧了一個普通人的常識和未來利益的選擇。
關衛平:讓傳統文化成為發展的原動力
(佛山市禪城區政協副主席)
樂從最著名的是家具,但現在有錢有品位的人,蓋了幾千萬甚至上億的別墅,里頭放什么家具呢?一套幾十萬的家具,可能還不夠品位,有本事的找一套明代的黃花梨才配得上。過去,經常會有人把老祖宗留下的紅木家具扔掉,買一套新潮家具回來。其實我們的城市建設也是經歷這么一個過程,這些年來我們把老的建筑拆掉了,建成新的。那么,我們現在應該思考,到底該怎么發展,城市化與傳統文化、建筑、村落,是不是矛盾?我認為,我們老祖宗留下來的精華,是我們生活、生產的一種載體,與現代化、國際化是沒有矛盾的,我們完全可以讓它與時俱進。城市化的過程中,我們可以引進外來的生活方式、生產方式、產業發展,帶來社會進步,但不應該完全拋棄傳統文化的精華,特別是古村落、古建筑,因為它承載的是我們中華民族留下來的傳統的思維和生活方式。
比如,祠堂的功能是中國社會從農耕到現在留下來的一種管理方式,除了政府的管制以外,民間通常靠種族來維系社會和諧。所以,祠堂就是這么一種重要的物質載體,也是一個精神的統治場所。還有一些經濟條件、文化底蘊比較好的民居、村落,都非常有味道,無論從風水學還是現代理念來講,都富有很超前的內涵。這就像明清家具,曾經很不起眼,一旦發現它的價值之后,永遠是家具中最閃亮的。我們要在發展的同時,讓傳統文化作為我們發展的一個基礎或者原動力。
麥連桐:保護和發展樂從的好山水
(佛山市順德區樂從鎮委書記)
樂從在過去30年里從一個農業鎮發展成為今天的商貿之都,家具、鋼鐵塑料產業聞名海外。但發展到今天也受到很多制約,譬如我們的家具城被許多大城市復制了,市場競爭很激烈。在新一輪的發展中,樂從是佛山新城中心的所在地。這為樂從未來二三十年的城市化發展帶來一個空前的機遇。對于樂從這樣一個有特色的地方,怎么去發展我們的城市化?怎樣發展我們的產業?對于保護與發展這個問題,首先我表態,專家們不要擔心我們不去保護,我們絕不會推倒重建。不久前,我考察了韓國首爾,三星公司帶我們去古民居里的一個大宅門吃飯。聽說這個大宅門出了五個丞相。現在能夠保護下來的只有幾棟房子,七星級的消費標準,一般人進不去。這個大宅門讓我們覺得特別有意思,其他的高樓大廈沒有留下什么印象。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留意這座祠堂外邊的一棵榕樹,形狀好像仙女下凡。現在好多老板花幾十萬、上百萬買棵榕樹回家,其實我們身邊就有,但由于發展的時候不注意保護,很多被砍掉了。這是不懂得文化、不懂得保護付出的重大代價。
今天,論壇現場有兩組圖片展示樂從,一幅是彩色的、現代的,一幅是黑白的。為什么改革開放30年,我們不再是原來的樣子?是不是原來的水鄉就是我們想要的?我覺得不是的。因為黑白圖片大部分代表的是落后的,彩色圖片代表的是一種方向。在發展的過程中如何把好的東西留下來,我覺得這是論壇主題所要探討的。在新一輪的發展中,在推動核心區建設的過程中,我們制定了“美樂”計劃。核心就是對樂從23個村居的環境、文化、自然方面的保護,這個月的下旬就開動員大會了。希望通過“美樂”計劃,讓我們樂從真真正正成為世界上人們關注的好山水好地方。
嶺南水鄉的行動
吳文媛:保護古村落需要耐心
(深圳市雅克蘭德設計有限公司總經理)
