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要實現“創新驅動,轉型發展”,首先需要產業結構由“工業型經濟”向“服務型經濟”轉變。大力發展現代服務業,將上海建設為現代服務型國際大都市,意義重大。
以“4個70%”為目標
先進的服務業是一個地區現代化程度的集中表現,是現代經濟增長的基本動力源。目前,許多服務型國際城市的服務業達到了“4個70%”,即服務業占經濟總量達到70%左右,服務業從業人員達到70%以上,經濟增長的70%來自服務業增長,生產性服務業占服務業70%。相比而言,上海服務經濟存在一定差距:
一是現代服務業占GDP(國內生產總值)比重偏小。倫敦、紐約、東京等國際大都市的服務業占GDP比重都超過80%;2010年,上海服務業占GDP比重則為60%。
二是服務產業結構偏低。在國際大都市,服務業呈現出附加值高與知識技術密集型的特點。如1987年,東京CBD(中央商務區)服務業就業人數占全部就業人數的比例為77%。上海服務業就業人數占全市就業人數比例偏低,同時,交通運輸等傳統服務業的比重較高,高附加值的研發設計、信息咨詢、金融、法律等現代服務業所占比例較低。
三是服務業滯后于制造業發展。目前,上海生產者服務業占服務業比重為52%,與全球發達城市的70%甚至85%相比有不小的距離。此外,上海生產者服務業處于產業價值鏈的較低形態,這不僅抑制了經濟增長對生產者服務業的需求,也造成了與制造業的“腦體分離”。
四是服務業的輻射范圍較小。倫敦、紐約、東京等國際大都市的GDP分別占各自國家GDP的22%、24%、26%,現代服務經濟發達,輻射能力強。2010年,上海GDP占全國的4.3%,這與我國幅員遼闊的國情相關,但也會弱化上海經濟的區域輻射力。
五是現代服務業發展存在土地、融資、稅收等政策約束。法律制度或政策壁壘會增加服務業內部的隱性進入成本,影響服務業突破本土化的要求與服務業可貿易性的特征。
提升現代服務業國際話語地位
實現產業服務化和總部化,是城市將制造業轉移出去之后仍持續繁榮的主要原因。在上?!八膫€中心”的定位中,金融、航運、貿易均屬于服務業。將城市經濟轉型、結構升級融入上海“四個中心”建設的進程中,不斷提升上?,F代服務業的國際話語地位,是打造上海現代服務型國際大都市的重要路徑。
第一,提高航運服務業話語地位。國際航運市場發展的話語權現在歐洲。倫敦航運服務業處于全球領先地位,倫敦及周邊有超過4000家公司為國際航運界提供全球種類最齊全的專業化航運服務,控制了全球船舶融資市場的18%、油輪租賃業務的50%、散貨租賃業務的40%和海上保險業務的23%,集中了全球船東保賠協會67%的保費,是全球無可爭議的航運定價中心和管理中心。目前,上海航運硬實力已經超過倫敦,在港口規模、集裝箱碼頭設施與裝備的先進程度、裝卸效率上躋身世界一流,但上海的航運服務功能與倫敦相比差距明顯。上海高附加值航運服務業集群的發展環境尚未形成,國際影響力較小,在全球各類航運市場份額基本不足2%。在建設上海國際航運中心的進程中,應大力發展與航運配套的金融、保險、管理、法律等高端航運服務,提高上海在世界航運界的話語地位。
第二,提高金融服務業話語地位。金融服務業對于制造業有重要的融合與支撐作用。相反,金融服務業缺失話語權,則會導致我國在制造業上缺乏“定價權”,并直接影響到國家經濟利益和經濟安全。上海的金融生態環境良好,具有較強的金融資源吸引力。但目前,上海在金融市場規模、金融環境建設、金融中介機構、金融人才基礎等諸多軟環境方面還與紐約等國際金融中心差距較大。在建設上海國際金融中心的進程中,應緊緊依托全球制造業向中國轉移的有利時機,優先發展與生產聯系緊密的金融服務,吸引金融資源向上海集聚,培育一批中國的 “高盛”等頂級投資銀行,提高上海在國際金融市場中的話語地位。
此外,建設上?,F代服務型國際大都市,還要科學制定服務業發展戰略,加大對服務業發展的政策支持力度。這包括,確立現代服務業發展目標,重點加快現代金融業發展,吸引各類金融機構的亞太總部集聚,打造亞太生產組織中樞與國際供應鏈管理中心,提升港口航運配套服務業水平,培育、聚集一批具有世界影響力的現代服務業企業,成為世界重要的生產服務中心及服務貿易重要基地;給予現代服務業發展政策支持,加快制定和完善促進高端服務業發展的規章制度,建立符合國際慣例的法律法規政策體系等;建立現代服務業集聚區,利用生產者服務業的集聚特性以及它對現代制造業集聚在空間上的協同效應,實現生產者服務業集聚化、消費者服務業連鎖化和標準化;完善人才引進和培養機制,努力形成靈活的人才引進、培養和保障機制,制定高端服務業人才評價標準和人才需求目錄,強化人才獎勵,在住房、醫療等方面給予高端服務業人才激勵政策和保障制度。
?。ㄗ髡叻謩e為中國浦東干部學院科研部主任、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浦東干部學院博士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