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中心城市
國家中心城市的考察,有七大指標,包括綜合經濟能力、科技創新能力、國際競爭能力、輻射帶動能力、交通通達能力、信息交流能力、可持續發展能力等,并需要在政治、經濟、文化諸方面在全國具備引領、輻射、集散功能。目前進入國家中心城市視野的分別有:北京、天津、上海、廣州、重慶
本報訊(記者 岳冠文 通訊員 田智 徐華亮)什么是“國家中心城市”?在昨日舉行的第八屆長株潭經濟論壇暨《長株潭城市群藍皮書2011》首發式上,著名區域經濟專家首次帶來了“國家中心城市”的話題。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陳叔紅,省直有關部門和長株潭3+5八市相關部門負責人出席。論壇上,來自國內的知名專家還共同探討了長株潭兩型社會建設如何向縱深推進發展。
功能要求
中心城市要起到樞紐作用
2005年,當時建設部編制《全國城鎮體系規劃》時,首次提出建設國家中心城市這一概念,它改變了中國傳統的直轄市、省會城市、地級市、縣級市的城鎮體系格局,使其成為全國城鎮體系金字塔的“塔尖”。此后逐步進入國家中心城市視野的分別有:北京、天津、上海、廣州、重慶。12月4日,武漢舉行建設國家中心城市研討會,來自國家發改委、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中國社科院及多個省市的專家代表認為,中國可能會在中部等地區增加國家中心城市的數量。
參加完武漢的研討會,趕來出席長株潭經濟論壇的著名區域經濟專家、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發展戰略和區域經濟研究部部長李善同坦言,武漢的研討會上,“有一些專家提出,武漢要成為‘國家中心城市’的話,還有很多指標需要努力。”比如空港問題,“吞吐量好像還不如長沙吧?如果是中心城市的話,要起到一個樞紐作用,各種交通都是非常重要的。”李善同說。
專家建議
長沙應注重高端生產性服務業發展
4年前,這兩個同處中部的城市群,同時獲批為國家級兩型社會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兩地顯然對“國家中心城市”都有興趣。“武漢等長江中游的城市都在積極爭取這塊牌子。”李善同說。
“長沙給外人的印象,首先是文化產業。”李善同回憶,上個世紀90年代來過長沙,發現“服務業的發展”,湖南是提得比較早的;提“文化產業”,湖南提得也是比較早的。這些年長沙文化產業的發展對于城市品牌建設發揮了很大的作用。為什么空港流量增長很快?還與周邊的韶山、張家界有關系。“但是,中心城市要引領周邊城市產業提升的話,除了文化產業,還應該注重高端的生產性服務業發展。”李善同認為,高端生產性服務業的聚集更加具有帶動作用。所以,今后長沙在這一方面要承擔更多的功能,發展高端的生產性服務業來帶動整個長株潭的發展。“文化品牌建設不是一天兩天形成的,我覺得,高端服務業的發展還有很大的空間。”
未來的方向
中心城市發展要引領周邊城市發展
“很多研究表明,未來世界的城市化要保持一個比較快的發展速度。”李善同透露,看各個省的省會城市就可以看出,如果省會城市綜合能力強的話,這個省整個經濟就會比較好。
李善同認為中國城市化仍然有很大的發展空間。至于城市化為什么會對經濟增長帶來很大的推動力?她解釋,一是城市化本身帶動的是經濟聚集,經濟聚集以后就改變了資源配置效率。二是農村居民從農村到城市以后,消費結構將產生很大的變化。
“要提高一個國家的競爭力,靠的是什么?”李善同介紹,靠的是那些大城市和特大城市能力的提升。現在提出城市群概念,一方面中心城市可以輻射周邊中小城市,提高周邊城市的發展能力。另一方面,也可以減輕中心城市在某些方面的發展壓力。“在東京,很多人住在橫濱到東京來上班,東京周邊小城鎮也承接了很多產業從城市中心向外轉移。”李善同說,城市群無縫連接發展是非常重要的。
長株潭地區和周邊的5個城市怎么處理好發展關系?李善同認為,要進一步提高長株潭三個地區的經濟融合程度。“我們認為,還是把中心城市和周邊城市關系理得更清楚,中心城市的發展要引領周邊城市的發展,在產業分工方面應該更好地做出設計。”