論壇的主題是呵護家園。家園都有什么樣的特征?我做一個比較感性的總結,第一是很美麗、很舒適的。第二是我的地盤我能不能作主。第三能不能承載我們的記憶。因此,舊城改造、古村落保護實際上保護的是人的生活,以及這里那些東西對本地人是有價值的。為什么宅基地不能選擇蓋一個可以出租的房子?為什么老房子采光通風不好,還要還原古老的樣子?從人性來說,沒有理由要求所有的人回到傳統的模式,我們要為當下的人活著,要尊重生活在村里的人。這是這些人還愿意生活在村莊,或者說村莊能夠保全和活化的一個重要條件。那么,村莊怎么才能夠美麗和舒適呢?除了建筑外,最重要的是環境。如果要采取行動,我建議政府要疏通河道,改善交通環境,建設公共設施,恢復鄉學、學社,建立養老院,改善公共聚會的場所,這是村莊應該提供的公共服務。不提供公共服務的村莊,里面住的就還是農民。第二,要保護全部的記憶。無論是像陳家大宗祠這樣精心雕琢花了巨大代價的美好記憶,還是粗制濫造、急功近利建的房子,都要保留,只要我們還生活在這里,會重新抒寫我們的記憶,這里的生活和生產方式也一定會被保留下來。第三,我們需要耐心。只要村莊還保留著,我們的村民、海外華僑會自動地改造他們的房子,生活的美好和舒適實際上是要花耐心去構建的。我們需要三年、五年的計劃,等待我們的村莊還原它的美好,而不能要求短期內得到改觀。這就是真正守望了我們的鄉土。
張西利:樂從村落的水系很棒
(西利標識研究院院長)
如果未來這里的村落要成為旅游目的地,除了供水系統、排水系統、排污系統等需要改造,公共設施的建設問題也要重視。比如建筑的外立面,過去外立面的功能是防御性,為了防賊,窗戶很小,墻體也是帶有槍眼等防御性的功能,這不太適合現代人的生存空間。其次是室內結構的改造,還有一塊就是文化建設的保護,像圖片中的龍舟賽。我們能不能在這個區域建個龍舟博物館,每年通過龍舟賽事去宣傳?至于資金的來源,公共設施部分由政府投資或者華僑捐款解決。內部由每家每戶解決,對于僑產,以委托政府去管理,內部重新裝修。樂從村落的水系真的非常棒,這些水系可以作為一些酒吧、餐飲文化的景點。村里的一些老房子可以出租給附近的企業以及員工。我還想建議,取消現在村落里面的停車場,在外圍劃一個范圍,進入村落通過電瓶車或者其他更環保的設施來解決。
鄧兆良:要以水為居 以水為鄰
(佛山市順德區樂從鎮岳步村委會書記)
我生活在這個水鄉里。黑白圖片讓我想起小時候跟媽媽工作時養蠶的情景,而那些甘蔗是我們小的時候跟爸媽去砍的。還有魚塘,我們常去抓魚、小河蝦。我們這代人對水很親切,因為水讓我們能夠灌溉、流通,我們要養鴨子,要賽龍舟,我們要在水里玩耍等等。所以,我們今后一定要把它治理好,把景觀搞得更好一點,同時保留我們水的文化。記得長輩在大樹旁談天說地的時候,我們就在旁邊傾聽。還有小橋,可以起到交通的作用。我們以水為居,以水為鄰。我想這些都是水的文化來源。“美樂”計劃里面,我認為今后要做好交通、環境的管理,拆除亂搭亂建,提供文化表演的場地。比如說在祠堂,通過互動、休閑、聚會等等,讓大家凝聚在一起,這可能會讓我們的文化建設得更好。
馬潤堯:我們對水鄉很懷念 (佛山市順德區樂從鎮楊滘村委書記)
像鄧書記講的那樣,我們對于水鄉很懷念。我們小時候,放學后把書包往家里一放,就在河里游水、跳水。晚上,大家常常拿個手電筒,帶上自制的“魚叉”,在池塘里叉很多魚蝦。過去,家里沒電視,就拿個枕頭、小凳子,聽老一輩講故事,那時候覺得特別有樂趣。但是社會在進步,現在,很多高樓大廈拔地而起,以前很多的東西沒有保留下來,很多建筑推倒了。現在還能看到的只是一點點,不多了。將來我們需要做好這方面的保護。
周旭:樂從保留了水鄉和村落實屬不易 (深圳友盛地產有限公司董事長)
