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化是通向現代化的必經之路。經過30年的改革開放,我國的經濟發展和城市建設也取得了巨大成就。2007年人均國民生產總值已超過2000美元,城市化水平提高到44.9%。經濟發展水平和城市化水平的指標都表明,我國城市化已駛入快車道,進入加速發展階段。
1、短命建筑是對城市的最大傷害
近年來,城市化加速了中國的城市建設和房地產業的繁榮與發展,同時城市建設與房地產市場的不和諧之音時有出現。例如我國建筑平均壽命不到30年的現象,令人十分震?驚。
然而歐洲建筑的平均生命周期則超過80年,英國的建筑平均壽命則高達132年之久。這是因為英國的建筑在規劃、設計階段就受到高度重視,必須要經過詳細論證。同時,英國非常注意對建筑物的維護、加固和病害處理,以延長建筑使用年限,提高資源利用效率。
對此,房超分析認為,這主要是由于我國的房地產發展時間不長,整體產業尚不成熟,低水平開發帶來的規劃、設計不合理,建筑質量不過關等“硬傷”,以及配套服務體系尚未完善、物業管理水平低等“軟傷”所導致。
應該說,造成短命建筑的原因有多方面,比如體制問題,即由于當前房地產相關制度不夠健全,土地等資源配置方式不夠合理,使得行業介入門檻低,房地產企業專業化程度參差不齊。
另外,部分開發商急功近利的行為較為突出,“蘿卜快了不洗泥”的現象普遍存在于一些專業化程度不高的企業中。由此,造成了產品規劃不合理、質量差、配套不齊全等不和諧現象。另外,由于綜合管理水平不高,物業、開發商、業主之間的關系沒能得到妥善協調,造成三者之間摩擦不斷。
國華置業認為,和諧城市與精品建筑需要政府、開發商、業主等各方力量共同努力。作為政府,應宏觀把控行業發展的可持續性,要進一步優化資源配置,從源頭上減少甚至杜絕低水平的開發;作為企業,應該自覺履行社會責任,本著對資源負責,對社會負責的態度,用心打造高品質的產品;作為消費者,要理性對待居住中出現的問題,尋求積極有效的解決方式,共同維護社區品質。
對于房地產企業在企業發展戰略上,同樣要在發展速度與質量上尋求平衡,否則將會得不償失。
華貿中心的成功讓北京國華置業成為眾多城市競相爭奪的對象。在機會面前,國華置業沒有選擇迅速擴張,而是把精品戰略、穩健財務、品牌效應作為發展根本,關注以北京為中心的京津冀都市圈,以上海為中心的長三角都市圈,以深圳、廣州為中心的粵港澳都市圈。并在這三個區域尋找機?會。
2、農民工是城市發展主力軍
據測算,我國的城市化水平每提高一個百分點,就意味著要有1000多萬農村人口轉移到城市。面對農村人口與城市人口雙膨脹的現實,如何實現大量農業勞動力向城鎮非農產業的轉化,將成為我國城市化之路面臨的最大挑戰。
隨著我國城市化進程的加速,城市規模不斷擴大,一方面城市創造了大量的就業崗位,另一方面農村富余人口涌入城市尋求就業機會。目前大部分建筑公司都變成了總包公司,城市建設一線工人幾乎完全依賴農民工。華貿中心的建設也不例外,可以說,農民工發揮了主力軍的作用。
農民工不怕苦,不怕累,從保潔、保安,到建筑工地,巨大的農民工勞動力市場滿足了各行各業的需要,強有力地推動了城市化進程。
房超認為,今天的中國主要是高水平的教育和醫療等服務設施短缺,其他產品和服務幾乎都處于過剩。以目前的資源,如果滿足農民工的需要,城市居民利益就會受到損害。要讓農民工分享改革開放的成果,國家就要將城市化進程中得到的收益,拿出相當一部分變成增量資源配置,切實解決農民工子女教育、醫療、社會保障等問題。“這是他們最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
