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個臥室,一個過道廳,大床、桌椅、煤衛,一應俱全。來自福建龍巖的劉凜對上海的這個“家”很滿意,“環境、安保比我以前住的居民小區都強。”
劉凜是凱斯國際賓館副總經理,他的“家”在上海西南的閔行區七寶鎮聯明村“聯明雅苑”,凱斯國際賓館統一在這里租賃了5套房,供來滬員工居住。
而這個讓劉凜倍感溫暖的聯明雅苑,是上海利用農村集體建設用地建設公共租賃房的“試水之作”。
解外來人員居住難題
村民集資建房,分享收益
“聯明雅苑的誕生,是七寶地區城市化進程的產物。”閔行區住房保障和房屋管理局副局長姚群鳳告訴記者。
閔行區有大量城郊結合部,隨著城市化的迅速發展,大量外來務工人員涌入。“最高時,閔行區有105萬來滬人員,現在基本也保持在90萬—100 萬人之間。”由于閔行產業結構的特點,來滬人員中2/3是從事制造加工業的農民工,租住私房成為他們的主要居住方式。然而,租房市場的旺盛需求,催生了大 量違法建筑和“群租”現象,尤其是在城郊結合部和“城中村”,帶來了環境臟亂差、安全隱患嚴重等突出問題。
違章建筑必須拆除,閔行區痛下決心,“十一五”期間共拆違1000萬平方米。然而,拆建直接造成了來滬人員的居住空間被大幅壓縮。為確保產業發 展和企業用工不受影響,閔行區組織專題調研,決定在全區統籌推進單位租賃房建設,以集中居住的方式解決來滬務工人員的居住問題,同時提出了利用農村集體建 設用地建單位租賃房的設想。
聯明雅苑所在地,原是村屬企業用地。由于技術含量低,企業已經虧本好幾年了。而與此同時,聯明村周邊發展欣欣向榮,大大小小商貿型企業層出不窮,企業員工的居住問題也日益突出。
一個內因、一個外因,讓聯明村農民召開了村民代表大會,集體通過改造原企業用房、建單位租賃房的決定。當村集體準備貸款建房時,村民提出自己集 資,經村民代表大會決定,每家每戶集資10萬元以上,每年以7%的利率返還收益。很快,8750萬元的集資款到賬。2008年9月,聯明雅苑開工建 設,2010年6月全部裝修完畢,總投資9300萬元。當年9月,房子開始招租。
很快,聯明村的村民感受到了這一探索的好處。“造了這個房子,村集體資產增值了,我們每年也有了不少的收益。”2011年,聯明雅苑賺了870 萬元,當年底,500多萬元的收益就分到了村民手中。“今年預計收益可過1000萬元呢。”聯明村黨支部書記、聯明實業總公司董事長楊志榮高興地說。
杜絕“小產權房”現象
鎖定產權,不可分割出售
聯明雅苑總建筑面積逾2.5萬平方米,兩幢公寓樓,404套出租房屋,其中二室戶72套,每套面積為70平方米;一室戶332套,每套面積45平方米。到2011年4月,該小區已經全部租完,出租率達100%。
2010年12月,聯明雅苑被上海住房保障和房屋管理局認定為公共租賃房項目,并獲得肯定。“這一項目不僅緩解了周邊來滬員工的居住需求,更重要的是在土地資源極其緊張的上海,探索出了一條利用農村集體建設用地建設公租房的新途徑、新做法。”
在聯明雅苑的探索中,閔行區嚴格按照上海城市規劃以及土地規劃,嚴格控制公租房產權。“這是農村集體資產,不可分割。”姚群鳳告訴記者,在房地產交易中心,聯明雅苑的產權是“鎖死”的,完全不可能分割出售,“這樣就杜絕了‘小產權房’現象的產生。”
確定試點原則
有需求才布點,謹慎推廣
在閔行,像聯明雅苑這樣利用農村集體用地建設公租房的還有幾處。不過,姚群鳳表示,這樣的探索不會大面積鋪開。
上海規劃土地資源局人士對此表示認同。雖然早在去年下半年就開始研究農村集體建設用地建公租房,但上海規土局每一步都走得非常謹慎。最近,他們向國土資源部上報了初步試點方案。
“最重要的是我們確定了試點原則。”規土局人士一一道來。首先是必須符合土地利用規劃和城市總體規劃,其次總體規模要有所控制,以集約使用農村集體建設用地。另外,無論是土地權屬還是收益人等,權屬必須清晰。
姚群鳳以聯明雅苑為例,“原來就是集體建設用地,而且在土地規劃上,這一性質也不會改變。”土地歸村集體所有,每個村民都是受益人,“出租收益按每戶出資比例分配,不會產生任何矛盾。”
布局合理、村鎮自愿、平穩有序,也是上海的試點原則。其中,對于布局,上海規土局表示,一定要針對外來務工人員集中的地區,有需求,才布點,而不是隨便攤開。“目前我們選取了20多個點,涉及8個區,主要集中在外環線以外的郊區。”規土局人士介紹道。
利用農村集體建設用地建公租房,對上海、對全國來說,都是一個新生事物。“我們將邊實踐邊學習,不斷總結,慎重推廣。”規土局人士對這一試點,再三表達了謹慎的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