大家的發言,特別是麥書記的發言,讓我感動,我覺得立即行動就是最好的保護。在我們談論完了以后的具體操作中,分工協作很重要。樂從的鎮領導如果能從水系、道路的基礎設施開始行動,然后各個村把自己的公共場所、公共配套補充好,協調好,三五年就能達到比較好的效果。此外,像李迪華、龐偉等等這些在景觀學方面很有研究和成就的人,能夠配合樂從,抓一兩個典型案例,反饋到政府規劃部門,讓他們把水鄉的特色規劃和整個城市的發展規劃相融合,形成一個可互動持續的發展,一個村一個村逐步地改造,形成一個平臺。我覺得樂從有很好的保護和發展的前提,就是在家具、鋼鐵、塑料三個大市場形成的經濟下迅速發展。它跨越了許多珠三角鄉鎮從代工工廠過渡到后工業化時代的模式,避免了大量代工工廠的建設,依然保留了水鄉和村落。這是一個很不容易的結果。我相信,未來這里還能夠在融合間延續下去。
李秋香:為古建筑建檔 (清華大學建筑學院高級工程師)
針對保護,我想說三點。第一,要對現在古村落存在的問題,請專家學者診脈,當地最熟悉家園的領導干部、鄉民參與診脈。把脈之后,做古村落保護規劃,同時把古村落的的肌理、水系、道路、建筑的形態、人文歷史都摸清楚。這是技術上對古村落保護的措施。
第二,建立文字檔案。像樂從,很多村子都是城中村或者新老建筑揉雜在一起的,很難形成比較完整的老區域,如果還能夠形成的話,我們希望整體的保護,只有這樣,才能最大限度地保護文化信息量、經濟信息量。完整的信息量可以反應出某一時代的特征,所處歷史時期應該有的文化水平、經濟水平、軍事水平等。為每一個個體建筑建立完整的檔案,包括建筑年代、歷史發展過程中的一些事件、重要人物、房東的家族史、子孫對建筑的改造等等這樣一個歷史的脈絡,同時對建筑現狀有所記錄。此外,還要有相應的照片、建筑測繪,有條件的還要進行攝像、錄像,將方位、空間、布局、陰暗、色彩記錄下來。這樣一套完整的檔案資料,不管是保護,或是以后重新利用,都可以做到最合理,最適當。
第三點,利用新聞媒體對古村落保護、對文化遺產保護做宣傳。尤其是地方政府要積極主動地去宣傳本地的鄉土文化遺產。只有這樣,才能讓更多的大眾認識到文化遺產的價值,喚起民眾的保護意識,積極支持這項工作。
韓西麗:應認真研究樂從的交通水系 (北京大學建筑與景觀設計學院講師)
這組黑白圖片讓我想起世界文化遺產地墨西哥漂浮公園,兩者看起來差不多,這確實是世界級質量的景觀。如果從城市規劃的二維空間的角度看,它和阿姆斯特丹、和那些國際上質量一流的水鄉沒什么太大區別。但如果進入到三維空間看的話,就會發現基礎設施落后、空間不夠精致,屬于粗放型的。就像劉達平董事長所說,倫敦的鄉村賓館最貴的一天要1000英鎊的價格,那么,如果從二維空間的角度,這個村子也要達到那個價格。對于這組彩色的、反映現代的圖片,如果問這是哪兒,估計會得到不同的回答。
樂從的村子和我們做過的高贊村的研究比較相似,我想,這里也可以從水和交通的角度探討一個新的模式,比如通過發展水上交通分解高速公路的一些功能,這無論對于樂從、還是順德、珠江三角洲,甚至于到世界,都是一種可持續的方式。
總結發言
改革開放30年之后,我們思考樂從古村落的保護,這實際上在反思我們30年來到底走了一條怎樣的城市化道路。
首先,回顧一下這些年社會的語境會發現,從開放初期,小平同志說白貓黑貓抓著老鼠就是好貓,說明順德以及周邊走在開放的最前沿,基本上從沒有封閉過的區域的啟示,到后來先后提出經濟建設壓倒一切、發展是硬道理,再到最近發生的新變化。前不久中央黨校邀請了100多位全國專家研究中國的軟實力建設,往前推算,分別是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城鄉統籌等等,其背后反映的是在經濟發展30年之后,我們發現我們的文化不見了、鄉村不見了。所以,這30年既是經濟和社會發展的30年,也是文化失落的30年。無論是城鄉統籌、社會建設,還是文化建設、軟實力,都表明我們要找回這個國家的根本,也就是我們文化的根到底在哪里。
