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月的溫州很冷,37歲的重慶市彭水農民工黃慶紅又一次來到火車站買票,想碰碰運氣,但沒有票,這已經是黃慶紅第四次到火車站了,工作人員每次 都跟他說,票早在網上就搶光了。傷心之余,黃慶紅干了件農民工想都不敢想的事,給鐵道部寫了一封信,指責網絡購票對農民工不公。
黃慶紅在溫州打工,往年回家買票,他只要起得比別人早一點,穿得比別人多一點,不怕吃苦受累總能在售票窗口排隊買到回家的票。網絡購票推出以后,鐵道部規定,電話訂票、網絡購票預售期全國統一為12天;車站窗口、鐵路客票代售點及自助售票機的預售期不超過10天。
守在電腦前等著秒殺尚且買不到票,可想而知,兩天以后,能有多少票留給那些排隊的農民工。
在寫給鐵道部的信里,黃慶紅這么說:“每年春運,排隊買票,對我們農民工是折魔(磨)。今年我們想要這個樣的折魔(磨),也沒有了。”
這封信里的酸楚,恐怕也只有那些屢次排隊不得的農民工兄弟才有切身的體會。黃慶紅說,他們廠里40多個工友都不會弄電腦。老板同情他們,幫他們上網買票,結果他弄了半天,也弄不起來,不是進不去,就是沒票了。老板說,就算有票了,還得開通啥子網銀。
在新技術面前,他們空有一身蠻力,拼體力比耐力的優勢蕩然無存。
為了回家,很多電腦都沒摸過的農民工四處尋找網吧,用長滿老繭的手敲擊鍵盤,他們中的很多人甚至連怎么登錄都沒學會,如今卻要經歷如此復雜的一個購票過程。
黃慶紅說,他們是打工的,又不是白領,哪會開通這個,這不是用腳趾頭想出來的嗎?誰都知道有多少人正等著票呢,鐵路售票網可能會因訪問量過大導 致系統癱瘓,這都是過過腦子就能想到的事,可這種事情還是發生了。還有,農民工有幾個人有電腦的,又有多少人會電腦的,他們笨拙的雙手搶得過幾個人?這也 是過過腦子就能想到的事,那么鐵路部門又想出了什么法子應對?
農民工的要求其實很簡單,不管是網絡售票還是窗口售票,他們只是要一張回家的票,不需要很豪華,不需要很高速,只要能讓他們坐上車,哪怕慢一點,哪怕是站著一路回家,這就夠了。可是有多少人真正回應了他們的需求,又有多少改革讓這種回鄉之路變得簡單輕松一點?
速度越來越快,票價越來越高,那些曾承載夢想的綠皮車多已消失不見。大時代的變革中,農民工一次又一次受傷——城市化用高房價和戶籍門檻把農民 工擋在門外,高鐵時代又把囊中羞澀的農民工拋在了身后。農民工總是追隨著馬車跑啊跑,他們伸手去夠,卻總是夠不著——馬車飛快,他們步履蹣跚,那些坐在場 外觀望的社會精英們卻似乎很納悶,不是給了馬車了嗎,為什么他們不坐上去呢?
黃慶紅的信告訴我們,坐在高位未必就看得遠了,反而會因為不接地氣成了空中樓閣。網絡購票制度看起來人人公平,但由于忽視了農民工的現實情況,演變為對農民工的一種傷害。這種傷害遠比寒風臘月中排個一天一夜的隊更讓他們寒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