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中村的一些村官不善于學習文化、政治、法律等理論知識,沒有把自身的價值體現在為群眾服務上,而是為謀求個人私利。因此,整合資源開展村官職務犯罪預防活動和警示教育,在嚴查村官貪污賄賂犯罪的同時,查找拆遷改造、土地開發利用等工作中的漏洞和不足,督促有關部門健全制度,防止類似事件的發生。
“都市區建設的惠民政策要真正落到實處,不能再出現‘雁過拔毛’的現象。很難想象,一個村官借政府的拆遷安置政策,竟然貪污受賄兩千余萬元。”正在召開的河南省鄭州市“兩會”,對鄭州都市區建設格外青睞,引發部分人大代表、政協委員的熱議。而其中最受關注的,莫過于建設中出現的貪腐問題。
讓部分人大代表、政協委員關注的這個貪腐村官,就是鄭州市二七區齊禮閻村的村支書閻海明。
《法制日報》記者近日獲悉,這起由鄭州市中原區人民檢察院立案偵查的村官職務犯罪案,已被鄭州市人民檢察院提起公訴。目前,鄭州市中級人民法院正對此案進行審理。
“2011年,中原區人民檢察院共立貪污賄賂案20件,全部為大案,其中閻海明一案涉嫌貪污、受賄兩千余萬元,犯罪數額之大、涉及面之廣,在全市所辦理貪污賄賂案件中罕有匹敵。”中原區人民檢察院反貪局辦案檢察官在接受《法制日報》記者采訪時說。
記者了解到,閻海明在接受檢察機關調查時,竟聲稱:“我為村民做了不少事兒,應該有點回報。”
利用惠民政策牟利
鄭州市市區的嵩山南路原是一條“斷頭路”,隨著市區的擴大和經濟的發展,交通堵塞情況幾乎天天發生。對此,鄭州市政府決定拓寬改造嵩山南路,拆遷安置工作涉及到齊禮閻村。
2000年,鄭州市政府為妥善安置嵩山南路拓寬改造涉及的齊禮閻村拆遷村民,按照優惠政策,劃撥給齊禮閻村近240畝土地用于安置工作。當年9月,齊禮閻村注冊成立了鄭州市金匯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以開發建設居住小區的形式,安置嵩山路打通工程中拆遷的村民。該公司注冊資金800萬元,地址設在齊禮閻村村委會辦公樓內,閻海明兼任董事長。
2001年前后,金匯公司將政府劃撥的近240畝土地,按照相關程序從集體土地變更為國有土地。
2002年前后,鄭州某建筑安裝公司董事長李某得知齊禮閻村的城中村安置項目后,通過朋友找到閻海明,表示想承接工程項目。隨后,李某安排公司相關人員參加了齊禮閻村的工程招投標。不久,該公司就被確定承接近240畝土地的部分建筑工程,工程造價約3000萬元。
2003年2月,閻海明的朋友張某找到他,稱有一家地產公司有意與金匯公司合作,共同開發240畝安置土地。閻海明表示同意,并安排張某與該地產公司總經理趙某商談。后來,由于種種原因,雙方無法進行合作開發,趙某又提出采取股權轉讓的方式,讓閻海明將金匯公司賣給他們。
閻海明認為,以金匯公司當時的實力,無法獨立開發如此大的工程,就同意了趙某的提議。金匯公司近240畝土地原先的規劃是建筑面積25萬平方米,參照當時商品房市場價格,25萬平方米價值1.5億元人民幣。
趙某和閻海明商量好轉讓條件后,張某說:“公司轉讓的事辦完了,我們二人辛辛苦苦干了這么多年,我們怎么辦?”趙某說:“你們個人的事好辦,我請示公司領導給你們兩個人弄800萬元行不行?”閻海明和張某聽后表示同意。但半個月后,趙某因其他原因被調往外地工作,該地產公司準備另派他人接手公司轉讓事宜,閻海明不同意,于是這件事被擱置。
