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恰好看了好幾本旅行游記,心心念念遠方的風景,總是一邊閱讀一邊在心里念叨:哪個才是我該去的陌生城市呢?可時光匆匆,我又生性膽小,遠行計劃總是被一再擱淺。去不了遠方,倒是讓我留意起生活中的陌生,開始一次次在自己的城市里充當“旅行者”。
城市化進程中的城市總是在不斷擴大,其角色、性格、內容也越來越豐富。在一個地方呆得再久,也有我們到不了的邊界。所以,自己的城市里總有自己 不知道的“另一面”。既然有這層新鮮感在,遵循“陌生即風景”的原則,不去沒有去過的城市旅游,反而專門游覽目前所居城市也未嘗不是一種新旅行。
有人從小游歷老街,大概已經看不慣那番讓人感慨的滄桑感,轉而熱愛“水泥金剛”似的摩天大廈;有人卻是迷戀古老,一段斷壁殘垣也能讓他神游八載、唏噓不已。于是,這兩種人可以在新舊相濟的城市中相視一笑,繼而走入對方的生活半徑,開始各自的旅行。
我和朋友便是如此。她偏好都市繁華,總愛在人聲熱鬧中找尋她的興奮點;我卻總是躲著人群,樂意在午后偷閑飲得一杯熱奶茶。于是,她帶我去聽城市 中人聲鼎沸的喧囂,看車水馬龍的忙碌;我引她去找這個城市里最安靜的水塘,走一走古老逼仄的青石小路。我們倆都是這個城市的新成員,彼此互為導游,在一年 的生活中逐漸旅行開來……
在自己城市中的旅行就好像是生活里的游記,一點一滴既是陌生也是熟悉:有旅途的新鮮感,也有生活里的司空見慣。只是,這種旅行說走就走,也許只 是一個飯后閑步就尋得后院花開;這種旅行心向往之,即能行之,浮生半日便能走街串巷、吆喝風景;這種旅行常看常新,日出日落自是常態(tài),可潮漲潮退也能變幻 萬千;這種旅行不限人數,呼朋喚友、偶遇佳人均可作伴,即便退回生活,也擁佳人一個。
旅行倒不是很難成行,難得的是有一顆游歷萬千的心。早前看過一篇《其實,你不必周游世界》,文中說:“交那么多錢擠火車到西藏,排著隊進布達拉 宮,拿著‘大炮’對著那些朝圣者咔咔地照相,然后回來說我受到了心靈的洗禮,受不了北京污濁的空氣,領哈根達斯月餅還得排隊,那又有什么意思呢?”所以, 也許你可以試試不去遠方,就在自家門口“做一個幸福的人,喂馬、劈柴,周游世界”。
大抵像我這樣的“城市新人”更能理解這份家門口的旅行。學習、實習、工作我去了好幾個城市,在每個城市都呆上過一年半載或是更長。在廣州呆了十 來年的表姐也說她依然對這個城市充滿好奇,因為城市在發(fā)展,人也在成長。不同年齡與不同階段的城市相遇,哪怕在其中生活過再久,也總有難以預期的驚喜,然 后旅行便開始了。
表姐從17歲上大學,到27歲結婚,再到30歲生寶寶,她把人生中最美好的青春年華都交予了廣州這個城市,在那里邂逅愛人、獲得事業(yè)、期待小生 命的到來。她現在依然保持著初到羊城的新鮮勁頭,每周試一試街角的新甜品、尋找全世界獨一無二的原創(chuàng)品牌店、全家人在陽光下看公園里人來人往……這番生 活,就是表姐要的旅行感——驚喜、溫暖,沒有舟車勞頓。
有人總覺得匆忙中只能兩點一線,偶爾奔波去遠方解放一下自己,相信那些“邂逅之都”“慵懶生活”的陌生城市標簽,為了自己的年假之旅而更加在兩 點間拼命穿梭;有人倒是時間充足,卻不再滿足于停留,任由自己漂泊在外,跋山涉水也要看遍世間風景;有的人卻就簡單易行,數著回家路上兩排直直的梧桐樹, 被對面陽臺上兩只萌寵逗樂,發(fā)上微博等待回復……
誰說這些不是旅行呢?我們在自己的城市里生活著,總有很多不了解,那不如出門走走,看看那幢高樓之后還有什么。雞汁湯包、小眾書吧、一堆磚瓦……還是隨你想象?
我端著一杯熱茶,站在落地窗前,看著遠處正逐漸成型的高樓,心想:不過多久,這個城市又有了一處“陌生地”,所有生活在此的人都可以去游覽一番,不是嗎?
所以,有空在生活中兜兜轉轉,寫寫自己城市里的游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