就中國城鄉二元結構是否阻礙城市化的發展,房超表示要一分為二看待這個問題:在短缺經濟的情況下,如果不實行城鄉分割,將無法保障全國民眾的物資供應,因此,政府只能采取城鄉分離的“農民自給自足,城市人發糧票”政策。但客觀上產生了巨大問題,一個是農村經濟的循環,另一個是城市經濟的循環,城市化和工業化進程受到局限。曾被當作“盲流”的農民工,現在成了城市建設的主力軍。他認為,很難有一個體制在短時間內解決這個問題,因為這是一個歷史問題,需要時間。成渝“統籌城鄉”綜改試驗區將為解決這一歷史難題找到有效辦法。
3、企業在城市化中扮演重要角色
目前,中國城市化進程的速度達到同期世界城市化進程速度的兩倍,而房地產業則是城市化進程的主要載體。無論是舊城改造,還是新區擴張,在整個中國的城市化進程中,房地產開發商的身影越來越活躍。可見,中國的開發商無疑將成為最主要的推動者和責任承擔者。只有勇于承擔企業公民社會責任的發展商,才會立足長遠,把企業的發展同城市的健康發展,把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緊密地結合起來。
A.企業家要有歷史責任感:大量事實證明,企業的利潤和企業履行的社會責任應該是一致的,從長遠來說,社會責任履行更好的企業,更能贏得市場和社會的信賴,勇于承擔社會責任的企業還可以提升自己的形象,增加無形資產。北京國華置業就是一個最好的例證。
房地產業是社會影響力極強的行業,有人甚至用居住改變中國來形容它的力量。房地產開發商通過自己的產品改變的不僅是人們的居住狀態,更包括城市的文化形態、城市的生活方式。房超說:“建筑是一種特殊的商品,除了具有一般商品的屬性外,還具有社會性,歷史性,是城市文化的一部分。”
城市由建筑與建筑之間的關系組成,而建筑本身只是一個平臺,人們利用建筑空間生活、工作、交流……建筑越多,城市承載的經濟活動就越多,城市規模也就越大。城市承載了文化、政治、經濟、歷史等元素,做建筑之前,就應當對城市規劃、城市定位、城市發展,以及經濟發展有相當成熟的思考。然后,才能談上對城市負責。建筑是為社會服務的,建筑是百年作品,本身就構成了城市的歷史。建筑不僅與使用者而且與整個社會有關,因此必須強調社會效益,發展商要樹立對社會的責任感。
強調承擔企業社會責任不僅有助于創造良好的社會效益,也會極大地幫助企業實現經濟效益的最大化,實現土地價值最大化。這樣的認識讓國華置業對承擔企業公民的社會責任更具有積極性。
B.經典建筑適應城市發展:土地是稀缺資源,而人口在不斷膨脹,城市在不斷擴展,這進一步加劇了像北京這樣的特大城市對于土地的巨大需求。
要站在城市的高度去思考土地開發問題。在城市化進程中,發展商要扮演提高城市發展質量,維持城市可持續發展,發揮土地價值最大化的角色,并成為采用環保、科技的手段滿足市場需求的產品供應商。并且,只有符合城市規劃,滿足城市功能,利用科技環保手段,按照國際同類型高標準打造的建筑,才能實現建筑產品最優化、土地價值最大化、城市價值最大?化。
華貿中心從誕生到崛起,是房超對于經典建筑的詮釋,更成為業內外公認的經典案例。然而,一貫“挑剔”的房超認為,就華貿中心本身來說,還有許多挑戰和需要完善的地方。他認為盡管中國與國外的整體差距在縮小,但國外也在與時俱進,在高端領域,尤其是軟環境建設,我們與發達城市和項目相比的差距不是在縮小,而是在加大。我們仍然需要積極學習,不斷探索,奮勇直上,開拓創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