河南某置業公司的郭某得知金匯公司股權轉讓暫停一事后,主動找到閻海明,提出有意接手金匯公司,表示可以在之前談判所提條件基礎上,給予齊禮閻村更優惠的條件。
在與郭某談判過程中,閻海明提出,除了1.5億元股權轉讓費外,需要再另外給齊禮閻村5500平方米的門面房,兩個條件缺一不可。郭經測算后表示同意。隨后,經過齊禮閻村集體研究,決定以股權轉讓形式將金匯公司出讓給郭某所在的置業公司。2003年8月底,雙方簽訂了金匯公司股權轉讓合同。
在閻海明、張某與郭某商談股權轉讓過程中,閻、張二人提出,他們與之前的地產公司談判時,對方同意給他們二人800萬元好處費。郭某表示,他們公司也可以支付800萬元好處費。
私分公款收受賄賂
金匯公司轉讓后,在清理原來的賬目時,公司法律顧問發現公司賬上還有800萬元的贏利款,于是就與張某一起來找到閻海明說:“金匯公司雖然賣了,但公司還完貸款及其他款項后,賬上還剩下800萬元。這些錢全都是金匯公司開發金匯小區的收入,和齊禮閻村無關。我們為金匯公司辛苦了這么多年,也沒有得到什么實惠,這800萬元我們可以取出來自己花。”
閻海明說:“這800萬元是金匯公司的錢,我們怎么能取出來自己花?我還是齊禮閻村的書記,我不方便出面。”張某隨機表示:“我們可以以退還集資款的名義把錢取出來,你不方便出面,我們兩個可以出面,以公司退還我們集資款的名義把800萬元取出來,我們3人分了。”
由于閻海明是金匯公司的法定代表人,沒有他的印鑒無法取出這筆錢,于是閻海明叫來財務會計說:“把公司剩余的800萬元取出來交給張某和法律顧問,讓他們去把公司的賬還了。”之后,公司財務會計便與張某和法律顧問陸續將800萬元取了出來。
事后,3人將此800萬元私分,其中法律顧問分了100萬元。
2003年年底,隨著金匯公司法定代表人的變更,正在施工的鄭州某建筑安裝公司被告知停工。該公司負責人李某經過了解,才知道金匯公司整體打包連帶資質已經出讓給了郭某的置業公司。該公司以調整規劃為由,拒絕李某所在的公司繼續施工。
李某隨后找到閻海明,要求賠償前期投資,閻海明答應從中協調。2004年年底,金匯公司將240萬元賠償款打到了李某的公司賬戶上。當年3月底,李某將事先準備好的50萬元贈予給閻海明,對賠償一事表示感謝。
2006年下半年,李某得知齊禮閻村一處辦公樓正在對外招標,就讓公司報名競標。當時,參加競標的有幾家施工單位,李某對競標能否成功心里沒底,便向閻海明詢問標底情況。閻海明說標底大概在1700萬元左右。沒過多久,在開標評標中,李某所在的公司果然以1700多萬元中標。2007年2月至5月,李某先后贈予閻海明現金共計50萬元表示感謝。閻海明將其中的15萬元送給了該工程的負責人。
■沉思錄
隨著土地開發利用規模的擴大,城中村由于有較多的可支配的土地等集體資源,土地征用補償款、搬遷補償款成了農村集體經濟收入的主要來源。這些款項往往額度較大,在操作中又存在非常規性、臨時性以及使用管理的非規范性,成為村干部非法牟利的主要目標。
由于權力過于集中,缺乏監督機制,一些村干部大搞一言堂或家長制,一意孤行,獨立決策,在征地、拆遷過程中,成為市場交易的主體,與開發商私下串通,在談判中達成“互利互惠”的政策,看似維護了村民利益,實則將村民和集體利益置之度外,只要是對村干部有利、對開發商有利,就以此作為交易的前提和條件,從中牟取暴利及接受開發商的賄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