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寧撫順市國土資源局順城分局原局長羅亞平斂財1.45億元,以科級干部身份行巨額貪腐,經最高法院核準,在沈陽被執行死刑。這件案子被中紀委領導批示為“級別最低、數額最大、手段最惡劣”,媒體稱羅亞平本人為“土地奶奶”。
看到這條新聞,人們會憤怒嗎?答案是,未必。
這個年代,大家似乎可以很輕易地看到某某官員因貪污受賄而被處以刑罰的新聞。或許還是會有人憤憤不平地批判兩句,但怒罵過后,此類新聞依舊會出,百姓不平的心理依舊被再次挑戰。如此循環往復,最后讓生氣轉換為“冷眼旁觀”,一個我們的社會絕不缺乏的字眼。
面對太多的腐敗,人們從憤怒走向消沉,從消沉走向冷漠。想必大家都沒有忘記上個月發生在廣東佛山的小悅悅事件,它可視為社會冷眼旁觀的“標準范本”。官員為什么貪污?人情為什么冷漠?看似沒有關聯的事情其實密切相關,每個事件的發生都不是獨立的,都有著它復雜的社會背景,體現著這個時代的整體面貌。
前些天在微博上看到一段話,是作家王蒙先生所說:“一個社會的道德水平,折射的是為官者的道德水平。當官員們貪污腐敗成風,草菅人命,司法公正屢屢被突破,社會風氣又怎么會好呢?正所謂,其身不正,何以正人?國人的冷血,其實是官員腐敗的必然結果。”
官員腐敗與民眾無德逐漸形成了惡性循環。或許社會風氣并非一定由上而下所形成,但如果官員貪污成風,必不會使民風淳樸。但倘若官員正派勤勞,老百姓自然跟進的可能性相對較大。如果一個成長于貪官腳下的人有朝一日也做了官,他可能會“青出于藍”而不知恥,這樣的循環才是最可怕的。
這并非為冷漠者找借口,我們著實可以譴責冷血無情的行為,但我們更要明白,我們應該為什么而憤怒,為官員腐敗憤怒,為無德的行為而憤怒,更該為之憤怒的,是腐敗對于百姓肆意侵害,對他們的思想、對他們的行為,甚至對他們的生命。
在譴責民眾冷漠的同時,更不要忘了致力于清除腐敗,營造一個清廉的社會,只有那時,才會有越來越多的人欣然地堅守道德防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