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6日,市城鄉規劃局舉辦了主題為“建設宜居理想城市、打造和諧幸福東莞”的座談會。座談會邀請中山大學規劃設計研究院院長李立勛,省城鄉規劃設計研究院總規劃師馬向明兩位專家作政策解讀。
■專家觀點
城市建設要樹立“城市細胞”概念
省城鄉規劃設計研究院總規劃師馬向明:
嚴格來說,東莞還是一個未成熟的城市,早期城市建設的基礎設施沒有得到重視,地下管網還沒鋪好,就在道路上鋪了一層水泥開始往上建,從外觀看起來確實是很漂亮的。
在我看來,東莞需要首先重視基礎設施完善的問題,并在未來的城市建設樹立“城市細胞”的概念,即利用道路快線把片區內的交通壓力快速分解,劃分成一個個十平方公里大小的細胞單元,再用這些城市細胞組建城市。
除此之外,東莞要注意保留和打造地方情趣、歷史街區、水岸開發和交通“快—慢”體系。東莞和國內很多城市一樣,是一個高密度人口和建筑的城市, 這樣高密度的城市應該怎么走?我覺得可以借鑒香港的“3D”規劃理念。10月份去香港參加一個會議,香港的同行就跟我說,有人幫香港總結了一個“3D”理 念,即高密度建筑、土地的高密度應用和很好的設計,使得很多好的微觀設計和好東西都密集地安放在了香港,人們生活得依然很舒適。
城市建設須以生活為導向
中山大學規劃設計研究院院長李立勛:
可能外人對東莞存在誤解,認為東莞的人居環境一塌糊涂,而中山、珠海給人的感覺是人居環境特別好,其實他們錯了,東莞在保持經濟活力的基礎上,這些年很重視人居環境的建設,我曾帶北方的老專家來看東莞,他說這個是東莞嗎,東莞變得完全不一樣了。
東莞以前城市建設是以工廠、公路為導向,未來東莞的城市建設要以生活為導向,要和軌道交通緊密相連,空間組織上從公路城市轉換為軌道城市,改變空間模式。
東莞是一個賺錢的城市,或者講得文雅一點東莞是創造財富的城市,如何讓更多的人一起分享城市的發展成果?提升更多人的幸福感?我認為不僅要多點包容,還要體現公平和共享。
針對東莞,我特別感興趣的一個問題就是本地的農村城市化人口的生產方式,不少東莞本土市民的生產方式是收租,這與其他城市人上班、創業的生產方式不同。但這種生產方式并不是特別理想,所以將來東莞要引導改變本地這部分人口轉換生產方式。
■鏈接 東莞城市建設進入英國雜志視野
評選“世界宜居城市”是英國《Monocle》雜志每年的重頭戲,《Monocle》也關注了中國的三個城市,分別是香港和杭州、東莞。香港排名18位,杭州和東莞沒有入圍25名宜居城市名錄,但作為案例進行了分析。
《Monocle》分析認為,東莞交通方面是一個惱人的公共交通系統,迅速增長的私家車,缺乏軌道系統連接各個鎮街,讓東莞缺乏一個整體城市的 感覺,有點像洛杉磯;經濟結構方面,過分依賴制造業的經濟;城市規劃方面有大的廣場設計與城市設計,但缺乏人性空間,鎮區零亂;城市精神方面沒有社區意識 和場所感,城市缺乏凝聚力,沒有充分激發草根階層的動力,社會治安令人擔憂。
但《Monocle》雜志也坦言,東莞正在悄然轉變,正在修建的地鐵系統將有效加強周邊城市和內部鎮街的連接,并正在改善慢行系統,城市綠化和環境也越來越好。
■聲音
東莞到底需要多少停車位?
綠道辦主任黃宇東:“東莞到底需要多少停車位”本身是一個錯誤命題,如果沒有統籌全局的規劃,多少車位也不夠用。同時,他認為東莞應在改善人行和騎行環境方面多下功夫。
讓你的城市非常適合人行,讓你的城市非常適合騎行,這是城市建設的一個主流趨勢,越發達的城市,人們就會更多地選擇步行和騎自行車。
“東莞的人行環境真的比較差,我自己就有體驗,在東莞騎單車很受氣,沒騎兩步就要停下來,這給我們現在的綠道建設提了個醒?!?/p>
黃宇東表示,綠道不能光在風景區和生態綠地建設,綠道也不能僅僅限于去健身、去旅游、去休閑,“綠道要跟我們的日常生活結合起來,在日常生活中就可以使用?!?/p>
他表示,綠道規劃要向這個方向轉型,讓東莞更適合騎行。
東莞只有小區沒有社區
規劃科科員:我們目前的工作應該抓社區化建設,我感覺東莞是個只有小區沒有社區的地方。我的同行都覺得東莞的小區是做得比較好的,多個方面都是國內一流的,但是,東莞成熟的社區似乎沒有,因為各個小區之間缺乏聯系。
比如說我們東城的世博廣場,東莞人經常去那一帶消費,商業其實是非常好的,但沒有形成一個整體,這些商業都是孤立的,你去了世博不會想通過步行去其他的商業體,而這本應該將它們連成一片,它應該是一個商業群。
從居住區來講,像東泰花園,你可以在這個小區里活動,但是你不會走出去,因為東泰花園周邊環境不像一個社區,人的活動還是受到很大限制的,所以我覺得下一步要去抓步行社區和慢行社區的建設,把更多的空間留給人行走,而不是留給汽車。
東莞跟廣州、香港比,我們的容積率低,綠地率高,我們的建筑高度也是比較矮的,從這些指標來看我們的居住環境應該比廣州、香港好,但是實際來看卻不是這樣,就是因為留給人行走的空間沒有設計和管理好。
行政中心廣場空間利用不足
規劃科科員:宜居是為了誰?我們有一個共識就是宜居是為了人。東莞在過去10年可以說做了很多工作,應該是感覺到東莞規劃的形象是有很大提升 的,但要是在國際視野的《Monocle》(見鏈接)雜志來看,我們還有很多不足,這主要是因為我們在做一些規劃建設的過程中缺乏人的參與和對人的關懷。
比如說行政中心廣場,這個空間是留出來了,場所也有了,但是缺乏市民活動的一些內容,節假日還挺熱鬧,但是平時人氣是非常少的。在 《Monocle》看來,東莞有了這個場所,但是這個空間還是沒有最大限度地利用起來,所以我們在規劃設計里要增加人文氣息,要更注重市場的需要、人的需 求。
“三舊”改造不能一股腦改成地產項目
規劃科科員:從產業升級來說,“三舊”改造是非常重要的,我們在制定細則時,就提出了”拆三留一”的目標,為城市的未來預留公共配套、道路、綠地等用地。
但目前東莞還存在三舊改造過度關注豎起脊梁,而缺乏關注改造品質的問題。目前我們把工業一股腦都改成商業房地產項目,是否就是我們三舊改造的目的?
其實在具體的改造項目上應該更加注重環境的優化、配套的完善、容積率的控制。容積率太高,對人居環境肯定是得不到相對的改善,現進行的居住改造項目,由于拆遷成本很高,需要很高的容積率才可以平衡這個拆遷成本,往往難以營造一個很好的居住環境。
如果在人居環境方面不能得到大的改善,是不是該把改造步伐放緩,讓它在市場動力更充足的時候再進行改造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