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建新的就要拆舊的?
時間:2012-02-23 13:15:39
來源:城市化網 作者:蔡義鴻
“為什么建新的就要拆舊的?”這是建筑歷史學家、清華大學教授陳志華2011年12月13日在廣東順德樂從鎮大墩村考察調研時發表的一句感慨!
當前,我國許多古樸的村莊正在遭到人為的破壞:一些富裕起來的農民未經規劃批準,擅自拆除舊居,蓋起了“小洋樓”;不少居民為了接待游客,亂搭亂建,甚至開辟大型停車場,用鋼筋水泥澆筑賓館旅舍,……東一搭西一處的粗劣建筑不僅難看,還嚴重侵蝕了古村的原生態。法國著名攝影師閻雷在一次到桂林鄉村拍攝時嘆息:“我想要的原生態景觀現在都被破壞了,已經拍攝不到心儀的照片”。
最近,在樂從舉行的嶺南水鄉樂從論壇暨第十八屆中國城市化論壇上,專家學者們對當前城鄉統籌發展建設中出現的“人工化、城市化、商業化”傾向表示了相當的憂慮。陳志華對古建筑被隨意拆遷的遭遇表示不解,他認為:“歐美現在的新,是把老房子都保住。國際上的會議年年開,就是去保舊,這才是最新潮的。住高樓不是了不起的事情啊!你能讓人家看到兩千年的歷史,這才了不起啊!”
我國改革開放以來,社會經濟迅猛發展,我國風景名勝區與古村落的真實性和完整性正遭到有史以來最嚴重的破壞。不少地方政府、旅游開發商和旅游經營管理部門,都竭力加大基礎設施建設的投資,不少地方急于搞新農村建設,不從當地實際出發,不講科學規劃,不注重保護傳統,不顧自身實力,熱衷于大拆大建,或拆舊建新,筑路修橋,架設纜車索道,興建娛樂設施,有的還美其名曰“調整土地資源”,甚至盲目地引進所謂國際規劃師、設計師,把中國特色異域化;拆真建假,大建現代人文景觀等等。其結果是許多傳統村落和民居遭受毀滅性破壞,許多優秀文化遺產被逐漸侵蝕消失,許多不倫不類的新建筑不僅沒有文化內涵,還極大地破壞了周邊的環境景觀,特別是給自然風景名勝區和古村落優美恬靜的田園風光,造成“建設性破壞”和“景觀污染”。
事實上,經濟的快速發展并非一定要以頻繁的“拆舊建新”為代價。對于一些年齡不太長的“20世紀建筑遺產”,一些城市也開始注重在城市規劃時予以保護,并成為當地經濟發展的重要資源。
想象一下,看過千篇一律的城市面孔后,坐上觀光馬車,穿行在天津五大道那樣的歷史文化街區,或是乘上水上游艇漂流在嶺南水鄉的村間,每位游客都會被那些漂亮的“小洋樓”所吸引。“大家直觀的感覺是,很喜歡那時候的房子。”中國建筑學會副理事長兼秘書長徐宗威認為,建筑是城市文化的延續,在澳大利亞、新西蘭等國家,50年前的建筑就算歷史建筑,如果要拆除的話,都有非常苛刻的條件。
然而令筆者欣慰的是,已有網友開始發貼咨詢“在自家房屋原址上拆舊建新,要到那些部門,辦理什么手續?”了,但愿我們的各級政府官員們在“自家土地”上要拆舊建新時,是否也該聽聽公眾的意見或捫心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