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城市中的每個角落,每個人愿意提供、接受“微志愿”, 愿意從自己做起在生活點滴中幫助他人,那么這個社會一定充滿溫暖和人情味。
針對英雄船長福叔及乘客陸偉良英勇救人事跡,19日,《佛山日報》向社會發布倡議書,號召大家積極行動,給社會以溫暖向上的力量。市民們紛紛表示,將從自己做起,在生活點滴中幫助他人。
無獨有偶。一床棉被、一個電話、一臺風扇……一個捐贈善舉溫暖整座城市。旨在幫助困難居民,南海區近日啟動“千個圓夢”計劃,倡導人人都是志愿者,匯集眾多的“微志愿”推動大關愛、大文明。
“微志愿”倡導莫以善小而不為,不怕微小善舉,長期堅持就會集腋成裘、堆沙成塔,本質就是呼喚世人“在生活點滴中幫助他人”。 今年7月,團市委首提“微志愿”, 用“微志愿”推動“微文明”進而匯聚“大文明”。
一座城市的志愿服務精神,既要在重大活動中“聚是一團火”,又要在日常生活中“散是滿天星”。重大活動之外填補志愿服務“空白期”,是“微志愿”“出爐”的一個背景。然而,從理念層次來看,“微志愿”并非表達了一個“舉手之勞、幫助你我”的樸素理念,而是表明在志愿服務面前,人人都可以是參與者,人人也可以是受益者。
志愿服務指任何人志愿貢獻個人的時間及精力,在不為任何物質報酬的情況下,為改善社會,促進社會進步而提供的服務。在不少人看來,志愿服務是強者對弱者的幫扶或饋贈,強者或富人提供志愿服務,但甚少享受志愿服務;弱者或窮人接受志愿服務,卻難以奉獻志愿服務。
顯然,“微志愿”打破了志愿服務提供者與接受者的截然分野,強者或弱者都可提供“微志愿”,都將受益于“微志愿”。只要你生活于社會網絡,只要你是生活中的鮮活個體,你總有一天遇上這樣那樣的困難、麻煩,碰到某個不經意的“志愿者”出手相助。這位“志愿者”并非注冊志愿者,而是你認識不認識的一個路人或鄰居。這個路人或鄰居,就是踐行“微志愿”的志愿者。
“微志愿”的更深寓意還在于,倡導人人懷有一顆向善之心,以舉手之勞的細節善舉編織城市的溫暖“被窩”。在陌生人社會,“小悅悅”事件透露的冷漠、無情刺痛著每個人的神經,“英雄船長”李福根舍身救人又感染和喚醒每個人的良心。如果城市中的每個角落,每個人愿意提供、接受“微志愿”, 愿意從自己做起在生活點滴中幫助他人,那么這個社會一定充滿溫暖和人情味。就像南?!扒€圓夢”計劃,1000個夢想的背后站著1000個向善之人,因為1000個夢想的集腋成裘,給社會注入了溫暖向上的力量。
“微志愿” 從自己做起,在生活點滴中幫助他人,以溫暖城市、人心的生活細節營造積極、健康、向上的文明風尚和社會風氣,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