第二,什么是文化?這困惑了我最少10年,請教了很多人,都讓我一頭霧水,后來一個極其通俗的解釋——文化就是聯系,讓我豁然開朗。所有能夠幫助我們建立起與環境之間聯系的東西就是文化。我們今天討論樂從古村落,文化在這里意味著背后的中國人跟土地之間的聯系,今天的人跟過去的人的聯系,當代人跟歷史的聯系。在全球化背景下,還意味著樂從人、順德人跟世界的聯系,中國人跟世界的聯系。
第三,叫做精明保護與精明發展。對于發展是硬道理、發展壓倒一切這種經濟優先式的發展,我們今天在反思。從反思中,我們所獲取的是“精明保護與精明發展”。這中間,對于歷史文化,對于古建、古村、古鎮,有兩組關鍵詞,第一組是保存與保護。首先我們要能夠把它留下來,才能去保護,拆掉重建已經不再叫保護了。第二組關鍵詞是建設與發展。我們不可能不發展,發展永遠是硬道理,建設是人類永遠必須持續下去的一項活動。這兩組關鍵詞之間的聯系是文化與利用。一方面我們必須保護過去的文化載體,另一方面必須想方設法發揮它在今天的使用價值,讓來自世界的人都能夠享受樂從的文化、順德的文化,一起傳承中國鄉土的文化。
第四,要站在一個更高的層面理解古村、古建筑的保護,那就是在村落文化的背后對文明的理解。過去200年里,人類一直面臨著兩種文明的戰斗,鄉村文明和城市文明,這場戰斗最早始自于英國,后來誕生了花園城市或者叫田園城市的概念。現在,這場戰斗進入到中國,在對城市生活的向往、對城市理解經驗匱乏的影響下,我們采取的方式是對農業文明的徹底否認,結果,正如是文明、文化的消失,是我們生活記憶的消失。我想,我們未來真正需要追求的是探索一條我們的文化根基能夠持續下去的鄉村文明與城市文明和諧共融的道路。我堅信,改革開放前30年,順德引領了中國的改革開放發展,30年之后也一定會引領中國的文化發展。我對樂從的未來充滿信心。
陳碧云:要做好美好鄉村的保護與傳承
(中共順德區樂從鎮委委員、樂從鎮財政局局長)
今天的論壇,我有這樣幾個感受,首先,以陳志華教授為核心的專家團為我們前進的道路點亮了一盞燈,這盞燈方向非常的明確,我們手中都是寶,我們現在能留下來的都是寶,所以我們要好好珍惜,而且今后每走一步都要反思,我們走得是對還是錯。
第二,技術不是問題。像消防設備,在西方可以通過量身訂制,做出適合古村需要的消防車。全民都是消防員,這是意識的問題,我覺得也是體制的問題。交通的方式很多,西方在做的是公共自行車,我們有公共的船只,這是我們以后可以引領出的一種新的交通方式和生活方式。只要我們的心是堅定的,專家就一定能幫我們找出最好的解決方法。
第三,希望在座的各個村支的一把手能夠成為引領者。一把手的概念,不表示是一個專斷者,或者專斷的決策者,而是引領者,包括思想的引領,還有行動的引領。希望會后,我們不是停留在回憶里,不是坐在這里等,而是要往前走,引領出一條新路來。這其實代表著我們今天每走一步都是在書寫新的歷史,我們要做一個歷史的承載者或者傳承者,我們要給過去、現在和未來搭起一座橋梁,具有引領性的橋梁。希望我們村支的干部,也像各位專家們一樣,帶著強烈的使命感,保護好城市化浪潮里面這份不能再遺失的美好鄉村環境。尤其是我們在這里生活居住的人,我們必須要走到最前面,做好保護和傳承。只要我們信心足,資金不是問題,政府有,僑鄉有,我們的社會有,企業家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